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

2022/0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

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

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①,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注释】

①诸法实相:指一切法的真实相状,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空有不二,无相而无不相,是名实相。

【译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一类众生,造作种种不善业,五逆十恶等,无所不为。如此愚人,因为犯有极重恶业,决定堕入无间地狱,历经多劫,遭受无穷的剧苦。如此愚人,在临命终时,遇到往生善知识,以大慈悲安慰其心,为他宣说净土妙法,教令他忆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那罪人被临死的苦痛所逼,恐慌散乱,不能忆念阿弥陀佛。善知识知其苦痛失去正念,便转而教他:‘你若不能忆念阿弥陀佛的话,便应口称阿弥陀佛名号。’那罪人即以至诚恳切心口称佛名,相续不绝,如此具足十念,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因为称佛名号,于念念中,除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到犹如日轮的金色莲华,应声现在此人面前。在如一念的短时间内,就往生到极乐世界。在莲华中满十二大劫后,莲华才开放。

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以大悲音声,为那往生者广说诸法空相的妙法,以实相忏法灭其罪障。那往生者闻听此妙法后,开解欢喜,当即发无上菩提心。这就叫做下品下生者。这是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按语】

下品三类往生者乃遇恶缘的凡夫。临命终时,由善知识开导,启发信愿,持念佛名,带业往生的。此三类往生者,悉是到达极乐净土后才发起菩提心的。证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之功德至深且巨,乃我等众生之救命神丹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土行人如何分辨杂修夹杂

大凡修净土法门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在《无量寿...

杀业之结,唯食肉最为酷烈

原文: 旷观古今,治时少而乱时多,纵令大治,亦不过百...

【推荐】九种往生净土发愿文

历代祖师大德依据净宗精要,针对行人根机,曾撰述诸多...

念佛鬼敬

【原文】 海昌村民某,有老媪死,附家人言平生事,及阴...

【推荐】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有这十种的功德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我们以下...

不肯坐下的弥陀慈父

我们看阿弥陀佛接引像他都是站着的,为什么他不坐?众...

如何忆念极乐的庄严以及四十八愿的功德

我们念佛,从净土宗的角度来说,他有两个,一个是念佛...

龙裤国师念佛成就的公案

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国师,名号为龙裤(法名已经佚...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晨朝十念法只可以早上念吗

问: 晨朝十念法只可以早上念吗?或者早晚都可以念?...

平时「不要」,最后「要」回来得更多

目前在一群买菜的大爷大妈眼里,我是一道不一样的风景...

最好不要对孩子说的十句话

1.你为什么就不能够象。。。。。。 孩子被对比,很可能...

如何才是真正的吉祥之相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

【佛教词典】无常迅速

(术语)六祖坛经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佛教词典】加持自身法

(修法)加持自身而为本尊之法。大疏演奥钞十二曰:观...

内心解缚之要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向比丘们开示:...

为什么会有十二类众生

这一大科叫作约因标名。这个因指的是众生的五阴,叫作...

素食救地球,是牵强还是科学真相

减缓全球变暖,素食拯救地球 北极的冰盖在加速融化,...

贡高我慢之心,易招来宿世怨家对头

原文: 喻如一人,小有才,亦小有修持,心中便觉得我很...

念大悲咒化险为夷

在我家乡东北,有一个种田的农人,家里颇为富裕。某年...

为何偏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原文】 问:等是念求生一佛净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随...

家里人爱钓鱼,应怎样对待此事

问: 请问师父,家里爱人爱钓鱼,应该怎样对待此事?...

慧律法师《佛教心理学》

诸位同学: 九月十七号郭士范同学要我来跟大家谈一谈...

施与受,何者比较快乐?

问: 施与受何者比较快乐? 惟觉法师答: 帮助人、救...

良因法师:女居士应避免的8种丑态

学习佛教的教义佛法本来是为了寻求解脱,而部分人却不...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

唐代高僧承远大师

各位,大家吉祥。常说,天下名山僧占多,但是我其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