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空观脱离过去,假观创造未来

净界法师  2023/0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空观脱离过去,假观创造未来

龙树菩萨《中观论》有一个偈颂:“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空”怎么去理解呢?就是“因缘所生法”。我们内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因缘的假相,当然这跟业力有关系,你有什么业力,你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假相”。问题是我们面对这个假相的时候,这个假相会触动我们内心的“感受”,各式各样酸甜苦辣的感受,感受再接下去,各式各样的“想象”就出来了,“想象”你再不注意,那就要产生“烦恼”了。

我们从凡夫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烦恼重就是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因为你没办法控制你的想象力!我们一个人的痛苦,完全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外在的环境只是个助缘,因为你面对这个假相,你就不断的打妄想,烦恼到一个程度,它就一定要造业;你这个烦恼的能量累积到一个程度的时候,你就控制不了,一定要造业了。楞严经的修学就是当烦恼还没有成形,还没有达到一定势力的时候,你就要把它赶快消灭掉,就像这个“火”,星星之火你就要赶快消灭,你不要让它已经变得很强大了,把你完全主宰了,那你就得听它的,你就只好心随妄转。

“空观”的智慧就是消灭我们对于这种妄想的一种执取,就是楞严经说的妄想的根本“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它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空观”的意思就是:它没有真实的体性,楞严经发明“空”的道理,它在过去、现在、未来,它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你说“妄想”从什么地方来呢?你说它从“外境”而来,外境怎么会有妄想?

诶,这个人刺激我,才有妄想,不可能!那个人他刺激你,那只是一个外境。你说“我自己起妄想”,我们这一念心本来清净,怎么就有妄想呢?所以它只是一个因缘,“心、境”碰撞你的业力,你个人的业力“循业发现”的一个假相。所以妄想它是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它只就是一个因缘和合,当下刹那刹那生灭的假相,它只在释放你的业力如此而已。

当我们开始修“空观”,慢慢、慢慢的,对心中的妄想会慢慢的脱离,虽然它存在,但是它已经不能干扰你了,我们讲“离相清净”。修空观的人,他内心会慢慢、慢慢的寂静下来,他会跟自己的妄想脱离。但是我们不能这样以此安住,应该从这个“空观”来破妄,破妄当中慢慢成就“清净心”。大乘佛法成就清净之后,他要产生“愿力”,这个就是修“假观”。

空观是在破假相的执取,假观它又创造一个假相,菩萨道没有假相,你是没有动力的!他要创造一个诸佛菩萨功德的一个假相来欣求;他内心要产生众生苦恼的假相产生悲悯;他要假借布施的假相来开显我们内心当中施舍的功德;他要透过持戒的假相来灭恶生善,各式各样波罗蜜的假相来启发菩萨的断恶修善。所以菩萨在观一切法空的时候,他又出现了假相,使令他能够不断的增上、不断的调伏自己,这个假相的重点,为了成就菩萨的菩提心。

可以这样讲,修学“空观”让我们一个人脱离过去。我们一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你永远不能脱离“过去”的阴影,“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个很麻烦!弄得我们自己障碍重重,我们现在想要学佛,想要趋向光明,但是过去的烦恼放不过我们,过去的罪业也干扰我,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脱离不了过去。你脱离不了过去,你就失掉了未来!

“空观”会让我们慢慢远离“阿赖耶识”,让我们跟过去做一个切割,重新开始!“空观”会让我们回到生命的原点,你从什么地方来?找到我们最初生命的原点,从那个地方重新出发。一个人不能跟过去做一个切割,就糟糕啦!你生命就很难突破,你完全被你过去的烦恼、业力控制得死死的,你这个人一生的命运,大概就被算准了。

所以从空观当中,使令我们脱离过去,而假观它却会帮助我们创造未来:“破妄”就是远离过去;“显真”开显心性的妙用,使令我们一个菩萨,能够好好的去创造“来生”的功德庄严。前面这样的一种“破妄显真”,都是要透过语言文字的思惟、观察,所谓的闻、思、修,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这个是一个“显教”的方式。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密教”的方式,密教它是“持咒”。这个咒语,它只有听音声,它不能思惟的,你完全用音声来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熏习,你会发觉,它也有破妄显真的效果,但是跟二十五圆通透过一个闻思修的方式入真如三昧是截然不同,这里是靠受持‘楞严咒’,在每一个音声的带动之下,使令我们内心当中慢慢慢慢的,暗合道妙,巧入无生,达到这样的效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有些妄想平常看不出来,临终才会出现

有些人的处理方式很简单。我打妄想,我就转念念佛,有...

妄想加上业力,才会产生轮回的力量

行。行是造作义。即依过去之无明烦恼,发动身语意三业...

不知道妄想是空的,就很难改变它

《楞严经》就是从今开始改变我们的心态,这个时候你来...

今天去造业,是外境错还是内心错

佛陀在讲道理之前,先讲出一个譬喻,譬喻容易了解。从...

平常就要告诉自己,这个东西本来就没有的

过去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大将军,这个将军一生身经百...

可以有妄想,但是不能随它而转

诸位要知道,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如果你要进步快一点是...

烦恼活动的时候,为何提佛号没有用

其实妄想、执着是长时间被我们忽略了。我们一般在修行...

依止不生灭心,不要跟着感觉而走

佛陀在前面的经文当中,说我们的身心世界,是同时存在...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令心明记不忘为性

二别境五者:言念者,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

谈感应

有些初入佛门的人对佛理的追求远不及对感应的追求。那...

虚云老和尚《参禅警语》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

养肝护眼的六个方法

肝脏是人体不能缺少的重要器官,因为肝脏不但掌管着造...

【佛教词典】观军戒犯缘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论犯三缘:一、是军阵,二、故...

【佛教词典】四问

佛将入灭,阿难代表众人向佛请教四个问题,其问题是:...

儿童德育启蒙

孝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我爱...

正念破魔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林给孤独园弘法时,一位名叫吉...

慧律法师:佛教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

简单来说:佛教就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是彻底觉悟,而...

净界法师:测试自己有没有出家的因缘

你想到出家的时候,你想到什么?我们也可以测试一下你...

略谈菩萨戒中的「说四众过」问题

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

你能够持他的圣号就已经得救了

《地藏经》又给我们一个启示:地藏王菩萨每日清晨随顺...

怎样忆佛

问: 怎么忆佛? 大安法师答: 忆是回忆,忆念的意思...

经律关于持戒的赞叹合集

1、《遗教经》: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

世间人为什么怀疑善恶因果的存在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

仰天而唾,唾还从己堕

佛法告诉我们种善得善,种恶得恶之因果真理。在言说中...

一切就在自然中---圆慧法师法语

1.真、善、美是有次第的。真是原原本本、是实相。在...

1元钱面前的人生态度

一天,在书上看到一道选择题,觉得很有意思,便把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