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弘恩法师  2021/10/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微处不注意,将来就会慢慢地养成懒散、放逸、怠惰、轻慢的心,将来想要提起正念用功,也提不起来了。为什么养成了这种坏的习惯,就很难收摄了。这也就是古人说的“防微杜渐”的道理,所以,修行人一定要谨慎。

禅堂里有句话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说这话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让我们于细微处不可随便。不以恶小而为之,一点一滴的细小威仪、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的四威仪,都做好了,就容易提起正念,修行就容易上道。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都是助道的因缘。如果觉得这个也无所谓、那个也无所谓,甚至为自己的放逸找种种的借口:末法时代,不要要求这么严格了——自己人为地降低标准,正念就很难提起来,身、口、意全部流浪在妄想和五欲六尘的境界之中,想把心收回来就难了。

所以,修行人于细微之处一定要小心。修行就是一定要细心,看一个人修行好不好,就看这个人够不够细心——看他走路轻轻地走,说话慢慢地说,做事情很用心地做。每件事都做的特别到位,特别如理如法。

譬如说,我们上香,插的时候都是端端正正、不偏不倚,每支香之间的距离,都恰到好处,让人一看,肃然起敬;摆供果也摆地整整齐齐,看上去非常庄严,让人心生欢喜。

每一桩小事都用心地去做,这说明他的心没打妄想,始终在正念之中做事。我们一看这个东西摆地乱七八糟、东倒西歪,说明这个人做事的时候,妄想纷飞,心里不知道在打什么妄想,事情就做不好。

因此在禅堂里,老班首经常讲开示说:有道无道,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怎么看呢?就看你这些细微处,细微之处见真章。细微处,不是说我们心眼特别小、处处跟人计较,不是的。正是这些细微的地方,恰恰是我们不能照察的地方,照察不到,就是我们妄想流浪的地方。

《四十二章经》中说:若失念者,则失诸功德。你失念了,打妄想了,做事就做不到恰好。儒家一直提倡“思无邪”,什么叫思无邪?思无邪就是不要失去正念,时时心不驰散,时时能摄持住自己的心念。

很安静地、很寂静地、很如法地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路,说好每一句话,这就是修行啊。修行不是惊天动地,非要做出什么样子来,修行就是这样寂静地、细水长流地,把我们的身、口、意时时都管束好,每一件事都做好,这样修行就容易成功了。

所以,不要舍近求远,想着我一定要去住山、要去闭关、要去怎么样,那个都太远了。你小处的事都做不好,给你寂静的环境你也用不上功,为什么?这颗心与道不相应。给你一个安静的环境,你也不相应,去了就很压抑、就想跑。

所以,修行一定要从细微之处着手。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这八个字很重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惟贤长老《建立信仰并学菩萨》

一、建立信仰 你们参加法会做义工,你们都有信仰吗?...

娑婆世界道难成

【娑婆魔外事纵横,寂灭无如安养城。苦乐双忘名极乐,...

圣严法师《积极的人生观》

何谓积极?时时地生活于现在,不将生命的时光浪费在对...

无我空性的教理如何运用于实修中

魔障 就像《大宝积经》所说:云何名得甘露灌洒?谓烦恼...

找到业障的根,才能够真正忏悔

我们出家人要做得像出家人,一切时心要在道上,要防心...

念经念佛与念咒,多少有些不同

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薜琉璃,钵喇婆,喝啰阇也...

执滞之著不可有,执持之著不可无

【原文】 人恒病执著,然亦不可概论。良由学以好成,好...

世俗女人的九种恶劣表现

《增一阿含经》:夫为女人,有九恶法,云何为九?一者...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观无量寿佛经》第三观:地观

【经文】 此想成时,一一观之,极令了了。闭目开目,不...

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

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大法句经...

四种器官的降火食方

第一把火:胃火 表现症状: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胃部灼热疼...

不要住在你的妄想,否则生命的历史将不断重演

你可能内观以后开始修一心即假观了,就开始历事炼心,...

【佛教词典】观察相

【观察相】 p1468 瑜伽十一卷二十二页云:云何观察相?...

【佛教词典】一切遍行同行相应

【一切遍行同行相应】 p0016   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

无异元来禅师的参禅警语

元来禅师的《参禅警语》,言简意赅,言无虚发,对如何...

一得往生,烦恼恶业就彻底消灭

我们这些带业往生的凡夫,虽然具足烦恼的系缚、通身都...

不老不死的「我」在哪里?

波斯匿王向佛请问:我在未曾受佛教化之前,曾遇见迦旃...

如何看待「男女平等」

问: 现代女权意识抬头,许多新时代的新女性高喊女男...

公鸡与虫儿

有个儿童,才七岁,但常常找无德禅师,和他东南西北乱...

【佛学漫画】佛教四大天王

本篇创作思想皆参考于佛经原典,虽然看似神话气息较浓...

女性学佛后是否不能打扮

问: 女性学佛之后是不是不能打扮了? 法霞法师答:...

魔乡不可停

这个时代的共业就是这样恶劣,你也没有办法阻挡的时候...

【推荐】皆是识心分别计度,心态决定你的状态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

三大计划解决婆媳矛盾

我们的先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设身处地,以己度...

斌宗法师《色身生活与法身生活》

前言 所谓色身:乃是佛教一种述语,在一般人叫做身体...

善巧方便救人于水火

《功过格》里有个公案。有一位固安县的县令叫梅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