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妙境法师  2025/07/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文殊菩萨大慈大悲,为初发心的菩萨“生死有畏”这个问题要解决,所以提出这个问题,“菩萨当何所依?”于生死有畏的这个菩萨,他这个恐怖要想什么办法解决呢?文殊菩萨提出这个问题。下面维摩诘居士回答这个问题:“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在《阿含经》里边提过这件事,就是在深山里面修行的比丘,他在深山里面只有他一个人,不是很多人同住,只有他一个人,他就有的时候会有点恐怖,当然没得圣道的人是有这个问题。若是已经得圣道的人,譬如说得了初果的人,得初果须陀洹的人不怕死,他不害怕死这件事;因为他的无我无我所的毕竟空观现前的时候,没有生死这件事,根本没有这件事,所以他这正念提起来的时候也没有恐怖。就是没得圣道的、但是精进用功的人,他这个有所得的执着、我我所的执着还在。

我们也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恐怖?”就是因为有我执,执著有我所以有恐怖;你若破除我的执着就没有恐怖。

三果圣人,如果他没有入定的时候,他还有俱生我执的存在,所以他也会有恐怖;若是正念现前的时候,或者是在未到地定里面,或者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里面,这无我观现前的时候就没有恐怖。若不入定、他这无我观没有现前的时候,他也有恐怖,原因就是因为有我、有我的执着,所以他有恐怖。

文殊菩萨大慈大悲,前面是为大菩萨的境界,教我们初发心的菩萨如是学习;这里面提出来初发心菩萨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呢?提出这个问题。

佛在世的时候,在阿兰若处、在深山里面住的比丘也有恐怖,这问题要解决,怎么办法呢?来到佛所请问。佛说:“念佛!”念佛的时候就没有恐怖了。我昨天也说过,念佛不是我们现在这样“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是这么念法,它是念佛的功德,正好合这个意思,“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生死有恐怖的时候,你当求救于佛。怎么求法呢?“依如来功德之力。”“依”这个字当个依靠讲也可以;或者说就是念佛的功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的十号;十号里面,每一名号里边都有甚深的意义,当然这也应该要学习。在《大智度论》里面、《瑜伽师地论》里面都有解释,乃至到小乘佛法的阿毗达磨论也都有解释;按照这个意义去念、思惟,就不恐怖了。这么解释这段文,应该也就是过去了。但是前后文我们读起来,应该还有其他的意思在内。

“当依如来功德之力”,我们再说佛的功德,佛有什么功德?我们刚才说佛的十号,那是佛的功德,但是在经论里面又说,佛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大慈大悲,很多很多的功德;很多的功德里边最重要的功德,就是佛的智慧是最重要的。“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所以若是单独地约佛陀的大智慧来讲这句话,就是:我们初发心的菩萨要求救于佛的大智慧,要这样做。求佛的大智慧,究竟大智慧是什么?大智慧就是觉悟诸法实相的智慧,你要有这样的智慧。佛的智慧的成就,就是观诸法实相而成就的。我们初发心的菩萨求救于佛的大智慧,也应该念诸法实相,这样子就和佛的大智慧相应,应该是这样子。这样讲呢,“当依如来功德之力”,“依”这个字,也就可以转变一下,当个“住”字讲(行住坐卧的住),你应该安住在佛陀的功德之力,就是安住在诸法实相,安住在这里。

我们现在学习的这部《维摩诘所说经》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另外还有一本是唐三藏法师玄奘法师的翻译,他这一句话“当依如来功德之力”他不是这么翻的,他说“当正依住诸佛大我”,这么讲,当正依住诸佛的大我。“诸佛大我”是什么呢?就是诸法实相的意思。诸法实相怎么名之为“大我”呢?这个“大我”的意思,我们没得圣道的人、没见诸法实相的人,我们只知道这个身体是我,这个色受想行识是我;其他都不是,其他是我的,我所有的,可以这么讲,那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而已;这个身体是我的体性,是这么讲。

但是诸佛菩萨不是这样想法,就是连一切众生、一切的阿罗汉、辟支佛、一切菩萨、一切佛都在这里,都在诸法实相这里,诸法实相是个“大我”,是这样意思。我们凡夫虽然也在诸法实相里头,但是我们不觉悟,我们不明白,我们不知道。得阿罗汉道的圣者、得辟支佛道的圣者、得无生法忍的大菩萨和佛,他们证悟了诸法实相,他一念相应、和诸法实相相应的时候,他就在那里面住。这样讲,那就是涅槃了,诸法实相也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

我再说一段,也就算是找一个根据说这句话的意思。佛的大弟子里面有个目犍连尊者,目犍连尊者临命终之前被木杖外道所打,就是把他的身体打扁了。我们这个身体,主要是头部是非常重要;把头打扁了,把身体也都打扁了。按我们的想法,这个人就是被打死了;但是目犍连尊者究竟是圣人,他能够恢复正常的样子,就像没有受外道的打害一样,还可以行住坐卧、可以正常地这样走路。当时阿阇世王听说大目犍连尊者为木杖外道所打,阿阇世王这时候信佛了,就把这些外道通通都驱逐出国、驱逐出境了,然后要找医生给目犍连尊者治病,说:“如果你不能治好他的病,我要杀你们!”然后这些医生对目犍连尊者说:“你这个病是没有办法治了!若治不好,国王要杀我们,这事不合道理,你和国王说一说,不要杀我们。”目犍连尊者说:“好!”

目犍连尊者这个时候就像正常人一样,到城市里面托钵,然后去见阿阇世王。有守门的人就对阿阇世王说:“目犍连尊者来了!”哎呀,他心里很欢喜,必是病治好了。就是很正常地见阿阇世王。阿阇世王说:“哎呀,阿阇黎!你现在恢复正常了,哎呀,真好!”就给他磕头。

目犍连尊者说:“不是的!不是恢复正常,不是的。”这完全是他的道力的境界!目犍连尊者是大阿罗汉,还被木杖外道打得那么程度,那他的修行白修行了?得了阿罗汉也和一般人一样吗?这个地方就是不一样。所以他就对阿阇世王说:“你不要去杀害这些医生,不要杀他们。”这个问题是这样,他说了几句话,他说:“我今何用脓血身,荷负众苦无休息,今已除尽蚖蛇毒,安隐当趣涅槃城;……佛及圣众在中居,轮转愚夫不能入”,说这么几句话。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大目犍连尊者告诉阿阇世王:“我要入涅槃了!”说这句话。我简单解释这个偈颂。

“我今何用脓血身”,这个身体就是脓、是血所集成的,这样身体不好,我不要了,我不要这个脓血身。“荷负众苦无休息”:它有什么不好呢?“荷负众苦”,这个身体走来走去的,里面有很多苦恼,没有个完;它叫我苦恼,没有个完的,一直叫我苦,很苦很苦啊,“荷负众苦无休息”。但是我们凡夫都有这种身体,都是很苦恼的。你能入涅槃吗?凡夫不行,但是阿罗汉可以。“今已除尽蚖蛇毒,安隐当趣涅槃城”:就是经过这么久的修学圣道成功了,把五蕴里面的贪瞋痴的毒都消灭了;消灭了,我可以很自在地到涅槃那里去。

这个地方,“安隐当趣涅槃城”,“涅槃城中绝诸患”:“涅槃城”,就是诸法不生不灭这个地方,没有这一切的生死大苦的事情,没有。“缘生众苦悉皆无”:因缘所生的苦恼的事情,这里完全没有,涅槃这里是非常和平的。“佛及圣众在中居”:我们的本师佛陀和一切的圣人都在这个地方住。“轮转愚夫不能入”:在生死里流转的、贪瞋痴常活动的众生,他不能到那儿去,不能去。这是目犍连尊者(临命终之前)入涅槃之前说出这几句话。这里边有一句话“佛及圣众在中居”,这些圣人弃舍了这个臭皮囊之后,他到那儿去了呢?现在这个偈颂“佛及圣众在中居”,都在这个地方住,就在诸法实相那里住。

所以这上面说,玄奘法师的翻译“当正依住诸佛大我”,这个诸佛的大我,就是一切众生、一切圣人、一切佛都在这个地方住,都在那里住。这样说呢,“当依如来功德之力”,玄奘法师翻个“当正依住诸佛大我”,就是在涅槃那里住,涅槃也就是诸法不生不灭的意思。

那么我们初发心菩萨于生死有畏,怎么能破除生死的怖畏呢?就是要观诸法空!观诸法空的时候就没有怖畏了,没有恐怖这件事;要这样学习,你才能远离生死的怖畏,所有的恐怖都能得解脱。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你这怖畏不能解除,很多很多的怖畏时时都会在心里面现起,心里老是不安的。

所以这上面维摩诘居士告诉我们:“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这句话有浅有深。浅的说法,就是我们念佛陀的功德,我们也会解脱这些怖畏;深一点说,我们要观察诸法实相、毕竟空寂,这样子能解脱一切怖畏。若念佛陀的这一切有为的功德,是我求救于佛,然后解脱怖畏;若是观一切法空,你自己智慧力与诸法实相相应,能解脱一切怖畏,得到这个根本的解决之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放生功德无量无边

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要求得福寿,一定要把善事做的既深又...

功德回向他人,责任归于自己

在团体中,要掌握「功德回向他人,责任归于自己」两大...

怎么才能摆脱生死业力的恶性循环

佛陀他是一层一层的摄事入理。其实这个摄事入理不但是...

常念「生死无常」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这是印光大师警示我们学佛者的佳...

【推荐】观照般若,你能观照得到吗

你尝试地思维一下,早上醒来的那一刹那,当我们一念灵...

佛陀的话具足哪五种功德

只要是这句话从佛陀口中说出来,就具足五种功德: 第一...

有楞严咒就拥有一切

楞严经云:十方所有的佛就是持着楞严咒而成佛,可以看...

遇安禅师的生死自在

温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师,天台德韶国师之法嗣,福州人...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以恭敬心供养佛像的功德

前面是把佛像给造出来。有些人他来到寺庙的时候,这个...

【推荐】四觉观除去淫欲爱念

世间的邪思淫欲生生世世常更换,前世是女身时见到男的...

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

从唯识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识所现跟唯识所住。首先我们...

随顺众生,故说此言

在《法华经》里面有一个特别出名的火宅喻,把佛陀喻为...

【佛教词典】七种如实通达智行

【七种如实通达智行】 p0065   瑜伽八十六卷十二页云...

【佛教词典】悎寤瑜伽

【悎寤瑜伽】 p0947   瑜伽二十四卷一页云:悎寤瑜伽...

生死由妄想所变现,而妄本无因

妄本无因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

圣严法师《如来也是如去》

《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来,为...

【一半】的智慧

雅纯在佛光丛林学院念书,对训导老师非常不满,总是抗...

轮回真相与处理方法

众生有两种缘起。佛陀在大乘经典中,把我们生命的缘起...

火龙果可清除体内重金属

火龙果,又名青龙果、红龙果。其性甘平,主要营养成分...

杀子成担的故事

有一个愚痴的农夫养了七个活泼健康的儿子。他每天带着...

佛法是心法,是否就不能求佛加被了呢

问: 佛法是心法,不能外求,但是我们祈求佛菩萨加被...

德高望重的祇夜多尊者

古时有位修行人祇夜多,以大威德著称。两位比丘慕名前...

功课必须定量定时,定了一定要做到底

我经常给我们道友说,我说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

见一切众生,都给它说三皈

有智慧没有大悲心,那个智慧不叫称性的智慧,是二乘人...

【推荐】永离女身的两种捷径

信乐永离女身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

印光大师:净业行持

凡修净业,以决志求生西方为本,而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