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种真正的无上享受

星云大师  2015/04/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种真正的无上享受

每个人都希望能舒服地享受精神或物质上所得到的种种。有的人希望享受富贵荣华,有的人喜欢享受天伦之乐,有的人喜欢享受清闲、安静,有的人享受读书、做事的乐趣。世间可以享受的东西有许多,要知道享受的真义,才能提高享受的品质。在此有四点意见贡献给大家:

第一、享受健康,不如享受平安。在现代如此不安全、不健康的环境中,能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很大的福报。能享受健康固然很好,但更要享受平安。

一个人有健康的身体,如果心中不安宁,有太多的挂碍、恐慌、畏惧,或是颠倒妄想,那也算不得真正的健康。因此,身体健康很重要,心灵的平安更重要。

第二、享受财富,不如享受书香:有的人注重财富的积聚,眉开眼笑看着存折里逐渐增加的数字,觉得是最大的享受。能有财富当然很好,但不如享受书香。

有财富,可以买到鱼肉,却不一定买得到食欲;可以买书,却无法买到气质;可以召来酒肉朋友,却买不到知交;可以买上好的床,却买不到睡眠。财富不一定能够提供享受,拥有真理、知识、智能,才是最大的享受。

第三、享受名利,不如享受无求。有的人对名利的需要很殷切,渴望获得名利、荣耀、他人的恭维赞美等等。其实真正的享受要享受无求,所谓“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心中没有欲望,什么都不求,能看透功名富贵、名誉利乐的不真实,什么都不求,才是真享受。

第四、享受求得,不如享受施舍。有的人喜欢享受得到的快乐,买了彩券中奖了,乐不可支;股票涨了,欢天喜地;得到别人的赞美,心花怒放。

得到这些当然是享受,不过快乐莫过于享受施舍。我们说“舍的、舍的”,有舍就有得。布施给人,看到他人快乐,我们会更快乐,所以说“施比受更有福”。能够布施,比得到、拥有更是富贵,更有功德。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享受人生,在此提出四点真正的无上享受,但愿大家都能了解此中深意:

第一、享受健康,不如享受平安;

第二、享受财富,不如享受书香;

第三、享受名利,不如享受无求;

第四、享受求得,不如享受施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格局越大越不纠缠,智慧越高越不贪婪

格局越大,越不纠缠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非常明白自己真...

越急于求成,越难以成功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比喻,说身心浮动的人好比滚动的石头...

找到幸福的开关

一直到现在,我每看到在街喧喝汽水的孩童,总会多注视...

人生不是平白无故就能幸福

明白人生道理,处之安然,幸福自是可得。不因愚痴无知...

少年时舍其不能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

人生的试金石

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火灾中被毁之后,人们在废...

清晨都控制不了,何谈人生

一日之计,始于清晨。 前人曾说过:能控制早晨的人,方...

一辈子急急忙忙苦追什么

知足,就是知道满足,不去贪得无厌。这好像很好理解,...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星云大师《永不退休》

人生在世生活,不管服务公职,或是私人企业,都有退休...

星云大师《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这次佛学讲座的最后...

星云大师:世间最困难的战争是内心佛魔之战

众生颠倒,往往以邪为正,以恶为善,若无代表正义的韦...

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好

一九四九年元月,我来到台湾,看到当地社会经济萧条,...

【佛教词典】净定四种

【净定四种】 p1003 俱舍论二十八卷十三页云:所言从净...

【佛教词典】不思议劫

(杂语)劫数多量而不可思议也。...

木瓜5大法宝护肝脏

木瓜的营养保健作用流传已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

静虑能得三种功德

静虑三品者,一,安住静虑;二,引发静虑;三,成所作...

学佛多年为何生不起信心

问: 为什么学佛多年,但长养不起来道心? 如瑞法师答...

明一法师:打游戏是否造业

昨天有人问打游戏是否造业的问题,这是肯定的。因为我...

奶奶虔诚祈求观音菩萨找回被拐孙子

《观音菩萨普门品》大家都看过了,普门品里称观音菩萨...

如何培养出离心和恳切求往生的心

问: 学佛几年了,为什么生不起出离心和恳切求往生的...

弘扬佛法首先要弘扬儒家文化吗

问: 有人说,没有儒家文化,佛家文化就没有基础,弘...

弘一大师自述「不堪回首」的人生

他是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前半生,他学贯东...

如何让业力的相续暂时沉淀下来

在我们修行中,是透过拜忏,忏悔等方式对业力进行直接...

佛陀六年苦行的因缘

每个人与生俱来皆有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

人生弹指有何欢

前段时间,和几个好友相约旅行。在途中,大家喝茶聊天...

释教三字经

(按:本文为明朝吹万老人所著《释教三字经》,经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