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说一句「我错了」

衍慈法师  2012/0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错了」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很难用嘴巴说出来。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总有犯错误的时候。一个人成功与否,不是看他有没有犯错误,而是去看他犯错後之态度,和有没有从犯错中吸取教训。许多人做错了事,心里总是要隐瞒事实,因为爱面子,不敢承认,不肯面对现实,所以不会发露。百喻经有「米决口喻」。

从前有一个人,一日,他到妻子的娘家,看见妻子正在捣米,顺手抓了把米往嘴里塞,他的妻子看见丈夫来了,想跟他讲话,但丈夫总没有回答,为的是他不肯把米吐出来,不能开口说话,在妻子面前不知所措。妻子觉得很奇怪,为何丈夫不讲话?同时又见他的嘴肿起来,於是对父亲说要找医生来给他治病。医生一看,觉得病情十分严重,当要用刀切开他的嘴巴时,米便从嘴里散出来,偷米的事情终於败露了。以上这个此喻说世间人也是这样,犯了过错,作了种种罪恶的行为,也要尽力掩盖,不让它暴露出来,可惜纸永远包不住火,事情迟早会被人发现,结果也是要受法律的制裁,像那个愚人一样。一般来说,人们都希望自己的错误不被别人知晓,一旦有人提出我的过错,轻者心中不满,面红耳赤,重者恶言相向,因为对方伤了自己的面子,总之要想办法讨个公道,这是一般众生的病态。更有许多人,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形成「死不认错」这种风气,令人作事时,只讲面子,不顾因果。

其实因果分明,点滴不差,纵使能逃过法律的制裁,蒙混过去,也逃不了因果定律,是必定会受到果报的。假若覆藏其过错,不肯发露,这个无耻之徒,不肯承担错误,这是不负责任的人!真正君子,勇於承担责任,敢於自我反省,有羞耻心,所谓知耻近乎勇,所以犯了错,感到惭愧,立刻忏悔改过,这才是勇敢面对事实的人。犯了错只会蒙浑过去,只想推搪责任,虽然责任算不到他头上,但在别人的心目中,他的人格尽失,不过是个小人吧了,所以说一句「我错了」,才是勇敢的表现。现今社-会,不论个人、团体,乃至国家,大都缺乏惭愧心、忏悔心。知错能改者,不但心灵得到安宁,业障也能一并消除。

佛门有「忏悔」这两个字,忏是忏前愆,悔是後不复做,改往开来的意思。近代弘一大师明白出家前的放逸生活是错误的,所以严格要求自己,要行持戒律,改正过去的习性,用功辨道,才能成为一代律师,後人所学习的模范。任何人如果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不肯忏悔,永远是除不掉习气和烦恼。

以前有两户人家,同是邻居,一户经常吵骂,另一户非常融洽,有一天这户吵骂家庭的女主人,向邻居请教,为何你们一家人相处得这样融洽?她回答说:「因为我家的人,勇於承认错误,正如有一次花瓶被打碎了,弟弟说是他自己不小心,姊姊又说是她的错,把花瓶摆放得不好,全家成员都肯承认自己的过错,所以家庭和睦。」相对来说,吵骂的家庭,刚好相反,各人都不会承认自己做错的事,因此整日争吵,无日安宁!从此而知,每人只要肯承认自己的错处,敢於面对,努力改正,那么家庭必定和睦,社-会祥和,世界太平。有见及此,这句「我错了」,实在有必要与大众同学共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衍慈法师文章列表

修行前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

三坛大戒的病中忏悔:亲受三宝最真切的「显灵加持」

晚钟敲过,闭目卧在床铺上,这一天又要过去了。 在太白...

曾修无量福,今得礼尊足

【我闻遍知海。真实德无边。度脱诸有情。心欢喜敬礼。...

给自己留些余地

《韩非子说林》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叫桓赫的雕...

证严法师:静思忏悔

△ 人因自觉而成长,因自满而坠落;自我批判的认错心...

圣严法师《从火坑里跑出来》

有人在禅七中不断地哭泣而无法打坐,他说:我不能打坐...

不原谅别人就是不原谅自己

一天,艾子乘船在海上漫游。天渐渐黑下来了,艾子将船...

初学佛的误区

由于无始以来烦恼业障的染污,人们大多具有各种各样的...

【注音版】往生普佛仪规

往生普佛仪规...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佛教护生与动物保护

编者按: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短短两句话...

当念佛间断之时,有三种痛加鞭策的方法

问:修念佛法门,贵在念念相续不间断,我也很想能达到...

害者逼恼他故,正障于慈悲

随烦恼二十:害者,于诸有情,心无悲愍,损恼为性。能...

清明三问

对于清明节,不论是否信仰佛教,大家或多或少会遇到一...

【佛教词典】大圆镜智

【大圆镜智】 p0241 佛地经论三卷三页云:大圆镜智者:...

【佛教词典】一印

(一)即指一种印相、印契、手印。(参阅“手印”1412、...

有精神病的人该怎么帮助他们

问: 1.对于家里患有精神病的人该怎么帮助他们?2.对...

为解脱而行布施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布施,应当是为了得解...

死后的去向与临终处理的关系极大

实例一: 有一天,朋友打电话来要我去助念。我进门之后...

了然法师《地藏菩萨本愿功德颂》

稽首地藏王 功德妙难量 慈心深逾海 愿力广无疆 昔为光...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有四类: 第一类现象是痛、麻...

未得一心前,不萌见佛之念

于未得一心前,断断(绝对)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

各种葬礼的方式

鸟葬 葬礼依各地习俗、信仰各有不同,约而言之有四,即...

心性专一,有始有终

明代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说道:宋代书法家米芾说...

佛慈悲不舍任一众生,分种种身来度脱

释迦牟尼佛在忉利会上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自己要灭度了...

如何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问: 请问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答...

平常回向要愿我们临终无障碍

印光大师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就是:我们平常修福报,...

人生难得当精勤

有一个小孩听到佛经上说:盲龟值浮木孔,其事甚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