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两个念头,酬偿两次生死

净界法师  2023/07/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两个念头,酬偿两次生死

为什么要无住呢?它的理由是说,我们一念的清净的本性,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本性,众生本具,诸佛所证。因为一念的妄动,才产生的三界的根尘识,六根六尘六识,就是整个生命的现象是由一念妄动产生的。那么现在怎么办呢?要了生死,要把生死的业力的种子从根斩断,就是逆向操作——回光返照。

你看清朝有一个居士,在那个《净土三要述义》里面说,有一个叫王鼎实的居士,这居士从小非常聪明,他十五六岁就考上了乡村的功名,到十六岁呢他准备到中央去考这个中央的这个功名,考完以后呢,他生了一场病,他就写信跟他爸爸妈妈说,他说:“父母亲啊,孩儿不孝,我这场病治不好了。”他说:“其实我前生是一个径山寺的老和尚,我不应该来这次的。因为他径山寺的老和尚修行的时候,他除了平常闭关以外,他就拿着念珠到处走走。走到大殿前面啊,他看到两件事情让他心动:

第一个少年登科者,他看到年纪轻轻就考上功名,大家敲锣打鼓,那骑在马上啊,非常的荣耀啊,来大殿还愿的时候,他“仁者心动”,动了他的“行蕴”的执取。

第二个,他看到那些富贵人家来山上礼佛的时候啊,那带着很多的资具来供养三宝时候,他“仁者心动”,他动了两个念头。所以他说啊,我要为这两个念头来酬偿两次的生死。这一次为了功名而来,他下一次呢还要为了富贵而去,他还有一世酬偿富贵的念头。

你看!后来你看那个《净土三要述义》那个作者后面说啊:“他以前是径山寺的大修行者,修持数十年,几成大道”几乎成就大道,合理的推论,这个人应该是加行位的菩萨,有三昧,有禅定力的,要不然怎么叫几成大道呢?与那个大道几乎相应啊,动了两个念头,所以他没有把这个“消我亿劫颠倒想”,没有把生命归零,临终的时候产生了一念妄动。

所以,如果我们有志于求生净土,不是只有念佛而已啊!你要注意这个生死业力的问题,生死的业力是被执着这个行蕴的执取牵动的。所以你一定要把这个生死的根斩断,你才能够把生死业力的力量慢慢把它调伏下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此识心无体,不能孤立而起

我们现前随事缘而起的种种分别之心即是识心。此识心无...

星云大师《人有没有来生呢》

有人说,人死如灯灭,一死百了,那有来生?这是迷的断...

目犍连尊者一念嗔恨的果报

这是目犍连尊者在修行中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释迦牟...

希求涅槃之乐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当时有位梵志,...

生死长远,厌患舍离

佛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日,一位...

善心善念能够转化一切障碍

昨天讲到,动和静,昏和散,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

先有业力还是先有轮回

问: 先有业力还是先有六道轮回? 慧律法师答: 这句...

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欣

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欣。这两句话对我们现在人来说,...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丛林参学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中国大陆的...

「钱」字的含义

中国人写这个钱(錢)字,繁体字,一个金,那边是两个...

禅定者调和出入息的方法

智者大师原文: 夫初欲入禅调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

内贼不把门打开,外贼是进不来的

在美国有两个法师,一个叫恒朝法师,一个叫恒实法师。...

【佛教词典】世仙

(杂名)世间之仙人也。演密钞六曰:世仙即是成就世间...

【佛教词典】妙庄严王

梵名 ?ubhavyūha-rāja。又作严净王。据法华经卷七庄...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以什么动机来学佛?这点非常重要...

财物化为灰烬,商人竟能悠然睡觉

有位商人的家里失了火,不仅房子严重损坏,连财物都几...

顺治皇帝出家之迷

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在叔父摄政王多尔衮辅佐下即了帝...

修福从恭敬三宝开始

问: 请问法师,弟子刚刚皈依,应当如何理解三宝的功德...

十个人吃饭,每个人看到的饭菜完全不同

讲到根、尘、识三法,佛陀为了让我们了解生命的因缘的...

为何一顿饭的功夫即可供养十万亿佛

问: 极乐世界的人何以只须一顿饭的功夫即可供养他方...

圣严法师《随相而离相》

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成败得失都不会引起心情的波...

数钱

从前有一个穷人在路上行走,偶然得到了一袋子金钱。心...

对治娑婆世界的爱取,这是成败的关键

你的生命有限,你要把重点放在哪里?是业力还是执着?...

拜佛的意义及其功德

礼拜的种类,据《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中记载,礼拜有十...

云何心能得明净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净?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

什么是佛

佛是佛陀一词的略称,古时也写成浮屠或浮图,是Bud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