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无片瓦

林清玄  2011/05/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很喜欢《楞严经》里的一个故事。

是说有一位月光童子,他在久远劫前曾经跟随水天佛修习水观,以进入正定三昧。

月光童子先观照自己身中的水性,从涕泪唾液,一直到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这些在身内循环往复的水,性质都是一样的。然后知道了身体内部的水性与世界内外所有的水分。甚至香水大海等等都没有差别。逐渐地,月光童子成就了水观,能使身水融化为一,但还没有达到无身空性的最高境界。

有一天,月光童子在室内安禅,他的小弟子从窗外探视,只看见室中遍满清水,其他什么都没看见。小弟子不知道是师父坐禅,就拿了一片瓦砾丢到室内的清水里,扑通一声,以游戏的心情看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月光童子出定以后,觉得心里很痛,他想到:“我已经证得阿罗汉很久了,早就与病痛无缘,为什么今天忽然生出心痛这样的疾病,难道是我的修行退步了吗?正在疑虑的时候,小弟子来看他,说出了刚刚看见满室清水丢入瓦砾的事。

月光童子听了,对弟子说:“以后我入定的时候,如果你再看见满室清水,就立即开门走进水中,除去瓦砾。”后来他入定的时候,弟子果然又看见水,那片瓦砾还清晰宛然留在水里,弟子走进去把瓦砾取出,丢掉了。月光童子出定后,感觉到身心泰然,身心恢复如初。

此后,月光童子跟随无数的佛学习,一直到遇见山海自在通王佛,才真正忘去身见,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因此他认为修行水观法门,是求得圆满无上正觉的第一妙法。

这个故事出自《楞严经》卷五,原来是佛陀要二十五位修行香道的菩萨弟子报告自己修行的过程与方法,每一位都不相同,月光童子就是从水观而得到成就的。

月光童子的水观修行甚深微妙,我们是很难体会的,不过,从凡人的角度来看,这故事给我们带来一些清新的启示,如同我们走到林下水边,面对着澄潭清水或湛蓝汪洋,大部分人都可以自然得到安静的心境,并且感觉到身心得到清洗。反之,如果我们走到污浊的水沟边,或看到垃圾在河中奔窜,必然也使我们觉得身心受到污染,这不仅是感觉问题,而是我们身心中有水性,与外界水性的感应道交。

此外,我们也应该知道,自己和外界的关系十分密切,一个人如果有身体,即使他是修行很高的人,也容易受到隔空飞来瓦片的伤害,因为自己虽能心无片瓦,这世界还是到处都有飞动着的瓦砾,当被瓦砾击中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即开门把它取出。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我们由于无知抛掷给别人的瓦片,或者只是毫无目的的游戏,都会造成别人,乃至整个世界的伤害。而这世界的水性一气流通,别人所受的伤害,正是我们自己的伤害呀!

法性像清水一样,其实不难领会,在佛经里有许多开示,我们抄录几段来看:“天下人心,如流水中有草木,各有流行,不相顾望。前者亦不顾后,后者亦不顾前,草木流行,各自如故。人心亦如是,一念来,一念去,亦如草木前后不相顾望。”(《忠心经》)“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圆觉经》)“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如彼草木,所禀各异。”(《法华经》)

说得最简明的,是《无量寿经》说法品中的一段:“善男子!法譬如水,能洗垢秽。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诸有垢秽。其法水者,亦复如是,能洗众生诸恼垢。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别异。其法性者,亦复如是,能洗尘劳,等无差别,三法四果二道不一。”

知道菩提心水,就了解使自己的心清明是多么重要,对那些流过的草木就不要再顾惜了!对那些埋伏在我们心中的瓦砾就赶快取出吧!对那些被尘劳所封冻的身心赶快清洗吧!

佛陀在《百喻经》中说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渡海时掉了一个银器,他就在海水作记号,希望以后去取,经过两个月,他到了别国,看到一条大河,水的性质与海水无异,他就跑到河水去找他从前所画的记号,看到的人就问他原因,他说:“我两个月前在海上丢掉银器,曾画水作记,本来所画的水和这里的水无异,所以来这里找。”大家就笑他:“水虽不别,但你是在那里丢的,在这里怎么找得到呢?”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留在我们记忆中的艰辛苦厄,我们烛火被吹灭的冷寂,我们芦苇被压伤的惨痛,我们舟船迷失时的恐慌,我们情爱与热诚被践踏、被蹂躏、被背离、被折断的锥心刺骨,不都是落在海中的银器吗?现在我们到另外的国度,有另外的水,又何必让水上的记号来折磨我们!在清净心水里,瓦砾与银器也是一样的东西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林清玄文章列表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达摩祖师《观心论》这部书里面(这个论,相传是达摩...

修行最重要是明心见性了解真妄

古德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我们的法门有很多选择,...

心法两空是真实相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

常常看人不顺眼,就像生活在垃圾场

我们要训练自己,就是要训练我们的这颗心。从行上,我...

人生的两个大包袱

我看到许多人每天都背着两个大包袱一个是珍宝包袱,一...

为什么人越到晚年越要收心安住

我们平常当然理观不碍事修,理事圆融,你该拜忏还拜忏...

心若无尘

心若无尘,人的气质和品位便得以提升,生命便蕴涵着高...

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问: 阿弥陀佛,师父,我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吃蛋的危害

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广州、广东乃至全国的妇女患乳腺...

若不观心,略有十过

若不观心内证,法、律、禅师等,各有十种过患。如《像...

如何辨别邪伪的禅相

二分别真伪者有二:一者辨邪伪禅发相:行者若发如上诸...

【推荐】坚固的妄想一定会破坏你的佛号

我们一般人的六根是向外攀缘的,很少人会自我反省,这...

【佛教词典】叫唤

又名啼哭号叫,为八热地狱之第四,因在那里受苦的众生...

【佛教词典】意根于二处增上

【意根于二处增上】 p1210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二卷十页...

萧伯纳:钟爱素食和阳光

萧伯纳是英国杰出的戏剧作家,被誉为幽默与讽刺的语言...

六根门头无人用

我曾经一再强调,过堂也好,上殿也好,要听二磬。但发...

四念处

四念住是佛教的人生观,即时时刻刻要保持的四种正念:...

【推荐】想趋吉避凶,就要调伏欲望

儒家思想认为什么是好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启...

大悲咒的妙用及相关修法

接下来主要是讲第五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悲咒的妙用...

这个荣耀,又有什么能再超过呢

原文: 莲之为物,虽出淤泥,体常清净。人能一切不着,...

发心愈大,挫折愈多

像我们在人生当中,你挫折多得很。不论哪位道友,当你...

十善业道之口业

妄语 妄语者,不诚实的言语,是日常生活最常犯的口业。...

《美国人饮食指南》概要

美国农业部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1月31日联合发布新版《...

【推荐】《十善业道经》漫画版

《十善业道经》漫画版...

想持斋,但美味佳肴总忍不住要吃,怎么办

问: 我很想持斋,但面前摆着美味佳肴,总忍不住要吃...

生命操之在我,心境决定处境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