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星云大师:人生如梦幻 梦醒一场空

星云法师  2011/04/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人说:人生如梦幻,梦醒一场空;也有人说,人生如浮萍,漂泊不定,聚散无常。其实,人生好比一条“路”,人生的前途要有路,才能有所发展;如果前途没有路,应该就表示人生已经走到尽头了。

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出来,自己走不出自己的路,总是没有把人生活得淋漓尽致,因此每个人都要重视自己的“生涯规划”。

我曾经把自己的一生规划为八个时期,以每十年为一时期,第一个十年是“成长时期”,第二个十年是“阅读时期”,第三个十年是“参学时期”,之后依次是“弘法时期”、“历史时期”、“哲学时期”、“伦理时期”、“佛学时期”。

我能到人间来,得感谢父母生养了我的身体,他们帮助我在世间成长;但是自己前世的福德因缘,让我今生能够依照自己的理想,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发展,更是值得庆幸。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苦恼的小孩,由于家里贫穷,出了母胎连母奶都不足饱腹,但是我天性容易满足。对于童年往事,现在已经不复记忆,只是偶尔听母亲叙说,我经常把家里仅有的一点食物拿出来,分享给其他小孩子吃;其实家贫,也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分享给别人,母亲的话只不过说明,我从小就有喜舍的性格罢了。

我还依稀记得,三四岁的时候就和外祖母学会念《般若心经》,也和七八岁的姐姐比赛吃素,这一切大概都是受外婆的影响。童年的我,经常跟着外婆进出“道场”。其实当时我并不懂得什么宗、什么教、什么神,只记得大多数的道场里,都悬挂了“十殿阎罗”的图:一殿阎君秦广王萧,二殿阎君楚江王曹,三殿阎君宋帝王廉,四殿阎君五官王黄……当时在小小的心灵上,就刻印了“人不能做坏事”的观念,做了坏事,上刀山,下油锅,那是多么痛苦、可怕的罪业呀!

我虽然没有进过正式的学堂读过什么书,但在童年时,就会背诵寺庙墙上所贴的《三世因果经》:“有食有穿为何因?前世茶饭施穷人;无食无穿为何因?前世不舍半分文。高楼大厦为何因?前世造庵起凉亭;福禄俱足为何因?前世施米寺庵前。相貌端严为何因?前世花果供佛前;相貌丑陋为何因?前世恶心嫉妒人。聪明智慧为何因?前世诵经念佛人……”

我最感激的是,父母生养我,不但给我一个健康的身体,最重要的是,给我一个影响一生一世的性格。所谓“性格”,我生性勤劳,从小就喜欢帮助做家务,举凡扫地、洗碗、擦桌子,我都会主动去做。再者,就是我有一颗“仁慈”的心。

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一群蚂蚁被围困在路边的水塘中,我会替它们搭桥,让它们通过。幼小的昆虫,我也细心把它养大再放生。我喜欢养小鸡、小鸭,尤其喜爱养鸽子。记得有一次,为了一只鸽子飞失了没有回来,我最初急得饭都吃不下,最后竟至投河自尽。所幸我深谙水性,自己又浮了上来。但是这一切,都被大人责怪,认为简直是小孩子胡闹。

我对家中所养的小狗,每天只准喂食一餐,甚为不满,总想:人可以吃三餐,为什么狗只能吃一餐呢?家人说:只有给它吃晚餐,它才肯看家守夜。我无法认同这种说法,经常在吃饭的时候,偷偷把碗盛满了饭菜,再将狗引到僻远的地方让它吃,我宁可自己少吃,也要替狗加餐。

一只残缺的小鸡,破壳而出还不到十天,有一次被雨水淋湿了羽毛,我怕小鸡受寒,就把它摆在炉灶的入口,想借炉火帮它把羽毛烤干。哪知小鸡见了人,受到惊吓就往炉子里钻去。我一见大惊,赶快伸手把它从炉火里抢救出来。但是它的羽毛已被烧光,一只脚也烧掉了,甚至嘴巴因此缺了下喙。

被烧成这个样子,照说小鸡应该是必死无疑,但我想出种种方法照顾它。起初喂食很麻烦,因为小鸡只剩上喙,不能啄食,所以三餐我都用杯子盛满米谷喂它。如此养了一年多,小鸡不但没有夭折,反而大到可以下蛋,尽管所下的蛋小如鸽蛋,但总是活了下来。这件事让我感觉自己好像成就了一件大事业一样,现在回想起来,这也是对生命的爱护。

另外关于勤劳,记得是八九岁的时候,因为家里贫穷,看到父母为家庭日用艰难而辛苦,于是就有心想要帮忙。但是一个年幼的儿童,能有什么办法呢?想到狗在路上屙屎,我每天早晨天蒙蒙亮就起床,然后到路上捡“狗屎”,把它堆积在一起,几天后也能卖给人家当肥料,而能赚得几个铜板。

或者我常也在下午时分,出门捡拾路上的牛粪,然后学习大人的做法,把稻草剪碎,将牛粪及稻草用水和在一起,贴在墙上晒干后,一块牛粪几角钱卖给人当木炭烧,如此也能赚钱。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开始,我的家乡扬州江都被战火摧毁,烧得只剩下一片瓦砾,到处都有铁钉,以及各种器皿损坏后的破铜烂铁。我把这些捡起来卖,虽然不值钱,但当时小小年纪,也觉得为数可观。甚至在桃李银杏出产季节,乡人吃过桃子、李子、杏子,里面的核到处乱丢,我也满街满巷地捡拾,累积起来也可以卖点小钱。

过去自己一直觉得很难为情,不敢把这些事告诉别人;现在环保意识抬头,我觉得自己童年所做的,不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也是对环保的实践,同时也增强自己的信念。不论什么人,只要对公益有所帮助,我觉得都非常有意义。

十岁以前的童年,我把它称之为“成长时期”;十岁以后,我就步入了读书学习的时期了。我在出家前的一两年中,断断续续也读过几年“私塾”。所谓“断断续续”,原因是我们每天读书要缴四个铜板,有钱的时候就带着四个铜板去读书,如果没有钱,当天就主动为自己放假。私塾的老师也习惯如此,学生来了,就教他一段四书,不来也不会责怪。

断断续续当中,也不知道自己能认得几个字,直到十二岁那年,我在师父志开上人的座下剃度出家。最初在南京栖霞佛学院读书,全班约有学生五十人,他们的年龄都比我大许多,大部分在二十岁以上,只有我还在幼童之龄。同学当中,不要说青年,连少年都没有,我只有自惭形秽地混杂在那些大人学生之中。他们都曾经听讲过《成唯识论》《因明学》《般若心经》等,而我对这些经论,都如鸭子听雷,老师的语言,对我而言,只有声音,完全不知道讲的是何义。

所幸在私塾里认得几个字,这时总算能够派上用场,我经常到栖霞佛学院的图书馆,借几本文学书籍来阅读。我记得自己所看的第一本小说,就是《精忠岳传》。对于岳飞的“精忠报国”,以及他的兄弟们“英勇果敢”的表现,都让我产生非常强烈的尊敬与向往。

后来又接触《七侠五义》《小五义》《封神榜》《儒林外史》《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经常看得入迷,甚至真是看到废寝忘食。之后又阅读不少西洋文学,先后看过英国《莎士比亚全集》、印度泰戈尔的诗集、俄国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以及法国大仲马的《基督山恩仇记》、小仲马的《茶花女》,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还有德国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等。

这时候感觉到知识无涯,慧海无边,每天虽然在丛林里过着专制、无理要求的生活,受着无情的打骂教育,但是我乐在阅读之中,其他一切也就不去计较了。

在那个时候,我爱看小说,终于慢慢被老师发现了,成为黑名单上的学生。老师认为,一个不用功阅读经论,只是沉迷于小说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罢了!但是不管别人怎么样嘲笑、歧视,我对东西方的小说、文学作品、历史传记,还是读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因为经论看不懂,只有阅读这些世间著作,能够增添我的知识见闻。

那个时候,因为阅读,我也渐渐展现了自己的学习成绩,例如《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将,他们叫什么名字,什么绰号,用什么武器,穿什么衣服,我都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甚至我还列出三四十人,觉得他们不够资格当一百零八将中的好汉。

对于《三国演义》,我则崇拜不已,尤其当中对于人物武功的铺陈,很有层次,例如“吕布战三英”,可以看出吕布的武功胜过关云长、张翼德;而关公“过五关,斩六将”,可见关云长的武功又是远远胜过一般的英雄武将。

对于《三国演义》中,把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黄忠、马超,列为“五虎将”,我认为最为公正。当中尤以赵子龙那种不计较、不比较、不闹情绪,只是一心辅佐刘备,令我最为钦佩。

我在栖霞佛学院读书的六七年当中,可以说都是被人歧视、打压。例如,有一次语文课中,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目,叫做“以菩提无法直显般若论”。在那种年龄,对于什么叫做“菩提”,什么叫做“般若”,我都搞不清楚,又如何议论?如何能畅所欲言呢?结果老师给我的批语是:“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当时一看,还扬扬得意,以为老师写了诗句赞美我,后来经过别人说明,才知道老师是在嘲笑我。所谓“两只黄鹂鸣翠柳”,它在叫什么你知道吗?“一行白鹭上青天”,你又了解了什么呢?所以总说老师的意思,就是说我的文章“不知所云”!

又有一次,作文题目是“故乡”。这种浅显易懂的题目,又是跟自己切身有关,加上我读过一些文学小说,懂得怎么样形容故乡,所以就写道:“我的故乡有弯弯曲曲的小河,河流上有小桥,两岸翠绿的杨柳低垂。每当黄昏落日余晖下,农舍的屋顶炊烟袅袅升起……”老师又给我批语:“如人数他宝,自无半毫分。”这一看就很明白,老师认为这篇文章是我抄袭而来,不是自己所作。

写得好,是抄袭而来;写得不好,是不知所云。幸好我的性格善于转化,没有轻易被摧残、打倒,所以后来我一直主张,对青年学子要用爱的教育,要鼓励他上进。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老师的一句话,一点鼓励,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可是对一位青年学子而言,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需要师长大人的鼓励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看尽人间兴废,不曾富贵不曾穷

中国有句俗话叫知足常乐;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

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

我们在修学菩萨道的过程当中,我们第一个工作就是要发...

面对死亡而改变人生的观念

因为身语行为受心支配,由内心执著不同,将导致行为倾...

人们为什么会惧怕死亡

人都害怕生病,害怕死亡,因此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愿望...

你不快乐是因为活得不坦荡

戒律当中,每一条戒都有其制戒的缘起。例如淫戒的制定...

人生修养的四大选择

佛法住世二千五百年就说了四件事:你要信仰佛法僧三宝...

【推荐】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忙碌并没有错,因为忙碌而迷失了自己,那就有点不对头...

整天奔波忙碌为了什么

我们人都有这种习性:虽然知道死无定期,但因日日见不...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注音版】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星云大师《命运靠自己》

一般人总想了解自己未来的命运是好是坏?因为人对于未...

星云大师《谈禅》

各位教授、各位同学: 刚才承蒙唐教授介绍,并且多溢...

星云大师:什么都是我的,什么都不是我的

我的一生都是在苦难中成长,在我呱呱坠地时,一九二七...

皈依的意义

皈依是皈投依靠的意思,也含有救济、救护之义。三皈依...

【佛教词典】未曾习同行相应

【未曾习同行相应】 p0491 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又有未...

【佛教词典】普礼

谓密教行者于道场普遍礼拜本尊及曼荼罗诸尊。即礼拜一...

善择住处

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告诉比丘们:在大...

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我想,我们读《阿弥陀经》,有两句话是非常重要的,是...

【推荐】四十四招教你修忍辱

1.如果瞋心是凡夫的天性,则没有什么好瞋的,因为他的...

三百学子广东南华寺礼拜六祖真身

7月19日清晨,300余名内地、港澳高校学子及善众在广东...

吃素的常见疑问

一 学佛一定要吃素吗? 对于学佛是否一定要吃素的问题...

心灵的漏洞

许多年前,有个求道的年轻人,为了获悉人生的道理,不...

正法、像法、末法

佛教中有正法、像法、末法:为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

圣严法师《净土在人间》

大家一向认为,净土一定是指佛的世界或是佛国,例如,...

法身大士为什么选择实相念佛这个难行道

问: 请益法师,念实相佛,非再来大士,难以即生亲证。...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

前言 地藏王菩萨的法过去讲的人很少,一般人以为《地藏...

念佛与念观音菩萨的关系

观世音菩萨代表阿弥陀佛慈悲的一面,寻声救苦,拯救众...

如果没有业力的存在,你会积极修行吗

如果你是凡夫,你用任何理由生气,情绪有能、所,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