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调适四大,除众病的方法

净界法师  2023/06/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调适四大,除众病的方法

有师言:常止心足下,莫问行住寝卧,即能治病。所以者何?人以四大不调,故多诸疾患。此由心识上缘,故令四大不调。若安心在下,四大自然调适,众病除矣!

也有一个禅师说了,这个怎么治病呢?常止心足下。就是你走路的时候,经常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脚掌那个地方,不管是行住坐卧,它都有治病的功能。所以者何?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四大不调,故多诸疾患。

为什么四大不调呢?这以下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心识上缘,故令四大不调。我们现代人,很多很多的事情,都必须我们去思考,这个思想想太多了,就是容易心烦气躁,四大不调,心识上缘。所以古德说,安心在下,四大自然调适,众病除矣。

我们中国很多武功在修炼的时候,都很强调这个站桩。你要学武功之前,先站桩,先蹲马步,这个马步怎么站法呢?就是下实上虚,脚掌落地生根,脚掌要用力,上半身放松,你要站到两个大腿出汗,而上半身不出汗,这个就及格了。我们拜佛,忏公师父的拜佛方法也是这样子,脚掌用力的踩地,上半身放松,这个就是止心足下的用意,来对治我们心识上缘的病患。

算命的人说,你看一个人走路,就知道这一个人的寿命多长。有些人走路,它脚掌不完全着地的;有些人走路,它脚掌着地一半,说你这个人身体体质再好,活不到四十岁,因为你那个脚掌没有完全着地,你那个气是悬在上半身的。

所以我们走路一定是脚根先着地,然后整个脚掌着地了以后,再起另外一个脚,一定要脚跟着地,一定要脚掌全部的很扎实的跟大地接触,然后再走另外一步。这个走路是很重要的,你会走路的话对身体健康是有帮助的。现代人急躁,你看它走过来走过去,脚掌都没有完全着地,短命之相,所以说止心足下。以后我们走路的时候,你要注意你的脚掌,让这个气血下降。

前面的三个方法是属于系缘守境止,包括止心在病处,止心在丹田,止心在足下,这个是系缘守境止,第四个是体真止。安住在空性,这是一个最高的境界了。

净界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人有病当全身放下念佛求往生

汝母年高,于净土一法,未能认真修持。宜常与谈说六道...

堪比牛奶的花椰菜

花椰菜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食物纤维、维生...

【净土圣贤录漫画】身患重疾无痛苦,端坐莲华往生去

往生圣贤传--朱氏...

仁炟法师推荐的治风湿秘方

药方: 防风:20g 附子:10g 牛夕:5g 萆薢:5g 茯苓:...

有坚定的信愿很难,如何才能坚定地走下去

问: 我是因癔病进入佛门,我想真心地请教,有坚定的信...

佛教不能保证任何人不病不死

我这两天接到一个电话,就是说:我家有人住在寺庙里,...

暴露的服饰对女性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盛夏季节,街头巷尾不时会有穿着吊带裙、露脐装、露背...

肠胃的「四敌五友」

我国是胃病大国,在13亿人口中,肠胃病患者约有1.2亿,...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

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参考。佛在世时,另外一个护法叫作波...

万般将不去,唯有早念佛

傅大士云: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

行住坐卧都不影响修行

我们修行,行住坐卧都不影响你修行,吃饭不影响你修行...

莫作愚痴的老实人

我们说一把刀,你要割东西,一定要磨。我们记得,我们...

【佛教词典】枷锁愿

(杂语)梦粱录曰:东岳圣诞,士庶答赛心愫,或专献信...

【佛教词典】观十胜利制立学处

【观十胜利制立学处】 p1470 瑜伽九十九卷一页云;如来...

修净业的人,要对五欲深生厌离

第十疑,往生行业疑。 问题的提出,就是由于前面九个疑...

缘起性空

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过禅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从禅修...

独孤皇后的成就秘诀

独孤皇后的成就秘诀...

儿女之贤善,多半在其母之熏陶化育

人生世间,数十年光阴瞬息即过,若或虚度,则欲再得此...

动物性食品中存在的五种主要毒素

作者:约翰麦肯道格尔(John McDougall) 注: 本文是...

持名念佛每天至少要念多少声佛

问: 净土主要是持名忆佛拜仟,但我们平常要上班的时...

富楼那尊者的四种辩才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

念佛怎样才可以入定呢

问: 我在生活中,以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自警...

德文法师自述学佛出家因缘

我家族从祖辈开始,男众有一种共业寿命都短。我没有见...

没有先学戒,定慧也是无法生起的

《济缘》云:今越次而学,行既失次,入道无由。 这一段...

大安法师的出家因缘

社会上也说,人有一点隐私嘛,就算我是一点出家因缘的...

舍利弗与目犍连的出家因缘

王舍城中,住着二位智慧非凡的婆罗门,精通一切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