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力和佛力的结合

净界法师  2022/04/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力和佛力的结合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过程当中,有两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第一个、是我们内在心灵的力量不可思议;第二个、是外在佛陀的加持力不可思议。

一般来说,圣道门的修学,偏重于内在的心力,我们翻开金刚经、楞严经,乃至法华经、华严经,都是教导菩萨这一念心应该怎样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希望能够突破自己的障碍,建立与诸佛一样的功德。

那么这些经典所诠释的,就是把我们心灵的力量开发出来,以心力去创造你的生命──心力不可思议。而净土宗的修学,比较偏重于佛力。

佛力是什么意思?就是虽然佛陀灭度了,或者佛陀不在我们身边了,但是佛陀有法身,他的法身是常住、无所不在啊。佛陀清净的法身,他有无量无边的大悲愿力,恒常在加持我们,只要我们肯忆念他的圣号,我们就能够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把佛陀的力量引导到我们的生命当中。这个就是蕅益大师说的,叫做转他成自。

换言之:我们透过忆佛、念佛,把佛陀的力量转成我们的力量,做一种转换。佛陀的力量本来是佛陀受用的,但是透过种种的善巧方便,就能够把佛的力量转成我们的力量,这也就是一种佛力的加被。

我们从本经的规划来看,它的修学宗旨,是把心力跟佛力结合一起。怎么说呢?智者大师在《观经疏》里面,用一句话来表示这个宗旨,说是: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

智者大师是以一心三观,来统摄本经的观想念佛,它的次第是如何呢?首先,先观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当然,这个是修空观,在修习本经之前,必须先空掉我们的颠倒妄想。

我们在娑婆世界打滚太久了,累积很多很多的妄想,很多的生命记忆,不管是好的坏的,都在我们心中留下了痕迹。那这怎么办呢?

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先把一切的妄想,回归到一念的清净心,就是用空观的智慧,把心带回家,这是第一件事情。如果我们修习止观,不能把心中的妄想消灭,还夹着妄想,那修习止观就很难成功。

所以修净土的人,要知道两件事:第一个、破妄,第二个、显真。心中要把娑婆世界的相,慢慢的减少。本经就很强调你心中的相,观经里面说:你心中经常忆念什么相状,就会跟这个相状感应道交。

它认为我们心中的相状,对我们生命是有引导性的,如果你一天到晚都是忆念娑婆世界的相状,那你来生一定又回到娑婆世界。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娑婆世界的一切相状,回归到一念的清净心──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清净心。接下来做什么呢?

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开始修假观。从一念的清净心当中,提起本经的观想。比方说:落日观、宝树观、楼阁观,乃至阿弥陀佛观等等,从清净心当中又建立一个新的相状,来做生命的引导,才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所以它是先修空观,破妄,再修假观,显真,这叫破妄显真。

本经的结构很清楚的把心力观想的力量,跟阿弥陀佛的加持力,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心力跟佛力的结合。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导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来十力能无碍摧毁无明等障

如来的十力能无碍摧毁无明等障而不为余者所摧故,如同...

如何才能仗佛慈力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

如何得到地藏菩萨梦中加持

学法的时候应当经常地对照,像《地藏经》上说,要我们...

对佛菩萨要有信心

要弘法,说来不简单,也很简单。你想要弘扬观音菩萨,...

【推荐】阿弥陀佛十二光如来名号的意义

十二光如来,首先看无量光。这个佛证到了心性的无尽的...

三坛大戒的病中忏悔:亲受三宝最真切的「显灵加持」

晚钟敲过,闭目卧在床铺上,这一天又要过去了。 在太白...

助念以佛为本,佛来比人来容易

我们现在助念团功德无量,成就了多少往生的因缘,这个...

睡觉时能戴着楞严咒吗

佛教的咒语确实是有加持力的,楞严咒也是寺院每天早课...

【注音版】二时临斋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自性原来清净住,三界纵恶亦无惧

药师法门是特别特别注重你一定要能实践,光说理论没用...

如何断食

断食,就是我们平常一天吃两餐或三餐,你身体经常为了...

有情众生的生命为什么会相续

安立此相,略有三种: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

惟念自佛不算是净土法门

起佛号,这就是禅净双修--自他俱念。这三种念佛有什么...

【佛教词典】五种行相观察诸行

【五种行相观察诸行】 p0284 瑜伽八十八卷七页云:云何...

【佛教词典】摄山志

凡八卷。清康熙年间,摄山栖霞寺住持楚云命门人纂志稿...

问一声汝今何处去,望三思何日君再来

放下,就会自在 若悲心庄严,则为人中天,若人无悲心,...

净土宗的人,你要成就两种观照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这个见就是...

北宋高僧省常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念佛的人有一个期许,就是将来在...

应具备何种参访心态才能受用

问: 佛弟子应该具备何种参访心态,才能真正受用? 慧...

六十多岁的人该如何修行

问: 我出家十几年,原先是专修净土。但现在又杂修,也...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修阴德五读书

生活的环境 中国人说怎样做事会顺利,一命、二运、三风...

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不可能给你烦恼

清觉禅寺的心明禅师,悟性很高,感应灵敏,对禅对世间...

大安法师:【无我】能适应繁忙竞争的现代社会吗

问: 无我是一种心态吗?有时当什么事都一起来的时候...

宁守道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

《六度集经》原文 昔者菩萨时为凡夫。博学佛经,深解罪...

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病的菩萨

壬三、文殊问疾相(三番问答)(分三科)癸一、问疾体...

佛讲般若的十个原因

初教兴者,依《大智度论》云:如须弥山王,非无因缘、...

把握生命的当下

有病就有苦,没有病也有苦,整个人生被种种痛苦所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