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中常见的三个毛病

2011/04/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谈到修行,首先要具备两种条件:一种是内因,另一种是外缘。

内因是暇满人身,这是我们能够修行的主因。我们今生今世六根具足,头脑灵敏,又能够发心学佛,能够听闻到正法,因此要珍惜宝贵的光阴,珍惜这种种殊胜难得的修道因缘。外缘就是有好的师长、好的同行、好的修行道场,这些都是修行的助缘。如果不能体会到善知识、同参道友和外在环境对我们的帮助,就会常常遇到障碍,容易产生各种毛病,很难顺利修行。所以,我们要珍惜难得的暇满人身,珍惜良好的修行助缘,把握这改善生命品质的殊胜因缘,走好修学佛道的每一步。

其次,应该认清三个毛病。这三个毛病,分别对应于学佛的三个不同层次。

一是最初发心太过猛烈。刚刚学佛的人,通常容易犯这个毛病。每天一定要念多少声的佛号,诵多少卷的经典,做多少件的事情,发心非常地猛烈。结果往往是这几天做做这个,过几天又干干那个,做一做就歇一歇,做一做就换一换,弄得又疲惫又散乱,没有办法持续修学。所以,初学佛的人应该发持久心,发长远心,踏踏实实地修学,平平稳稳地进步,初发心切忌过于猛烈、急于求成。

二是修行当中彷徨不定。克服了发心过猛的毛病,修学了三五年以后,就进入学佛的第二个层次。在这一阶段,容易彷徨、迷惑,觉得修行好几年了,进步反而没有刚学佛时那么明显,于是开始怀疑修行道路的可信性,怀疑修行方法的正确性。这种种的疑惑,导致懈怠放逸,甚至中途退却,不再继续修行了。所以,处在第二个层次的学佛人应当勇猛精进,突破彷徨心理的障碍,排除对修行的疑惑,才可以进一步向上修学。

三是稍有成绩便高慢自大。学佛的人精进用功了十年以上,在学问、修行、做事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成绩以后,就到达了第三个层次。在这一阶段,容易产生高慢,认为自己的修行工夫很好,修行的法门很殊胜,学问渊博,事业有成,自利利他非我莫属,别人都比不上我。因为高慢自大,增长了我法二执,障碍了更加长远的修学,也就不可能获得修行上真正的成就。所以在历经了十年、二十年乃至更加长久的修学过程,在某些方面有了一点成绩以后,就要注意“韬光养晦”,不要急于张扬,而是要更加谦逊地反省自己,更加努力地用功修行,以期达到工夫的成片、修行的纯熟。以上三个毛病,在修行之前就应该了解清楚,才能够在修行当中积极防止。

最后,真正的修行,必须遵循四项步骤。

比如说,我们要制造一把好的剑。首先要选择好的铜、铁等原材料。第二步就是对原材料的冶炼、陶铸让剑的毛坯显露出来。第三步,经过一番的敲打、淬火、磨光,将粗糙的剑坯琢磨成闪闪发亮的剑。第四步,还要将打造好的剑埋在土里。等到把剑上咄咄逼人的气焰去掉,再从土里拿出来。这时候,一把锋利的好剑就形成了。手持这把利剑,便可以削铁如泥、所向披靡了。

修行也是如此。我们要把自己锻炼成能断烦恼的法器,第一步要培育好根基。根基不够就会时时遇到障碍,处处存在困难,就不堪成法器,不能成大器。所以,要多忏悔,多集资粮,让业障渐渐减少,善根逐步增长,培养清净的信心,培育良好的根基。第二步,有了良好的根基,还要仰仗师长的教授、教诫,依靠同行的鼓励、帮助,加上自身不懈的努力,深入经律论藏,思维善恶因果,树立起对佛法的正见。第三步,虽然具备了正确的见解,但缺乏具体的实践,需要面对顺逆各种境界时的历练。经历了一番长时间的身心磨练,不断规范言行举止,逐渐清除内心尘垢,让三业清净,三学增上。第四步,虽然修行上有了一些心得,但不能骄傲自满,得少为足,认为仅此便可应对自他身心种种烦恼,而是应该继续精勤修学,让自己的修行工夫纯正、熟练。这时候,能断烦恼的法器就炼成了,我们也就拥有非常猛利、非常深广的智慧,能够洞察种种幻相,应对种种境界,调服种种烦恼,成就种种胜利。

信佛学佛,修行成佛,这是每一位佛弟子应有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只要我们具备两种条件,认清三个毛病,遵循四项步骤,一定能够紧随佛陀的身影,践履佛陀的大道,光大佛陀的事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炷香增福

唐朝裴休宰相,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儿子裴文德...

无着得道

过去,佛陀住在阿毗阇恒河边。一天,有一位比丘来到精...

证严法师《在人群中修行》

我们应该要时时警惕,知道自己是很渺小的一个人,进而...

星云大师自己受用很大的「十句话」

我这一生,尤其是在佛教学院就读时,有很多人的话影响...

如何锻炼我们的心

今天讲的题目是「锻炼心」,也就是讨论怎么来锻炼我们...

【推荐】观照般若,你能观照得到吗

你尝试地思维一下,早上醒来的那一刹那,当我们一念灵...

心调好了,对生活待人影响深远

我常强调「调心」,因为心调好了,自然语言行为就会表...

【推荐】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悔呢

有一次和居士提及忏悔法门的时候,有居士问:师父,我...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乐观是可以传染的

有这样一位女士,她已经六十多岁了。在农村应该是满脸...

智者大师开示的十个忏法

智者大师在讲这个修习止观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

仰天而唾,唾还从己堕

佛法告诉我们种善得善,种恶得恶之因果真理。在言说中...

如何对治念佛散乱与昏沉

学佛犹如掘井,认准一处,耐心地掘,不至得水,决不放...

【佛教词典】五义分通

南山四分律宗所说。四分律之本位虽为小乘,然有一分通...

【佛教词典】怀素(625—698)

怀素,是律宗东塔宗的创始人。俗姓范,祖籍南阳。父名...

【推荐】幸福快乐到底在哪里?

现代人每天熙熙攘攘,席不暇暖,问他为什么这么忙?他...

佛教基本理论

1. 四圣谛 谛(satya)的含义是实在、真理。四圣谛即苦...

不要轻易地去批评别人

一位医生在接到紧急手术的电话之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

未来比过去更美好

江苏江都人,为禅门临济宗第48代传人。12岁于宜兴大觉...

常有吉神拥护

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 这两句是承上面的诸恶莫...

读诵楞严咒会不会往生极乐世界

很多在问,读诵楞严咒会不会往生极乐世界。 答案是:能...

是不是念佛念到清净心就叫见佛了呢

问: 什么叫见佛?是见阿弥陀佛的色身还是见自性佛?自...

文珠法师《人应有的责任》

各位法师,居士,今天是全世界最吉祥而又最喜庆的日子...

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

我们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有关名号的功德,简单的...

念佛法门修学次第

我们大多数修念佛法门修行的多,为什么呢?易行,容易...

遇善知识难

过去,有一个小孩在路上看到了一只大乌龟,把它抓来玩...

【推荐】观世音菩萨

《一》前言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