佛弟子文库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净界法师  2021/08/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变!攀缘心,在《楞严经》讲到两个内涵:

第一个,是业力的问题。

你一旦动攀缘心,一定会带动生死业力。所以一个人攀缘心愈重,生死业力就愈重,他会循业发现。当你起攀缘心的时候,就会随顺你的业力--有些人你很喜欢、有些人你不喜欢。这跟过去的业力有关系,宿业所变现的景象你没办法改变。所以你一旦动攀缘心,一定会启动你过去的业力,生命就变成二分法。

如果你是安住在真如,生命就没有好坏,它只是个影像而已。但是你开始仁者心动,这个世界就跟着动了,生死业力、宇宙万法也就开始动了,生命就变成了二分法,有好的、有坏的--有些东西你会起贪欲去追求,有些东西你会起瞋心去排斥,这是业力的问题。

第二个,你会产生错误的想象。

业力给你的种种景象跟感受,这是没办法改变的,但是你会生起颠倒想,认为应该去追求,这个对生命是好的。然后过去的宿业,一旦跟颠倒想结合起来,你就造罪了。怎么办呢?《楞严经》是怎么去对治攀缘心?

《楞严经》是认为:业力所变现的这一部分,我们没办法改变;哪些人会对你比较好、哪些人会讨厌你,这一部分你没办法改变。释迦牟尼佛身为佛陀,他也不可能事事如意,所以他的家族要被灭亡的时候,佛陀也没办法改变,他用神通力阻止琉璃王不要去杀害他的家族,也没有办法,这是业力。

但是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他不起颠倒想,所以我们的目的不是在消除业力这一块,而是消除你的颠倒想。《楞严经》提出的方法,就是戒、定、慧三身,意思是说:当我们今天遇到人事的问题时,是先启动慧身--不迷

你要先观照这个景象是本来没有的,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虽然这个人跟你讲一些不好听的话,但是这些都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所以上等人直接从不迷下手,从生死业力中通过去,这个业就消了没了。 但是,要像上等人不迷,不容易,完全靠智慧化解问题的人不多,那怎么办呢?不取

你要我不迷惑我做不到,我明明看他骂我是真的,那就不要取--不要住在上面。就算这个影像是真的,但我不住,即便你骂我是如此的真实、你伤害我也是如此的真实,我可以选择不要把心住在上面,我可以去念佛、去想一些未来光明的事情,透过无住启发定身--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如果你的智慧、禅定都薄弱,智慧的观照也薄弱、禅定的安住力也薄弱,你又取着了,那么最后的底线就是戒身了--不动,不要乱动!虽然我现在心里很气,但是我先不动,靠持戒的功德来收摄自己的烦恼。

所以《楞严经》是先启动慧身--不迷,如果这个防线被破坏了,就用定身--不取,不取又被烦恼破坏了,就用戒身--不动。所以持戒是整个身口意的最低防线,如果连不动也被破坏了,那就失败了!

这是《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何含义

原文: 《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

心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作茧自缚这个成语,借用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来...

如何让心养成专注的习惯

问: 在企业工作结果是导向的,需要高效率,而且很多...

虚云老和尚拒绝女色诱惑的故事

一个人想了生死,想把功夫用上,第一,先培福,先做苦...

智者除心不除境

许多人喜欢在寂静的环境中,读书修道。如果没有这样的...

【推荐】诵经如何达到最佳状态

我们说读诵一部经典,要恭敬受持、法加持受持、随闻入...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心中的影像

成就相违识相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同于一事。见...

证严法师:时时心存善念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一份很清净的本性,这也...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禅宗怎样参无门关

讲到参无这个法门,当年有人问赵州和尚:狗子还有佛性...

肉食与癌症结成死党

1976年,美国成立由参议员乔治麦高文主持的营养与人类...

燃一香炷就能够消无始罪业吗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为什么我们无始的罪业,因为燃一...

最根本的世间善法

太虚法师讲过一句话:人成即佛成。说的是:我们在人世...

【佛教词典】大日如来

梵名叫做摩诃毗卢遮那,摩诃是大的意思,毗卢遮那是日...

【佛教词典】真妄二心

为真心与妄心之并称。又作真识妄识。自性清净而恒常不...

把生命主宰权放弃,轮回就拿你没办法

我执它的引起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个我执的情况有...

【推荐】慧律法师《死亡的艺术》

前言 好生恶死乃人之常情。多数的人忌讳谈死,殊不知...

切勿舍净土而修其它法门

阁下既看《文钞》,宜依之而行,则决定会得大利益。切...

当心平静下来,头脑也会清楚一些

观世音菩萨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在好几部重要的经典里,...

世间人都要想修福,应该怎么修

一者施福业事,二者戒福业事,三者修福业事。 就这么三...

大安法师慈母往生记

关于助念问题,我可以把我一次助念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

苦不在外境,而在心有烦恼

修行本来就要有随遇而安的功力,在燠热酷暑的环境,要...

圣严法师:没有一样是靠得住的

有个女士以为结婚后人生从此有了依靠,结果先生却遗弃...

盐在生活中的妙用

虽然食盐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放个几年不成问题,但是...

莲宗九祖蕅益大师画传

一、持咒祈子,大士授生 蕅益大师,名智旭,号西有,...

你要常常这样想,我相就没有了

自在是思惟修得来的,思惟修就是观,你这样做就是观自...

蕅益大师:大病初起求生净土(六首)

一、 阎浮百苦镇煎熬 赖有摩提路匪遥 六字洪名真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