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头方向的不同就会影响到未来的命运

净界法师  2023/09/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头方向的不同就会影响到未来的命运

【复有多颂,成立如是无分别智: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这一段是说明唯识无义的道理。讲?到六道里面有四种众生:第一个是饿鬼道;第二个是畜生道,畜生包括水中的鱼跟虾;第三个是人类;第四个是天人。这四种众生“各随其所应”,随顺他内心的因缘,就现出各自的果报。“等事心异故”,在相同的一件事情上,因为内心业力的不同,就看到差别的影相。

比如说我们讲“一水四见”,这个水,人道看到是一个湿润的水,天人看到是庄严的琉璃地,饿鬼道看到是猛火,畜生道看到是房子跟道路,所以“等事心异故”。如果说一切法是有真实相的,那应该每一个人看到的相貌都一样;但是事实上,因为诸法没有真实相,所以每一个人就随顺他的业力,就出现不同的相貌。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许义非真实”,我们可以证明这一切法的义相是不真实的。我们讲清净本然,《楞严经》说:佛陀讲完这个清净的本性以后,有弟子问:既然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为什么会有山河大地呢?佛陀说:因为循业发现。就是你心动了,谁叫我们要动念头呢!清净本然是约着摄用归体来说的;但是我们平常的心不是安住在真如,真如不守自性,我们喜欢动念头。这一动,它就有很多的方向,你往好的地方动念头,你往不好的地方动念头,方向不同就会影响到你未来的命运。

你看目揵连尊者,他是一个大阿罗汉,他入禅定观察到他妈妈在饿鬼道,他感到非常的痛心,就赶快去托钵,然后得到美好的饮食,他就赶快用神通力把食物拿到母亲的跟前。他明明托到的是丰盛的饮食,但是他母亲因为过去有悭贪的业力,看到饮食都是猛火,吃到喉咙就变成火在燃烧,痛苦不堪。目揵连知道这个神通解决不了问题,就向佛陀祈请帮助,佛陀说:你要先消她的业障。你不从根本上消业障,你只是想改变她的果报,怎么可能啊!

所以讲“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这个道理。当我们平常生活当中,如果你觉得这段时间人事的障碍很多,你这个时候不要去改变别人,你就去修忏,你修忏修个三七二十一天,再多三个月,就会有改变。我们讲循业发现,这个道理你要永远相信,外境是你内心的业力变现出来,外境是内心变现出来的,你有这个心,就会有这个果报。

所以你看《了凡四训》说: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他跟你讲几句话,他就知道你以后是怎么样。为什么呢?你嘴巴的话,是你内心安立的。你为什么会讲这个话?因为你有这种心情。你有这样的心情,有这样的心念,就看出你这个人的格局是怎么样,你不用去算命,从你讲话的口气,就知道你以后是什么样的命运,相由心生。你看同样是水,饿鬼道如果不改变他的心念,他看到的水就是火。重点不是你把这个火拿掉,重点是你心念的改变。

所以说这个唯识无义,其实整个生命是因为你动念头才有的。当然我们不能够说不动念头,重点是你要往哪个方向去动念头?你希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来生生命,你就尽量往那个方向动念头,那个果报就会出现。那你经常往不好的方向去动念头,那以后的果报肯定你不会满意,你来生的果报你一定不满意。所以说一切法的相貌,是我们的心念所创造的,它本身是没有真实相,所以修无分别智是合乎道理的。

【于过去事等,梦像二影中,虽所缘非实,而境相成就。】

有人提问说:既然一切法是没有真实相,怎么能够当所缘境呢?说我们的分别心要有真实境界的刺激,才会有分别心;那一切法的境界是不真实的,一个虚妄的境界怎么能够刺激我们的分别心呢?提出这个问题。这个地方回答说:没有真实性的所缘境,也可以生起分别心。提出一个印证,说“于过去事等”,说你过去的事情,你三年前曾经拜一部《楞严经》,一字一拜,慢慢的拜,很虔诚的拜下去起来,那这样的事情过去了,觅之不可得了,但是你一回想起来的时候,那个影像还是可以现前。

影像为什么会现前?这个事情不存在了,还是可以用心的名言把它捏造出来。“等”就是未来的事情,说你来生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果报没有出现,但是你也可以:哦,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宝树、楼阁、鸟语花香,你也可以在心中,把极乐世界的影像现出来。所以说“梦像二影中”,像做梦也不真实,但是你在梦中也是真实的有这样的感受。还有这个像,这个定中的影像也不真实。

所以说从过去世、未来世、梦中、定中的影像,我们知道,虽然所缘的境像是不真实存在,但是内心所缘的相貌还是可以成就的,这个就是我们心中的想象力不可思议,心中的名言不可思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把每一念照顾好了,你临终就不用担心了

我们一开始在安住真如的时候,第一个先离一切相,先找...

如何面对人生毁誉得失而不动心

我们每天打开报章、杂志,可见舆论纷纭,人生百态,大...

圣严法师:空性与孤独

心与物质真实存在吗?如果仔细去分析它们,我们就会发...

【推荐】比「断恶修善」更高档次的教理

你可以去问问福报大的人快乐吗?他会说很难讲,有时候...

学佛以后,修行的三个重点

我们学佛以后,有三个重点可以修学:第一个是因缘,第...

懒是大恐怖!你想要的美好统统离你而去

别译杂阿含经 八十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

圣严法师:如何做到「境随心转」

问: 社会环境意见纷乱,我们常常「心随境转」,局势...

人生有好的智慧,就能开展出好的前途

为什么有些人的十八界是快乐的?你看他经常保持欢乐。...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

家庭不光是亲人的聚合,亦是利益的结合

父母、兄弟、姊妹、丈夫、妻子、儿女等虽是亲人,亦是...

芹菜的六大食疗功用

生活中,有很多人吃芹菜只吃梗而不吃叶,从营养学角度...

「把全体果觉授与薄地凡夫」是什么含义

问: 法师,阿弥陀佛把全体的果觉授与薄地凡夫,这句话...

【佛教词典】有相

(术语)对于无相之语,有造作之相者,有虚假之相者。...

【佛教词典】精室

(杂名)修法之道场也。精妙之坛场也。又为精练者之室...

观音菩萨德最优,正法名佛久证修

观音菩萨德最优,正法名佛久证修。 浩浩宏恩被沙界,巍...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现在很多人认为诚实就是吃亏。其实,一个人如果失去了...

迷时妙法成生死,悟后三千性寂然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惟深入火光三昧者,能转烦恼业报...

日常生活应如何修慈心

慈心就似如意宝,能遍流一切资具海、饮食海、欢乐海、...

庐山百八摩尼劝人念佛文

庐山百八摩尼劝人念佛文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三世诸佛...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问: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净法师答: 从佛法上讲,...

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

汝妄想纷飞, 尚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

昙鸾大师与净土法门

昙鸾大师(公元476~542年)是北魏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

不要生活在过去

在太平洋布拉特岛附近的水域里,生活着一种鱼,它的名...

菩萨戒是尽未来际永为道种

尽未来际,不是尽形寿。尽形寿是指声闻戒。 尽未来际,...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上的密咒

现在在家居士,你别看他愚夫、愚妇、老太太,他们真正...

但愿自己平等待人,不求他人平等待己

佛教讲究平等心,要求我们要以平等心待人。但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