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灵「清明」

2012/04/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中国的节日,大凡和祭有关,以祭悟道,这是中国人的智慧。

清明节是最具代表性的与祭有关的节日,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不仅是人们缅怀先人的节日,叶落归根、认祖归宗的家国情结也在清明里得到了登峰造极的表达。无论你人在何乡,身处何位,只要你的心中还有“家”,清明就会在你心中。我们读唐诗,有“路上行人欲断魂”之句,陆游诗《临安春雨初霁》“犹及清明可到家”,也是在说赶着清明节往家里走。

“家”跟“冢”两个汉字形态相近,也许古人造字的时候,就有关于生死的智慧在其中了。人既是自然的造物,又具有创造的能力,但人无论有多大的创造力都无法逃避死亡这一自然归宿。

清明祭扫,历来为国人所看重。“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一个特定的日子来到墓园,面对那些已经入土为安的亲人们,你不仅能听见生者对逝者那如泣如诉的话语,更会默默祝愿他们在天国里安身立命,保佑晚辈,而自己也会在现实生活里更加善待活着的长辈们。这是中国孝道借助祭扫实现的一种延伸。

清明节是一个今人与古人、生者与逝者、现在与过去、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进行多重沟通与交流的特殊时刻,饱含着中国人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对人间大爱的珍视呵护、对人生价值的道德判断。“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一个“同”字,道尽了天地秘密,是在精神上沟通生与死,阳与阴的一个虚拟文化平台。逝者已去,生者还要行走在人生的路上,因此,人们一方面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另一方面也要迎春游乐以顺阳气,选择这样一个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季节祭奠、缅怀、感恩、追思,踏青、折柳、沐浴、吟咏……我们的祖先可谓用心良苦。人是有丰富情感的生灵,人在感怀中,方知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方式交流沟通,历史便有了人性的温度。

庄子认为,人不必执著于生,因为生若是一次远游,那么死就等同于归。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是人类潜藏心底的本能的叩问。如今,面对红尘滚滚、物欲横流,还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心灵的“清明”?珍惜得到的一切和拥有的一切,明白有情相守才是家,从此行为坦荡、心灵“清明”,这才是对发轫于历史深处的清明文化的“古为今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今早,我和三位出家人踏上了回山的路。从临时住处出来...

星云大师:如何去除心理上的毛病

我们的身体常常有头痛、肚子痛、胃痛等毛病,我们的心...

不是佛号有问题,而是你的心有问题

净土宗的修学是本尊相应的法门,就是说,我们临命终是...

心净则国土净,为何还要跑到极乐世界

多少人自以为是,说心净则国土净,当下就是净土啊,何...

从妄想躁动归回于平静

人常常有一种冲动:我一定要到什么地方去看看!实际去...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问: 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

降伏内心淫念欲望的方法

有一次,尊者宾陀罗婆罗陀阇在婆磋国游化,住在首府拘...

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拥有强大的内心,可以更坦然地...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推荐】皈依后还能喝酒吃肉吗

问: 皈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皈依了以后,还能不能够...

老实念佛的人是什么样的

祖师大德总是苦口婆心劝人老实念佛。这句看似简单,实...

净土法门虽诚简易,亦非草草

净土法门,原为众生迷本自性,不知常寂光理,生死浩然...

你只要不随妄转,就有救了

我们不能在因缘所生的一念心识去跟妄想对治,你不是它...

【佛教词典】本惑

(术语)二惑之一。又曰根本惑,又曰根本烦恼。为感得...

【佛教词典】一生入妙觉

天台宗所立之教说。天台宗自谓以圆顿之妙觉,一心信行...

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

问: 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净业行人应如何修功德? 答...

从勤劳奋发中去打发时间

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一生也有六七十年的岁月。在这一...

锻炼身体是执着自己的色身吗

问: 弟子深信净土,誓死不退,现在也很少运动了,觉得...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就是,这一生,无论你过得得...

早晚课诵的功德利益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两千多年,但是出家和在家的佛门弟子...

倓虚法师开示烦恼的由来

六种根本烦恼 这烦恼有多少种呢?可就多啦,略略地我就...

佛法点滴之生活篇

我们每天要吃饭,就不能像世间人那样,我们在这个上面...

菩萨戒为何要禁止蓄养动物

畜生道,人类为了要得到它的肉,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

父母的累都是为了子女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个地主对他的佃户很好。有一次,...

星云大师《祸兮福兮》

人之一生,所有遭遇,有的时候是福,有的时候是祸。总...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印光大师说: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性德;因果报应,实...

心的觉悟

佛陀时常教育我们要活在当下,而不是沉溺于往昔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