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调和主观和客观》

圣严法师  2010/10/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主观’和‘客观’是现代人很喜欢用的两个名词。如果有人坚持己见,我们就会批评他太主观了,应该要客观一点。相对的,为了要表示自己对事或对人的看法不偏不倚,我们也会强调自己的看法是客观的。好像这两种角度,有优劣高下之分,其实,‘主观’和‘客观’是不相冲突的。

从字面上看,‘主观’是自己的看法,‘客观’是他人的看法;两者虽然是相对的,但却不是绝对,而是可以互补的。

‘主观’本身并不是坏事,重点是除了有自己的主观,同时还要考虑到其它人也有他自己的主观。尊重其它人的意见,让每一个人都愿意提供自己的发现和创见,然后集思广益,集合大家的意见,这便是‘客观’。这种客观从何而来呢?就是从很多的主观归纳出来的。

如果一个人,只容许有自己的意见,不容许其它人有意见,那表示他的主观意识很强,非常自私,人缘一定不好。如果他的能力很强,自信心也很强,可能就会成为一个独裁者。

现代社会中,因为特别强调个人主义,所以有很多主观意识非常强烈的人。他们总是相信自己想到的才是最好的,自己是最聪明的,自己的想法是绝对的真理,其它人都不如他。像在家庭里,有的太太很强悍,动不动就否定丈夫的意见;有的丈夫则是大男人主义者,完全不理会孩子和太太的想法,总是说:‘我说的就是对的,你们只要照着做就好了。’完全不让人说理由。类似的情形,在公司、团体之中,也经常看得到。

这种人,多半自信心很强,头脑反应快,处事精明能干,判断事情也蛮精准的,所以有时候会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对的。但是,判断正确并不表示你就可以否定其它的人,其它的人并不是你,你一个人的想法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想法。你可以提供自己的意见和方法,贡献智慧和能力,但是也要尊重其它人的意见,至少要获得他们的认同。

更何况任何人做事难免都会有盲点,常常自以为一切都考虑周全了,后来才发现原来还是有漏失的部分。过于坚持主观意识,虽然还是有可能成功,但做事的阻力会很大,会多走很多冤枉路。

既然我们并不是全能,其它人也并不是全然无能。征询不同的意见,对事情的规划一定有帮助。而且从佛法的观点来说,众生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份福报和智慧。彼此虽然因为意见不同,可能会增加一些麻烦和不便;但这正是考验我们的机会,如果能够广纳意见,就能为我们增长更多的智慧,带来更多的福报。

不过对于别人的建议,也不是就要照单全收,而是经过评估之后,定出优先次第,再考量取舍,哪一个最急、最重要,就赶快去做,哪个可以慢慢来实施,就晚一点做;如果虽然立意很好,但是时机不恰当,那就保留着,等待适当的因缘再做。这样,既有了主观,也兼顾了客观。

如果我们能够尊重自己,也尊重所有的人,提供自我的主观,也能客观肯定他人,具备既主观又客观的修养,那就能集合大家的智慧与努力,完成彼此共同的事业。这样的话,不管是家庭也好,团体也好,我们的社会、国家,都会一天比一天更好,一天比一天更成长。

所以主观意识并不坏,问题是出在,过于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识,抹煞他人的贡献或意见,那就不好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疑人窃斧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走的,于是...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圣严法师:人生的意义是与人分享

活著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人的生活,是为了提升自己的...

凡是未出三界,都要读经修行

一、读经自利利人 说到读经,就是在齐声诵经。所谓「经...

戒定慧三学,学佛修行的基础

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

【推荐】不眷恋,也不逃避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

【佛教词典】社中

(杂语)凡结众讲磨道学者曰社中。见象器笺五。...

【佛教词典】出离

梵语 naiskramya,巴利语 nekkhamma。超出脱离之意。即...

太虚大师:八识规矩颂讲录

【开 题】 八识规矩颂,将八识分成四类说明:第一类是...

淫心乍起,当起四觉观

凡夫起淫欲,世世常迁徙。宿生为女时,见男便喜欢。今...

破了八关斋戒该怎么办

问: 持八关斋戒,但是到下午因特殊因缘破戒了,又没有...

从脸上的颜色看自己的健康

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国际生物医学特征...

舍命不一定解脱,可能还会随业受生

汝将谓舍命便解脱乎。不知识随业牵,又复受生。驴女马...

真理战胜邪恶

有一回,佛陀在拘睒弥弘法,受到外道的嫉妒,故意收买...

念佛法门要知他力即自力

蕅益大师对信心的诠释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

横死可以往生吗

问: 一个人有信愿行三资粮,不管佛号念的多与少、功夫...

人生的愿望和最快乐的事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五位国王,虽国界相近,但不相互...

喝水也有学问,十个喝水的坏习惯

导语: 你会喝水吗?这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你却未必...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第一 国无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

40道寺院素菜谱(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