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宁舍身命也不能做的四事

星云大师  2013/0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宁舍身命,不谤正法;宁舍身命,不谤圣贤。宁舍身命,不近恶友;宁舍身命,不犯净戒。

──《大宝积经》

在这个世间上,什么东西最宝贵?有人说:‘钱财最宝贵!’事实却不尽然。何以见得呢?一个人平常都是‘要钱、要钱’,如果有一天,他身怀钜款掉到水里去,他还是会喊:‘救命!救命!’他不会说:‘救我的钱!救我的钱!’所以落水的时候,还是性命重要。等他上了岸以后,才会说:‘我的钱呢?’可见得‘身命’比金钱重要。

其实,比身命更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像古代的圣贤侠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仁义对他们来说,比自己的性命还宝贵。多少的志士豪杰,为了理想、为了主义、为了自己的信念,宁可以舍弃性命,也要完成自己的志愿,这些理想、信念就比自己的性命重要了。

在《大宝积经》里,提到四件事,是佛弟子宁可舍弃性命也不能做的。是那四件事呢?

‘宁舍身命,不谤正法’,正当的宗教、正当的真理、正当的佛法,因缘、因果、业力、空性、般若等都是正法。你可以不懂什么是正法,但不能批评毁谤,例如:‘我不相信因果’、‘我不相信因缘’,这样的言语是不可以妄说的。

‘宁舍身命,不谤圣贤’,毁谤圣贤,罪过很大。因此宁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也不可以毁谤世间的好人好事。

‘宁舍身命,不近恶友’,宁可牺牲生命,也不亲近恶人,自己的道德人格就不会有缺损。如果为了保命而去亲附恶人,帮他做坏事,因果业报是不堪设想的。

‘宁舍身命,不犯净戒’,一个人受了戒,如:不杀生,就是不侵犯人的生命,让他人的生命获得保障;不偷盗,让他人的财产获得保障;不邪淫,不侵犯他人的身体名节;不毁谤、不妄语,不让他人的名誉受到损毁;不吸毒,不伤害自己的身体,进而不伤害自己的家人、朋友。这些都可以做到,就是‘不犯净戒’了。

人的生命活得再长久,都有期限;只有积集福慧资粮,才能使我们今生得到法乐自在,也能在未来的生命里,所求如意,处处与善人聚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五方便念佛门

隋朝天台智者大师有《五方便念佛门》一文,其介绍念佛...

从外道场转移到内道场

智者大师勉励我们所有的大乘修学者,我们应该从缘修提...

真修行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耐得岁寒...

吾人要一门深入,不可分心,不可退转

《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位位都是经过久远劫来,长期修...

修行与工作互不抵触的

一般人对修行的认知、想象,大概只停留在打坐、念经、...

【推荐】净土宗修持的八大要领

彻悟禅师是净土宗十二祖,大师早年参禅得悟,归心净土...

逆境才是考验你的时候

一点事情不如你的意,马上那个无明就来了,这也是业啊...

印顺法师:为在家居士说法

佛教的信徒,可以分为两大类,就是出家与在家的分别,...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

忍得人乐观,忍能得妙好;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

星云大师《人间万事都会过云》

佛教讲「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 不只是时间会...

预留余地,才有回转的空间

家中土地狠多,留一点余地给未来的子孙建筑;家里的钱...

处理问题的八个方法

有能力的人善于处理问题,没有能力的人面临问题就手足...

【佛教词典】小劫

(术语)依俱舍论则人寿自八万岁,每百年减一年而至十...

【佛教词典】逻吃洒

梵语 laksana 之音译。又作逻乞洒、攞乞尖拏。意译为相...

最适合在夏季食用的7种水果

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以及诱人的味道是水果能...

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先谈谈在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一、...

身处逆境巧作福田

处在逆境的时候也能够种植福田。这怎么种植呢?那我们...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

禅宗六祖惠能生平壁画欣赏

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子时,一个体重稍轻...

明明是苦事,他却认为是乐

身一定要受,一天饮食、起居、睡眠都叫受。吃得好、睡...

【推荐】钱是别人的,但消的是自己的福报

这次去普陀山,偶听道慈方丈开示,说到一两黄金四两福...

酒满茶半

常常听说一句话叫酒满茶半,但为了什么,却并不确知。...

莲池大师是如何面对汤厄(烫灾)的

【原文】 辛丑孟春十日,予随例入浴①,失足沸汤中,从...

修行的三点开示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

真参禅人,二六时中俱用持久之心

参禅人,工夫能做到不打失、不走作、不间断,三能办到...

知见影响你的心量

当我们以空观观照一念心性的本体的时候,是离一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