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何要把心与佛、众生两者并列

宏海法师  2024/03/12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何要把心与佛、众生两者并列

问:请法师开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为何要把心与佛、众生两者并列?

宏海法师答:“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从教义上来讲,表达的是一个最究竟圆满的法性之理。

之所以能够把心、佛、众生三者并列起来,这是从另一个佛法的根本法义——“万法唯心”的角度而说的。佛教里心的概念广大、周遍、圆融、无处不在,它的异名还可以叫法性、佛性,或者叫真如实相等等。真如实相是整个法界、宇宙万法中唯一的真理。我们所说的众生是属于凡夫的法界,佛属于圣人的法界,不管是凡与圣,都离不开一念心真理的体现。立足于这个层面来讲,它是平等的、无差别的。

这个境界很不简单,真正能够入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境界的人,至少是开悟的人。这句话真的不是随口说说就可以的。真正像天台宗修观法的时候,为什么说就观当下的这个心呢?因为他觉得佛法境界很高深,众生太广,我们的心量顾及不到,所以正好观什么呢?就是观心法了,天台宗所谓的圆顿止观、一心三观,大家不妨去体悟一下。

我们要想彻底理解“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法境,还要把心量完全放开,把所有彼此的对立——凡圣的差别、色心的精神与物质的对立,全部打通摆平才可以。大家不妨与“有情无情同圆种智”的这个问题套在一起体悟,实际上这里的“种智”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境界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为何佛菩萨少而众生多

问: 法华经举手低头,皆能作佛,佛又于无量劫前,曾...

「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怎样理解

问: 修行就是要生处转熟、熟处转生,这句话要怎样去...

在名号中化解我们凡夫的心

因果轮回是正知正见,如果拨无因果就是大邪见。所以我...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达摩祖师《观心论》这部书里面(这个论,相传是达摩...

往生后乘愿再来的菩萨会不会迷失呢

问: 请问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无量无边,按大乘说法...

所求不能如愿还要继续祈求吗

问: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或时做善事或时读诵大乘经...

心不可得,病来逼谁,谁受病者

五观心治者。不带想息直观于心。内外推求。心不可得。...

圣严法师:为什么恋爱有时会变成由爱生恨

问: 有人谈恋爱如胶似漆,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

【注音版】二时临斋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印顺法师:由于佛教仪式而来的误解

不了解佛教的人,到寺里去看见礼佛、念经、拜忏、早晚...

莫把极乐世界当作天方夜谭般的神话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把极乐世界当作天方夜谭般的神话...

了幻法师:晚上为何会发淫梦

问: 1.弟子自问绝非好色之徒,但晚上为什么会发淫梦...

不孝父母不敬三宝的苦报

地藏菩萨首先说到南阎浮提典型的罪报情形,不同于其他...

【佛教词典】八大曼拏罗经

全一卷。宋朝法贤译。又作八大摩拏罗经、大乘八大曼拏...

【佛教词典】嗢恒罗漫怛里拏

(界名)Uttaramantri?a,中洲之名。译曰上议。八中洲...

【视频】《观音菩萨普门品》善音居士念诵

《观音菩萨普门品》善音居士念诵

【视频】梦参老和尚圆寂三周年纪念

梦参老和尚圆寂三周年纪念

【视频】净界法师《布施是创造来生的财库》

净界法师《布施是创造来生的财库》

想往生的人,是否需要戒掉手机和电脑

《维摩诘经》当中说:心净则国土净。往生净土需要以清...

把自己所谓的业障一一摊开

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都会归咎于业障。真是业障...

净业者如何处理专修与圆修的关系

修行唯随己身分而立功课,非可执一以论。但决定不可不...

四众道场药言

从古以来,出家的大德,一天都要算几回账。早上起来摸...

般若的空性,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

般若的空性当中,也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谈因果是从...

细行能成万法 从看花开始学佛

现代通南怀瑾居士,有一次谈到他少年时代,一心想学剑...

【佛学漫画】龙树菩萨

这位大乘佛教的先驱,一生著作丰硕,经典绝伦。中观派...

【推荐】你的生命不因别人的喜欢而存在

世界之所以精彩,是因为这个世间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

证严法师:三好合一调伏法

人要先从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调整好,才会快乐自在。...

【推荐】修行千万不要包装打广告

现在人都喜欢用术,商业就靠打广告。术是天道最忌讳的...

宏海法师:佛说无量寿经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

这是难中之难,没有比这更难的了

这是难信法,于难信法要生决定信。《无量寿经》特别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