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时时怀抱感恩的心》

圣严法师  2010/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自我修链的过程中,当我们达到‘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之后,一定要做到‘自我消融’,才算是真正的自我完成,否则很容易产生傲慢心。而其方法和自我成长、自我肯定完全不同,其重点是在于惭愧和忏悔心的升起。

如果有‘惭愧心’,就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努力不够,没有做到最好。而对自己所获得的成就和成功升起惭愧心,就会惭愧自己得到的太多,付出的太少;回馈的太少,而接受的利益太多。

所以佛教徒在功德回向时,总会特别提到要‘上报四重恩’,意即要报国家、父母、三宝与众生的恩。所谓国家恩,是指整体的社会,包含政府及全体人民,因为我们能安居乐业的生活,都是国家给的保障,故要报国家恩。而报父母恩,就是要想到父母生养我们的恩情。

至于三宝恩,是指佛法,佛法给我们的更多。但并非一定要看很多经典,或是上很多佛学的课程,才能得到佛法的好处。其实只要听闻一句,甚至数句佛法,就可以转变我们的人生观,一生受用不尽。

我在十几岁时,听到佛法中讲述如何把颠倒的观念变成正念,我这才发现,一般的人都是用颠倒的方向看世界,之所以颠倒的原因,是因为自私心;如果我们不以自私心看世界,就不会烦恼,也不会自以为理所当然地向这个世界有所要求,生命中没有过多的要求,便会过得很快乐。就是因为这样的观念,让我一生受用不尽,因此我对三宝产生无限的感恩,而希望能永远奉献三宝。

另外,我们要感恩的是众生。所谓的‘众生’,是指所有的人,包括我们生命中间接、直接接触的人,乃至于古代及历史上所有的人。

古往今来,有很多的人我们根本不认识,也许连名字都不知道,但是我们却都受过他们的恩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类的历史文化和文明,不是一个人就能发明成就的,而是过去许许多多人的智慧与努力,所累积的结晶,才能让今日的我们坐享其成,对于这些我们都要感恩。

时时以感恩的心来过生活,‘自我’就会消融。因为知道宇宙之大,个人实在是太渺小了,一个人所知、所能、所奉献的,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反观我们所接受的恩惠,却太多、太大了。如果真的能如此自省、觉察,就是懂得自我消融,能生活在‘自我消融’的状态中,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成为菩萨、成为佛,至少傲慢心及自以为是的心,就不会那么的强烈了。

此外,还有一种自我消融的方法就是忏悔,虽然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为了自己的自私自利,而伤害众生或伤害人,就应该要忏悔。忏悔是表示知道自己的过失,非常对不起他人,而心中有所愧疚。忏悔之后,仍必须负起对他人的责任;也唯有负起责任,愧疚感才会减轻、减少。

其实,愧疚心的减少是为了让自己安心,因为愧疚心就是痛苦的我,只有真正负起责任,痛苦才能减少;所以是在奉献他人时,才知道并不是为了求回馈,而是为了报答别人让我们有机会减轻痛苦的恩。

奉献他人是为了报恩,忏悔是为了改进自己,如此,我们的自我中心自然而然会越来越少。自我中心愈少,智慧就会增长,慈悲心也会越增加,烦恼也就越少,过失也就越少。虽然还没有到达成佛的境界,但是如果能持之以恒,一点一滴地慢慢增加、慢慢提升,当提升到‘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的境界自然出现时,便是烦恼永远不动、智慧永远不停、慈悲永远不止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破魔四个重点

破魔四个重点: 一、多闻法、研求、深入知解魔所行事以...

百年何曾一日休歇过

当我们凡夫执著了外境,把它当作真实,麻烦就很大。所...

承受果报时要无所住

相由心生(过去现在)承受果报(应无所住);无始时来...

【推荐】感恩「病」,让我更懂慈悲

我从十三岁开始病,到现在五十多岁,病足四十多年,可...

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为什么讲忍辱,一...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如空注雨起浮泡,自...

内心要常怀感恩

佛法很高深,所以我们要学习。学的道理越多,在生活当...

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

原文: 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圣严法师《怎样修持解脱道》

一、什么叫作解脱? 解脱的意义,可以很广,也可以很...

圣严法师《人间净土是可以实现的》

人间净土这个名词,是今日佛教界都在提倡的观念。究竟...

圣严法师《用惭愧和谦虚来消融自我》

自我成长的最终目的,在于自我消融,如此才能达到智能...

圣严法师《什么都有,独缺快乐》

有位女士说她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快乐,感觉缺少一些自...

【佛教词典】佛因

(术语)得佛果之因。一切之善根功德是也。...

【佛教词典】爱别离苦

(术语)八苦之一。别所爱者之苦痛也。如妻别夫时之苦...

观四谛发弘誓,当仁不让要成佛

四弘誓愿是智者在观察声闻教苦、集、灭、道四圣谛之后...

我的这颗心到底是哪个「心」

问: 我深信大千世界是依心而成的,可是哲学中提到两种...

一念淫心祸无央

一日,邻近舍卫城的村庄中,有位妇人抱着孩子、拿着水...

拜《药师忏》可以替代别人忏悔

在《《药师忏》法特点四》的日记中讲了《药师忏》第四...

大安法师: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和悔恨心

问: 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大安法师答:...

莲宗十一祖省庵大师画传

一、父亲早亡,少年出家 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

亲自去咀嚼

有这么一个学生,他向老师请教,怎样才能够学会老师所...

如何保持内心清净

问: 面对这缤纷的世界,如何保持内心清净? 大安法师...

如何测度慧命有否成长

问: 若要测度自己的慧命有否成长,是否可以「本来是...

要想做一番事业的人千万不要意淫

要想做一番事业的人千万不要意淫。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迦旃延-论议第一

和哥哥对台演讲 南印度阿槃提国的狝猴食村上,有一个...

菩萨为什么还有变易生死

问: 菩萨为什么还有变易生死? 净界法师答: 一个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