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

净界法师  2023/05/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无不舍诸财物。

第二段他又说出第二个理由。为什么要布施呢?虽然资财是无常的。无常是无常,我还是喜欢把它留在身边。那么这当中讲出第二个理由,说由施能生他世乐。这个物资在你的身边,是如此的无常败坏。假设你能够在将它还没有破坏之前,把它布施出去,这当中会创造一种善的业力。这个业力就能够引生你来世可乐的果报,你会因为这样的善业力,来生会受用可乐的果报。由施能生他世乐。

关于在这段文,在《法句经》佛陀讲出一段譬喻,来解释这个道理。讲到一个国王跟一个医生的故事。说有一位大国王生病,就贴了一个公告,哪一个医生能够把我治好,我就赏他种种的珍宝、种种的东西。那么就有一个医生来应征了。好,就被录取了。这个医生就住在国王的宫殿里面,为国王来调理他的医药。但是在医的过程当中,国王都没有表示任何的供养,也没有说要供养他什么东西。这个医生在为国王治病的时候,他也没有尽全力。就是很平常的,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尽完全的力量。

但是国王虽然表面上没有说要给他珍宝,事实上,国王私下已经安排了他的大臣,去把医生的房子翻修了一翻。根据医生对他调理医药尽心的程度,把医生的房子给翻修了一番。就根据医生对它这个调理医药进行的程度,把他房子重新又翻修了一次。但是这件事情医生完全不知道。他还是照正常的轨则,结果把国王的病给治好。治好以后,国王也没讲什么。他就跟国王告假,当然他也不敢提,大国王的境界,谁敢去触恼国王呢,就回去了。

回到家以后,一看,哎呀,我过去的房子怎么不见了呢?变成一栋高楼大厦,外面很多的牛羊成群。问他家人,这个房子是谁的呢?说你去帮国王治病的时候,国王就为我们盖大房子,把这个旧房子给拆了,前面的牛羊都是国王送的。他应该很高兴,但是又很后悔,早知道国王对我这么好,当初我应该更尽力的布施才对。

佛陀就以这个故事来勉励我们菩萨,说我们布施亦复如是。由施能生他世乐,因为布施所产生的业力,你今生看不到,这叫异熟果。异时而熟。你今生布施的果报,来生才会看得到,我们往往到来生才会后悔。尤其是天人,天人他有天眼通,到天上去以后,有种种的快乐的境界。他会用神通去观察一下,我为什么会到天上来呢?噢,我前生就是怎么怎么的布施,他当然会很庆幸,但是天人也会后悔。早知道我今天会得到这样的果报,我当初的布施应该更彻底一点,这个果报能更殊胜一点。

就是说,我们往往不能看到他世乐,使令我们在今生布施的时候,没办法尽力。佛陀告诉我们,由施能生他世乐。虽然你在布施的时候,你现在的环境一点都没改变,但是在你的身心当中,已经创造出一种强大的善业,会引生你来世可乐的果报。

这是讲到布施的功德。那么我们不布施有什么过患呢?不施现法亦生苦,我们不断地积集资财,世界上的事情很奇怪,东西积集得越多,越贪心。我们凡夫的贪,他是不会满足。你没钱的时候,还不见得会起贪,你越有钱就需要越多。贪烦恼魔,贪火越大。贪求心越大有什么过患呢?你就不容易满足。

经典上说: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一个人少欲知足,他虽然睡在地上,也觉得很快乐。他觉得有个大地睡,心满意足,比睡在大海中好。不知足的人,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的人睡在天堂,觉得天堂还有很多的问题,他心中老是想着更好的东西。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比如说我们在僧团就很清楚了,大家一起吃饭,吃同样的饭菜。有些人吃得津津有味,少欲知足,有些人闷闷不乐。就是说每一个人的贪欲心,有厚薄的不同。所以说我们今天不布施的话,积聚很多的资财,在点点滴滴当中,就增长我们的贪欲。我们贪欲增加以后,不要说来生的痛苦,今生你就不快乐。因为你贪欲越强,所需求越多,就算生活得很好,你还是不快乐。所以讲不施现法亦生苦,因为你增长了烦恼。

结论:人间诸财如流星,定无不舍诸财物。

人间的诸财就像流星,一剎那就消失。你决定没有一个不舍的诸财物,绝对不可能有一个恒常跟着你受用的诸财物,你任何一个东西,迟早要施舍,就这个意思。这当中讲出了布施的功德,也讲出了不布施的过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真正的福报是自然而然的

莲师说我们死亡之时,无论你的尸身是用檀香木的柴堆烧...

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

我年青的时候接触过一些老和尚,一说到修行他们常常会...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

有一个人想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上帝就对他说,清早,...

不忙歌

念佛能以转逆境、消灾难、生极乐,这是何等的大事,偏...

慧命的报应

刚创业那会儿,很喜欢算命,隔三差五地见见高人算一算...

财富从付出中来

我们追求的事很多,想得到的东西很多,希望拥有更多,...

人有千算,天止一算

浅见无知的人,只能看见一切事物的表面,不能看见事物...

心无染着名为少欲

过去有一位受持五戒的优婆塞,他的亲友很认同婆罗门的...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推荐】素食的营养搭配知识

素食风潮在世界上越刮越盛,各国营养学家也声明说,搭...

「死期败烈」是净土行者的甚深法宝

我们在学习印祖文钞的时候,遇到一个词死期败烈。 在《...

汤夫人的七笔勾

(一)纺绩绸缪,作罢晨昏用意周,夫若成名后,富贵同...

弄清楚往生的条件

最近有人很紧张、很沉重地告诉末学,说台湾某大助念团...

【佛教词典】娑婆诃

(术语)梦溪笔谈曰:夔峡湖湘人,凡禁咒语,末云娑婆...

【佛教词典】大通智胜

(佛名)三千尘点劫昔出世之如来名。此佛在世。有十六...

为了让你拜,我来做点怪

问: 有一些同修讲,广东某一寺院有某法师讲自己随时可...

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师父说:你们知道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吗? 就是回家孝...

印光大师《广大灵感的观音菩萨》

或曰:世人千万,灾难频生,观音菩萨仅是一人,何能一...

佛陀的十八种殊胜功德

在《大般若经》等大乘经典中,谈到了佛的十八种殊胜功...

遭到毁谤应做如是思维

修道者如果遭遇到谗害和诬谤,不可嗔怨,不必计较。应...

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

弘一法师 (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学名文涛,...

只有求生西方最为可靠

印祖云:念佛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

了了分明,不取一相,如如不动

现在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我给大家听一个钟声,(请维...

春季补身的九君子

春季气候干燥,乍暖还寒,所谓冬藏春捂是民间普遍的观...

以病苦作佛事,将病房当闭关房

二〇一八年之秋,是我人生所走过的五十六个春秋中经历...

佛教对感情的处理

古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是生命的根源,根据佛...

九品往生之中品下生

中品下生者,这是世善上福凡夫人也。世善,就是他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