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拜佛行为不是偶像崇拜

2011/07/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说‘佛教是偶像崇拜’,是只看到佛教的表面现象,不了解佛教本质的一种最大的误解和歪曲。拜佛的目的和利益,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忆念佛的功德及积集功德资粮

我们向自己国家的国旗致敬,是不是因为这块布很神圣呢?当然不是,但我们透过向国旗致敬表达对国家的效忠及支持;同样地,我们藉著顶礼佛像来忆记佛陀圣身、纪念佛陀、忆念佛的功德及积集功德资粮。佛像并不是佛,而只是木头或铜铁。向佛像供养食物,佛像也不会吃。这种道理人人都明白,佛教徒当然也不例外。佛教从来没说佛像就是佛或神灵,我们亦同意它只不过是木头偶像。然而,因为我们凡夫并无清净业力得见真正的佛陀,我们以佛像来代表佛陀。我们对佛像恭敬作拜,不是顶礼面前的木像,而是在礼拜它所代表的诸佛。我们对佛像供上食物,不是要喂饱根本不会吃东西的木像,而是为了藉以供养它所代表的诸佛。事实上,真正的佛陀也不需要我们的供品,这样做只是为了让我们自己积聚功德而已。

二、纪念意义,见贤思齐

纪念意义就是看到诸佛的光辉形象,联想起佛的思想、智慧、慈悲功德,生起敬仰心,以佛菩萨为榜样修行做人、做佛。认识层次较高的人,可以从各种佛像的象征意义,得到精深丰富的佛教哲理的启示,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那么该怎样拜佛呢?关键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嘱咐我们:‘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三、观想意义

修禅定的人,经常眼观佛像,在大脑中形成佛的视觉形象,以便在修定过程中,思想集中观想佛像,以观佛的一念,代替纷繁的杂念,获得入定成就。

拜佛还是一种极好的康复、保健身心的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你有没有为现在做一些功课呢

有一位女居士,她学佛以后,还是很苦恼。有一次就说:...

去寺院拜佛必知的十大礼仪

很多信众喜欢去寺庙进香拜佛,但对相关礼仪并不是很清...

念佛好,还是念观音好

昨接来书,不胜慨叹。既知其病,又知其药,不肯即服,...

为什么只教人念佛

《西方公据》中说:各位善人,世间有千条万条路,为什...

受过三皈五戒的居士可以拜神吗

问: 我们潮汕人,每年年末家家都要拜天公及帝释天神,...

家里哪个位置供奉佛菩萨像好

问: 家里哪个位置供奉佛菩萨像好? 正如法师答: 家...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

不论地藏法门、观音法门、念佛法门等等法门,都是提供...

算命说流年不利该怎么办

有一个居士写信给我,就是今年是庚辰年,这个辰和戌是...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临命终时有三件事情非常重要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

化解夫妻冲突和矛盾的技巧

夫妻之间经常有些小冲突和矛盾,这再正常不过了,关键...

【推荐】平常没什么感觉,临终时你就知道怕了

如果一个人,他对过去的业都没有处理没有处理的意思,...

讥呵僧众过失,说僧团是非,将自失善利

若见是非之事,不得讥诃。若发言嫌责者,自失善利,非...

【佛教词典】羼底僧诃

(人名)K?āntisimha,比丘名。译曰师子忍。见慈恩传...

【佛教词典】摄意音乐

谓音乐能摄人心,使专注于一缘而不他逸。大日经疏卷八...

念佛和八十八佛哪种忏悔力量大

问: 念佛需要拜八十八佛忏悔业障吗?不是至心念佛能...

四空定的过失

四空定,佛陀对它是诃责的,因为它是暗钝。所以智者大...

星云大师《为少女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女性的一生以少女的时光最宝贵,有...

抗衰老的蔬菜和水果

医学研究证明,与机体老化相关的疾病及基因的突变,都...

楞严咒的功德

佛说《楞严经》,其因缘为阿难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

情执是修行的大障碍

除了名利之外,还有一个情字也要放下,夫妻之情、父子...

重罪轻报,肉眼是看不出来的

问: 师父慈悲,弟子有个生活上的困扰,希望师父能慈悲...

正念破魔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林给孤独园弘法时,一位名叫吉...

学佛是为了比别人好吗

问: 学佛是为了各方面都比别人好吗? 大安法师答:...

极乐世界的莲花为何有的茂盛有的枯萎

《阿弥陀经》讲三种庄严:池水、宫殿、莲华,它的重点...

圣严法师《话梦人生》

古代中国曾有一则做梦的故事,描述一位年轻人,在赴京...

仰天而唾,唾还从己堕

佛法告诉我们种善得善,种恶得恶之因果真理。在言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