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关于开悟的三种错误观念

圣严法师  2019/08/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关于开悟的三种错误观念

一些禅修多年并有所体验的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证得清净的智慧,不再有对自我的执着,并进入了涅槃境。事实上,凡是自认为开悟的人其实都还没有开悟,因为他还有一个会开悟的‘我’。开悟并不是一样东西、一种感觉,或一个可以进入的境界,如果是这样,那开悟就太有限,太虚幻不实了。如果开悟还是一个目标,还有一个我可以从中获益,那智慧仍是遥不可及。

中有‘我’,就不是涅槃

如果你才刚开始禅修,可能会以为听懂了我刚才说的话,初学者要能够体会深入禅修后的喜悦,毕竟是不容易。如果你修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内心突然涌出无比的欢喜,感觉自己好像进入涅槃了,你兴奋地大喊:‘真的,自我已经完全消失了!我进入涅槃了!’

你真的进入涅槃了吗?既然还感觉到有一个‘我’进入涅槃,那终究还未证得最高的境界。但是这个体验是那么强而有力,因此就算是非常有经验的禅修者也很可能被误导。这就是一个对开悟有错误认知的例子。

另一个例子是,当禅修者达到了自我中心消失、方法不见的时候,他感觉到完全的放松、自由,与宇宙合而为一,但对周遭境界漠不关心,因为他的自我意识已经消失了。那时心中并不是欣喜,而是完全的自在,所以并不会雀跃高喊自己已经进入涅槃。但在这情况下,不论经历到什么,他的自我还是存在的。

一旦离开这种寂静的状态后,他可能会声称自己已经明白什么是涅槃,并且看见了佛的法身,获得了究竟的智慧。如果你的修行功夫不及他,而想要否定他,他可能会立刻反击,告诉你:‘你没有经历过我的体验,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样的禅修者一般对自己的成就非常执着,如果你不相信他,他会十分懊恼。

更糟的是,如果这时刚好有人愿意为他印证;可能是觉得他的经验与经典完全符合,也可能是因为曾经有过相同的经验,所以有这个立场来印证;那么他会感到非常欢喜,并把那个为他印证的人当作真正的善知识。

开悟的人生不是梦

这位禅修者被称赞时是那么欢喜,被怀疑时却又那么气恼,那他所证得的究竟是怎么样的解脱呢?看来他所谓的涅槃是有问题的。对于这个论点他可能会响应说:‘我对称赞和批评的响应确实不同,不过我并不是为了维护自己。自从彻底解脱后,我已经没有什么事好在意了。不过为了维护佛法的尊严,我还是会谴责那些违背佛法的人,而称赞与法相应的人。’

我们对此能说什么呢?想判定这种人的修行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他所经验的到底是什么?如果这个体验让他觉得获得了甚深的智慧,那他还是没有进入涅槃。唯有当涅槃和生死轮回都如梦幻般消失时,唯有当心是相当稳定平和,而快乐和悲伤等感觉都不复存在时,才是真的进入涅槃。

把开悟说成一场梦似乎很奇怪,但如果说生死轮回与开悟都是虚幻的话,那禅修者只是努力地从一个梦境进入另一个梦境而已。其实,开悟本身并不是梦,是想开悟的念头和悟境这个概念才是梦。

因为在生死里轮回的众生是生活在梦幻中,才认为有‘开悟’这个目标可以执取;如果真的开悟后,悟后的人生就不再是一场虚幻的梦境了。确实,到那时候,开悟不复存在;当进入真正的悟境时,由于一切皆空,所以也没有所谓的悟境。

禅修像登玻璃山

精进的禅修者就像一个试图登上玻璃山的人,山坡很陡也很滑,更糟的是,上面还涂满了油。登山者打着赤脚,每一次尽力往上爬,都还是滑了下来。但他还是不断地尝试,一次又一次地往上爬,直到精疲力尽地倒下不支,沉沉地睡去。当他醒来时,玻璃山已经不见了,才发现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一场梦;根本不需要爬,也无所谓前进。

但在梦里,山确实存在,如果当初没有尝试去做这件不可能的任务,也不可能从梦中醒来。我们修学佛法是为了解脱生死轮回,而达到寂静涅槃,但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状况,如之前我们说明的两个因我执而自以为实证涅槃的例子,接下来的第三个例子,我们将检核一个同样是错误但完全相反的观念。

有些禅修者,主张没有涅槃,也没有可以进入涅槃的我,因此对于称赞、谴责,对于世事,甚至自己的修行,都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这种态度相当不正确,甚至比前两种更危险。前两类禅修者起码还能生禅定天,而第三种,则会想放弃修行。

如果他坚持修行下去的话,还有可能生于无色界天;但如果他觉得反正一切都虚幻不实而放弃了修行,那么正是因为这个无明,他不但远离了人道和天道,很有可能会投生到畜牲道。

这些有关开悟的错误观念都很常见,即使是精进的禅修者也很容易犯。因此你应该可以明白,在修行的路上,有一位能指引你不落入邪见的禅师是多么的重要。没有老师的指导,即使对佛法的修行有很大的信心,依然有可能会走上歧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怎样使自己的气息调柔

在禅修当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样使自己的气息...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必须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

本焕长老的禅思语录

◎ 未成佛时,要先结人缘,广结善缘,随众随缘,为教...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柴米油盐是禅,穿衣吃饭也是禅。能...

达摩西来意

菩提达摩开创了中国禅宗,成为印度来华高僧中对我国佛...

那一班子人都是开悟的

现在天气热一点,没地方躲。你躲到房里边,也不行,躲...

百丈怀海坐禅要义

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

慧律法师《顿悟本心》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诸位大德、在家居士,大家阿弥陀佛...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圣严法师:空性与孤独

心与物质真实存在吗?如果仔细去分析它们,我们就会发...

圣严法师《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

我曾经遇到一位太太,她不断向我抱怨,说她的儿子因为...

圣严法师:如何做到「境随心转」

问: 社会环境意见纷乱,我们常常「心随境转」,局势...

圣严法师《还债平安,还愿快乐》

问:现在我想学的东西很多,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天地万物...

【佛教词典】出家简老少

亦名:出家年限 行事钞·沙弥别行篇:“僧祇,七岁解知...

【佛教词典】八种别解脱律仪无表色

依顺受戒作法,发动善性身口而生之别解脱律仪无表色,...

五欲不能给人真正的快乐

五欲就是前面讲的财、色、名、食、睡,或者是色、声、...

学唱华严字母

华严字母很早就接触过,因为非常好听,所以自己特别喜...

真正的佛法不是消极避世

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

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问: 无法参与道场或团体修行的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

妄想起灭不停,正是轮回生死根本

佛言:见性学道难,尽世修行如毛,见性如角;今之学道...

慧律法师《清心语录》

◆生命的序曲是几声的哭泣,而终结郤只是一声的叹息!...

海山长老谈净土法门的修行

2013年4月24日,海山长老安详示寂,世寿86岁。长老以弘...

净宗九祖-蕅益大师

1.生平 蕅益大师(公元15991655年),名智旭,号西有,别...

净土法门,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

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普被...

又穷又病,家里也出很多祸事,怎么办

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然习气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

《楞严经》跟《法华经》有什么不同

问: 师父上人,听说您在讲完《楞严》之后,接下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