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设五戒,以不杀第一

憨山大师  2021/08/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设五戒,以不杀第一

圣人之教。以五常治世。仁为首。不杀曰仁。佛设五戒。以不杀第一。是知圣人之心。以慈为本。

经云。孝名为戒。斯则戒以孝为本。以一切众生。有知觉者。皆有佛性。若杀生。则断绝佛性。又不止于冤债相寻而已。是故凡在长劫生死之中。往来六道。何趣不至。何身不受。即其所杀之生。皆过去多生之父母兄弟妻子六亲可知也。今杀其命而食其肉。岂非骨肉自相吞食乎。

佛以孝为戒。故知不杀。则孝之大者。岂止惜物命已也。悲夫。世人之迷。相习食啖而不悟。岂不痛哉。故圣人戒以不杀。以全佛性。此又不止世间之孝而已。

此莲池大师。所以普劝放生。以禀佛之心。人能遵而行之。非特得师之心。适足以尽大孝。全佛性。而为成佛之因矣。岂细事哉。刻此书以广化多人。此不独广大师之心。实广佛之慈悲。非世之寻常口语也。宜笃信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憨山大师文章列表

如果不犯这个戒,财宝则永远没有短缺

【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不与取。即...

我为什么走上素食主义

转贴:小的时候,对于姥姥,一个27岁便守寡,独自在艰...

【推荐】要像防贼一样护持自己的心念

弘一大师从不说别人的是非长短。每当别人做错了事,或...

持戒就是每天在改运

佛教持戒的目标,并不是求死后升天,或是求来世的享受...

九缘皆具,方成不可悔之大妄语

《梵网经菩萨戒》云: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

我是个好人,为何还会得癌症

为什么会得癌症?很多人一听到医生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时...

账灾济恤救了好多人,能抵罪过吗

大家看过《影尘回忆录》就知道,有位朱子桥老将军,他...

把一切事物看成假的,你就得到真实了

我们若学菩萨,想离苦得乐,在你供养三宝的时候,下施...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推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个地方讲到多欲为苦,就是讲我们对欲望越执着,就会...

堕落到畜牲道,都是自心所招感的

大的苦厄即指三界内六道众生的分段生死,指三界内(欲...

供养礼拜舍利的功德利益

一、释名: 梵语舍利、亦云设利罗、室利罗、实利,意译...

心性本来具足,但要靠因缘来成就

有人问蕅益大师说:大师!你老人家开悟了(蕅益大师二...

【佛教词典】优婆髻设尼童子

优婆髻设尼,梵名 Upake?inī。为文殊五使者之一,亦为...

【佛教词典】三分家

(流派)立心识三分说(即立见分,相分,自性分)之流...

打坐只观息,不念佛不持咒可以吗

问: 我打坐,观察身体内自然气息的运转,但是我不持佛...

人生要经营的是你的「内心」

楞严经把生命分成二个根本:一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就...

两声口哨换来50年牢狱之灾

近在网络上看到不少去死吧、你是猪之类的不文明用语。...

福报很大,要是不守章法,也会回到业障深重

知一切法当体即空,非灭故空,不必等到它消失。这个空...

《佛说法灭尽经》的预言

《佛说法灭尽经》: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

大安法师: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

我们常常听到居士说,临命终时,我如果这一念没有在阿...

一切都是假,唯有修道真

世间一切幻化,如露如电。故祖师说:一切都是假,唯有...

大安法师:忆佛

忆是回忆,忆念的意思。这是吾人心识内具的能力。我们...

这个嗔恨心的破坏力,危害性最严重

因为贪心得不到满足,所以心里不满意、嫉妒、嗔恨、怨...

把妨碍修行的事统统放下,功夫自然就现前

说一个故事你们听,我听虚老和尚他自己讲,他在安徽黄...

生死的大事

【然平日则区区趋名竞利,虽百钱之物,亦不肯弃舍,而...

佛教的心理调适

一、三宝为依怙 轮回三界中的我等众生,悉是烦恼具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