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万物万事没有绝对的好坏

2012/02/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间万物万事没有绝对的好坏、善恶、甘苦、冷热,所谓“万法唯心造”,差别对错都是自我分别所呈现的。同样,面对外境应有自己的主张,不可随意为之牵动、扰攘。尤其更要积极地肯定自己,怀着“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的决心和气魄,那么尽管时代如何动荡转变,尽管人家如何骂你、唾你、污你、谤你、褒你、奖你,也能随遇而安,不受束缚,自享一片风光霁月的心灵景致。

“有为法”是无常、无我的,是变异、变化,不实在的。人生当中遇到的种种人和事物,都是“有为法”。比方说,金钱赚了会花,感情来了又去,衣服穿了会旧,好好坏坏,无有定数。生活在“有为法”里,我们感觉到不真实、不究竟,心常常随之七上八下、起起伏伏,不得安宁。

一旦懂得“有为法”不究竟,便能找到自己的“无为法”。

树立自己的形象,不被外境随便动摇;表现自己的慈悲、道德、智慧;将自己的为人与种种设想让人明白,那才称得上是正人君子。一个人口里经常说自己有修养、能明理,是没有用的。所谓“道一丈,不如行一尺”,修学佛法,要真实做到,否则千经万论也只是“数他人宝”,不管用啊!

因为不认识自己的心,才觉得人生茫然,这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生命困境。假如能时时观照自心,检视自心,才能渐渐认识自己,充实自己,假以时日必能乍见本来面目,清朗透澈,一切完成。人生之路不能盲从。不盲从,寻真理,才能有智慧;不盲从,多思考,才能有创新;不盲从,认清楚,才能有立场;不盲从,慎选择,才能不同流合污。希望人人都能不盲从,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

这个世界怎么改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内心的世界,不要陷入外境的迷思,平添烦恼。凡夫的心原与如来无二致,只要懂得化悭心为舍心,化嗔心为喜心,化贪心为施心,化杀心为慈心,自然解冤消愁,不再于刀口上舔蜜,贪求世间五欲的滋味。

改变外在的环境,不如改变我们内在的心境。就如一池落花,两样心情。有人怜惜好花飘零,有人却喜花果将熟。常常,我们将悲欢掌控在他人的一颦一笑间,我们的幸福建立在五欲的幻化世界中。我们常常为了一句话耿耿于怀,为一件事坐困愁城,为一个人失魂落魄,为一念之差懊悔终生。

对外境增一分定力,就减去一分的痛苦,能放下一分的是非比较,即能远离人事的煎熬。无心,日日如沐春风,时时清凉无忧。工作时,不在形象上计较,也不觉得自己有功劳,就不会觉得辛苦。如同我们有心,心可以不动,但是眼耳鼻舌身要动:眼睛能看、耳朵能听、嘴巴能说、手脚能活动做事。

空无,并不是一无所有,减少对物质的依赖,反而能照见内心无限的宝藏。很多人背负家庭和事业的重担,常常觉得喘不过气来,因此,借着出国旅游来散心解闷。但是一味凭借旅行去浇愁解忧,终究不是上上之策。也许,生活简单一点,心里负荷的重量,自然减轻不少。

出走到远方,眼前的繁华美景,不过是一眼的烂漫,与其辛苦更换一个环境,不如换一个心境,任人世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做个两耳轻闲,天高野阔的无事人。外面的境界尽管有很多的诱惑、牵挂,只要我们不动心,无念于万物,不自作多情,不去分别、攀缘,就不致惹下许多是是非非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想要明心见性,就该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别人!

情欲的势力像洪水猛兽,会淹没吞噬我们的身心,使我们在千尺的爱河中载浮载沉。情欲像玫瑰,人们往往只看到它的艳丽,却看不到它身上的针刺。菩萨名“觉有情”,即是透彻人间情爱无常幻化的本质,不再被心牢囚禁,而能随缘自在。

什么是快乐?“自在”是快乐,你能自在吗?“放下”最快乐,你能放下世间的功名富贵、不当的欲求吗?“结缘”很快乐,你愿意广结善缘吗?身心安宁、安详很快乐,你有用心让身心安详吗?快乐,不一定在功名、权力、金钱、富贵、爱情里;快乐其实在自己的心里,只要愿意在“心的工厂”制造快乐,我们就能发现快乐!用心去改变世界,是快乐的;而随世界所转的快乐,是不会长久的。

“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大和小,原是我们心里计较分别产生的。其实,世界的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世界,是大呢?是小呢?心能转境,就能把小小的囚房变成三千大千世界,和法界一样宽广。心中不能转境,就是住在一个大花园、大别墅里,日子久了,也会感到无所事事,空洞,拘谨,不自由。因此,不要光是计较环境的好坏,应注重心的力量、心的大小、心的宽容度。

所谓:“笼鸡有食汤镬近,野鹤无粮天地宽。”经常给美食奉养习惯,往往只知懈怠、懒惰,不知道自由的可贵,不晓得另外一个世界的美好。人不是牛马、不是大雁,应该在饮食之外,有志愿,有理想、有抱负,为我们的国家社会、种族、社区、家庭、朋友、子女,努力奉献。生命的意义在延长它的价值,在推广我们的慈悲,把爱心散播出去,给予大家共享共有,在自由的天空里,广结善缘。

人往往接受不了无常的变化,而宇宙人生的真理即是“诸行无常”,一生中,每个人都随着无常的变动,身体上的老、病、死的变化,感情上的聚合离散,我们如果能够“既来之则安之”,那么当下即成你的佛国净土。走过无常幽谷的人,才能在满地的荒原闻到心底的花香。

一个人的习惯,常不知不觉地在改变个人的命运,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平时内心的善念恶念,往来的君子小人,行止的合法非法,语言的柔软粗恶,都在无形之中影响我们外在身相的美丑,人缘的好坏,品格的洁秽,甚至一生的成败,都和身口意三业的习性有关。

外在的风雨,终有停止的一刻,但我们内在的风雨,如何才能归于平静?“依止因缘,无有坚实;如风中灯,如水聚沫。”依靠镜花水月的无常世间,是安顿不了我们的身心。当你埋怨下过雨的路面,泥泞难行,何不抬起头来,看看满天星光,正为你照亮脚下的路?人生除了穿衣吃饭,物质的生活以外,也须要有精神心灵的满足,借此扩大自己的心灵视野,升华自己的精神世界。

以平常心应对好人坏人,处理是非顺逆,而不致在得失里穷惊慌、忙恐惧;面对贫富穷通,也是一份平常心,才不会在起落间忧悲苦乐,懊恼不已。有得失,心就会被利害驾驭,看不开,痛苦、烦恼、忧虑便紧随而来。平常心,能把得失心置之度外,无牵无挂放手做,反能圆满完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无常苦空让我们觉悟

有一位佛友她老公是一间大型企业的技术人员,他们一家...

观无常是断除烦恼的殊胜法门

在寺院里,经常有好多游客或是居士来求教,问题多是关...

圣严法师《否极泰来》

一般人只知道无常是损坏、消失、死亡等消极面的现象,...

观苦空无常而修净土

【原文】 此世界中,人生皆如水泡,生灭不常。或一岁二...

人命在呼吸间

佛在世时,有一位频沙王,是佛陀的大护法,他有位很好...

未曾闻死亡声响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一日,世尊对比...

求「长生不老」是人最大的欲望

在我的一生中,有不少人无数次问过这些问题。一个做了...

再悲惨的境况,佛力都能加被

要信心百倍地念佛 每当我遇到困难的境界,内心感到沮丧...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宏海法师:劝发菩提心文

(第一讲) 好,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学子们,大家晚上...

改变心念,这样命运才能改变

很多人经常在问一个问题,如何能富贵,回答一定是布施...

美国五位素食者的心路历程

去年年底,美国人道对待动物组织(PETA)举办了一次我为...

如何证明人是素食动物

对于素食的另一种争论,在于人类是素食动物还是杂(肉...

【佛教词典】圣仙

(佛名)佛之尊号也。以佛是仙中之圣故也。七佛略戒曰...

【佛教词典】三大

大乘之人所信理上有三,所信事上亦有三,即是三大:  ...

【推荐】佛教对饮酒吸毒的态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毒品在全世界日趋泛滥,毒品走私日...

老鼠入牛角,当必有倒断处

【原文】 圆觉谓轮回以爱欲为根本。而此爱欲,百计制之...

外境没错,错在自心

外境永远没有错,错在自心。在我进入佛门不久,我的一...

韦驮菩萨入梦示警,商人居士巧结善缘

南华禅寺韦驮菩萨圣像 众所周知,韦驮菩萨为四天王座下...

受戒与不受戒的差别

在家人通常说:心好就好了嘛,受什么戒嘛,不受戒与受...

一位年近半百女人的邪淫忏悔

今年,我48岁了,过的狼狈不堪,回想过去的前半生,一...

素食是一种绿色慈善

素食对动物是一种慈善 今天的肉、牛奶和奶制品都已经...

在昏沉妄想里做活计

初发心用功,怕妄想;工夫用久,怕昏沉。这是什么道理...

水滴式的修行方法

这个拜忏,你最好有一个相续的时间。你不要说拜一天,...

顺境逆境都不能忘记求生西方

谛法师专修净业,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撑持道场种种...

学佛之本,立愿为先

有一位刚学佛不久的信徒,在《劝发菩提心文》上看到金...

本焕老和尚:2002年弘法寺佛七开示

泉慧老法师讲了几十年经,不但在国内、香港讲经,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