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这五种事情,很容易会折损清净智慧

净界法师  2023/10/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五种事情,很容易会折损清净智慧

【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

〖消文〗这一科是远离外道的损智,佛弟子若做以下这五种事情,很容易折损清净的智慧,故应避免造作。

(一)合和汤药:这是透过炼丹制药来为人治病。

(二)占相吉凶:“占”是占卜,如文王八卦或米卦等,从卦象中看出一个人的吉凶祸福。“相”是看相,看一个人五官的长相,来判定吉凶祸福。以上的占相吉凶也就是所谓的为人算命。

(三)仰观星宿:透过观察夜晚星宿的变化,推测人世间因缘的变化,这是以星宿的变化来判定人事因缘的变迁,称为仰观星宿。

(四)推步盈虚:前面“仰观星宿”是以眼睛观察星宿的变化,这“推步盈虚”则是由仪器推测星宿的变化,以判断人事的吉凶祸福。

(五)历数算计:由计算天干地支、生辰八字等阴阳数字,推算出一生的吉凶祸福,如紫微斗数、四柱等的算命,“皆所不应”,皆不该从事这些事。

〖释义〗蕅益大师总结前面五条戒,说这是“邪心求利,不达正因缘法。”对因缘观还未坚固之前,若经常做这五件事,则容易生起颠倒的智慧。我在未出家前,也曾亲近一些外道的大修行者。后来我发觉这有问题,外道虽也强调断恶修善,但他们的断恶修善并没有判定标准。如这件事是否该做,他们就卜卦问神明,神明说可以做,他们就去做,神明说不可做,就不去做。

如此久后,自己的这念心完全没有判断能力。也就是说,什么事情该做或不该做,自己的明了心完全要诉诸于外在的卜卦、神明的指示,否则自己不敢下决定。我发觉一个人待在外道久后,内心会丧失判断能力。

佛法的八正道中,第一个就是正见,一个人一定先要有正见智慧,才能行善法。先要知道什么是功德相、过失相,由正见才产生正思惟,也才产生正确的身口意。

若对佛法因缘观的真理没有胜解前,就做前面的五件事,则你的心容易心外求法。时间久后,对吉凶祸福的因缘,这件事为什么是功德相或过失相,你完全不能了知。我有位师兄弟,他闭关好多年,后来他就不看教理,一路在行门上用功。后来他出了一些问题,请我帮他处理。他说他现在什么事都请示观世音菩萨。听他讲的意涵,我认为那不是观世音菩萨,因他甚至今天中午要吃几碗饭,也要请示菩萨。

我对他说,你这样内心已没有智慧,犹如行尸走肉一般。佛法的六波罗蜜中,最尊贵的是般若波罗蜜,这犹如人的眼睛。修行要目足双运,所有的修行是依止智慧的引导而成就解脱。如果甚至中午要吃几碗饭,自己都无法判断,则怎么能知道什么是生死的因缘?什么是涅槃的因缘呢?临命终时什么该放下,什么该追求,则更不可能了知了。

所以前面的五件事虽是摄受众生的方便,但佛陀提醒我们,做这些事情会折损我们的智慧,自己要小心。我曾读过一本古书。书中说:山上有一大户人家,有众多眷属住在一起。这家人的长者往生,于是请山下一位有名的地理师来看风水地理。这地理师从山下走到山上,非常辛苦疲惫,这户人家就准备热开水给他解渴,而且在开水上面洒了一层粗糠。这地理师喝开水时起烦恼,他认为这户人家请他喝水没诚意,竟在上面洒粗糠。这样的一念生起瞋心,他就把最坏的凶宅地理介绍给他们,说祖先若埋葬此处,家族会兴盛,这地理师是想报复。

过了几年,他想到这件事感到非常后悔——别人只是在开水上洒了一些粗糠,自己怎么就做出如此大的报复呢?于是他又去找寻这户人家,看看他们是否凶多吉少。结果他发现这户人家的家宅,非但没有凶多吉少,还更加繁荣,房子盖得更大。这户人家看到地理师来访,表示非常感激。

地理师问说,当时他从山下走到山上,为什么请他喝的开水上面会洒一层粗糠?他们答说:“你从山下走上来,怕你口渴,喝水太急,热开水会烫伤喉咙,洒一点粗糠,你会吹开它,喝水就比较慢一点。”

地理师于是说:“一念善心,转凶宅为吉宅。” 我们虽同意世间的因缘法,有阴阳五行的吉凶祸福,但从因缘上的观察,心是根本,讲因缘时若不讲心则不是佛弟子。若只是观察外在的因缘,心只是次要的角色,则你跟外道就相同了。

佛法认为一切的因缘中,心是主要的因缘,外在因素是其次。若这样,是否还需要看地理风水呢?

我个人做出一个结论:

如果内心对业果的道理深信不疑,内心完全安住于真理,不把外境的因缘变化当作一回事,自己永远相信,善业召感安乐果报,罪业召感痛苦果报,对这真理深信不疑,那么不用看地理,你的心能转境。

如果对真理的信心跟理解有所动摇,心多少还会攀缘外在的境界,则也不妨看一下地理,因你的心对它有所著,它就会对你产生影响。所以若心一半安住在真理,一半安住在外境,则这部分对你就会有影响。

菩萨戒在讲到摄众生戒也有这观念,若菩萨已通达诸法实相的道理,对真理深信不疑,永远相信“心若安住在善法,一定召感安乐果报,若安住恶法,则召感痛苦果报”,若自己对生命缘起的真理,已深信不疑,则可以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学地理风水算命。为什么呢?

因有些众生若对他讲真理,他不会相信,先以这种方便,“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你为他算命,他对你有信心,再为他讲道理。

但这里《遗教经》的涵义,从自利的角度上,这些占相吉凶的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不可为贪功德致放生变放死

放生,是《梵网经》,《金光明经》等所说到的。佛法不...

【推荐】自私到头是愚笨

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别人,这就是自私。 世界上一点都...

水泡花蔓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家吉祥。我们又在道场白华庵,今...

医生的处方

有一个病人到医生处求诊。医生检查后,开了一张处方笺...

贪着福果报

《大智度论》云:世间人心动,爱着福果报,而不好福田...

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

净土念佛法门它的特色,是一个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

因为我们的愚痴,过去已经付出了惨痛代价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顽劣愚痴的众生,也有圆成佛道的一天

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亦...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什么是禅,参禅又是什么

佛教宗旨,单以一心为宗。原其此心,本来圆满,光明广...

何谓修行?何谓入道

何谓修,何谓行?修就是要改,改脾气,改不好的习气。...

心律法师:莫以善小而不为

古人曰: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环顾身边,...

你的人生很多时候是浪费在闲扯淡上

有时候,我们可能心血来潮想要修行,不仅仅是阅读而已...

【佛教词典】牙菩萨

(菩萨)又名金刚药叉。不空成就(释迦)四亲近之第三...

【佛教词典】如草布地缘起

亦名:草覆地缘起 含注戒本·七灭诤法:“(七灭诤七,...

明月之心不可无

有一个老和尚到了垂暮之年,决定把衣钵传给弟子,无奈...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佛陀告诉诸位比丘:如...

念佛的利益

《华严经》云: 宁受地狱苦,也要得闻诸佛名。 一称南...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原文: 念佛一事,所求皆得。为现在椿萱求福寿,为过去...

真有极乐世界吗?没有见过无法相信怎么办

世间上没有见过而真实存在的东西太多了。你见过孔子吗...

把握时间付出良能,发挥生命价值

人的一生中,年少力壮只有一回;若想有再一次的年轻,...

净土法门能得到利益与否,在于有没有信心

再有人就根据这个又提问了。这问题是:只要闻信阿弥陀...

常行精进,出阴界狱

【第四觉知:懈怠堕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

金子与屎橛

有一块金子,被人做成了屎橛的形状。 人见了问它:你...

具大慈心布施,如是福利最不思议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

证严法师:这才是真布施

布施钱财是为了要做好事,并非一定要捐很多钱才叫做布...

解生死无常,不被境界所转

在《法句经》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比丘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