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终面临死亡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

净界法师  2023/03/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临终面临死亡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

一个人面临死亡的时候,他两种情况会出现:第一种情况,或自然忆先所习善及不善,或他令忆。

那么这个自然就是说,这个业是他自己忆念出来的,可能是善业或者不善业。一般来说,如果这个业,我们在造的时候,我们的心非常地坚定,而且次数也相当地多,那么这种业就是一种重业,不管是善业、恶业。在我们内心当中,比较强大的业力,我们一般都会记得,除了你忏悔以外,你会经常记得这件事情。

可能是善业,如果是想到善业的时候,你当然是非常地安稳;假设你忆念是一种罪业,那你内心就是躁动不安。也就是说,如果你今生也造了善业,也造了罪业,但是你曾经有一种很特殊的因缘,造了一个很重很重的善业或恶业,这个时候,临命终时,它会自然浮现,它的势力最强大,这是第一种因素。

第二种,或他令忆。这个他,就是你已经忘掉了,但是有外在的环境的刺激,让你忆念出来。比如说你到了某一个地方,或者看到什么相片,触景生情。你看到某一件东西,你突然在临命终的时候想到,你曾经在什么时间、什么处所去造了什么业。也就是说,你在无量无边的善业跟罪业当中呢,临命终的时候有一个业起现行,那么这个业多分来说,彼於尔时,于多曾习力最强者,其心偏记,余悉皆忘。所以我们临命终时,正常人对自己一生所造作的种种的行为,往往是这个业力最强的业,我们容易把它记住,那么这样的一个业对我们来生就会有影响。好,这是第一个,就是你有一个特殊的强大的善业或者罪业,那么临命终时就会浮现出来。

第二种情况:若俱平等曾串习者,彼於尔时,随初自忆,或令他忆,唯此不舍,不起余心。前面的情况就是说,你牵涉到有重大的善业或重大的罪业。那么第二种情况就是俱平等,你一生当中也没有造什么特殊的善业,但是可也没造什么特殊的罪业。那么这个时候,那就不决定了,看你那个时候遇到什么环境、什么人跟你讲什么话、你会想到什么事情,这个业力对你就有影响了。就看你当初所遇到的因缘,看哪一个业力起现行,因为你都没有强大的业力。

总之,彼於尔时,由二种因增上力故,而便命终。就是我们在临命终的时候有两种的力量,会引导我们的生命去投胎:第一个、乐著戏论因增上力故;第二个、净不净业因增上力故。我们来生的生命,第一个因素就是净不净业,就是我们所造的善恶业,特别是在临命终能够去回想的业力,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你对这个业力的爱着。你这个业力现前的时候,你没有用念佛或者是持咒或者是止观的方法,把这个心念转过来,你对于你所浮现的业力深深地执取,爱着不舍,这个心念跟业力的和合,这个时候就得果报了。

所以总而言之,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影响我们投胎的第一个就是业力,你回想起的业力;第二个就是你临终的时候,生起一个什么样的心念。

净界法师《临终关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这里不是我们的久留之地

小时侯读《一千零一夜》,记得里面有这么几句话:尘世...

圣严法师:业力与潜意识

面对人类行为与情绪的失控,根据佛教的说法,这和个人...

生命的真相是什么

生命的真相是什么?生命不过是灵魂随业流转而不断生生...

超度的含义

佛教中的超度是指为救度亡灵,使其超脱苦难,请僧尼为...

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福报在顶着

所以,讲到这个无常的世间,凡夫执著是常。受皆是苦,...

业是自己造作,也是被自心所保存

一个内心邪见的暴恶众生,心随境转,内心随着虚妄的情...

老人的寿衣可否用戒衣代替

问: 法师您好,末学家母为七十七高龄在家居士,受五...

何谓临终正念分明

正念是意根。无贪无惑故分明。省庵大师《西方发愿文注...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是什么样的因缘而堕畜生道

己三、示畜生趣 畜生是什么意思呢?他内心愚痴,而不能...

人生的短暂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随着时光的流逝,此时我终于感受...

【推荐】比「断恶修善」更高档次的教理

你可以去问问福报大的人快乐吗?他会说很难讲,有时候...

身体不能自主的时候要靠谁

我们学佛需要明白,做任何事情,必须心口如一。比如我...

【佛教词典】禅法要解

凡二卷。鸠摩罗什等译于姚秦弘始四年至十四年(402~4...

【佛教词典】八灾患

八种能够妨害禅定的灾患,即:忧、喜、苦、乐、寻、伺...

赵朴老的养生信

在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的书信中,有一封...

圣严法师《追寻六祖足迹 解读《坛经》思想》

我们知道,中国的禅宗传自印度的菩提达摩,他於纪元五...

三界中到底是谁在流转

我们讲到五蕴的主人,藕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他曾经...

没有福报,如何才能发财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去挑水,却发现水缸怎么都...

念佛就是在修止观

念佛就是在修止观啊!而且不是修一般的止观,是修大乘...

三十六种饿鬼

1、获身鬼(迦婆离)。 身高为人的两倍,无面目,手足穿...

微缕供佛,得成佛道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为求无上佛菩提,精勤修学布施...

信佛会让你损失什么

多年前,有个学者在某大会场向人们讲佛祖绝对不可能存在...

【佛学漫画】弥勒菩萨上生经

弥勒菩萨的故事——上生兜率天...

从累到病只需5步

如果你属于疲劳大军中的一员,经常感到疲乏无力、头昏...

四大毒蛇

从前,有一位乐修佛道的修行人,决定独往山中用功。但...

用忍辱换来了和平

印光大师小时候,每年秋收过后,村里都要演戏酬谢神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