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宣化上人:六大宗旨即是五戒

宣化上人  2011/0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人欢喜念佛,就参加佛七。有人欢喜参禅,就参加禅七。若是有人不欢喜念佛也不欢喜参禅,就参加个懒七或睡觉七。「懒七」或「睡觉七」,这些名词很新鲜,但说起来也是很有学问的。

「懒七」:你很懒,其实也懒不了。你什么也不做,但是心里就做起工来--打妄想。妄想忽天忽地、忽饿鬼忽地狱、忽人忽天,就是在人的心里制造出六道轮回的机器。心里把这机器发动了,转来转去,想要懒惰,其实浪费的脑力及精力更多。所以就更加疲倦,就越加懒,更加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枯燥无味。

「睡觉七」:睡着了就作梦。在梦里也是一下子梦到发财,或一下子又挨穷,或忽然作大官,又忽然变乞丐,或梦到老虎毒蛇。在梦里睡也睡不安乐,想打个睡觉七也不行了。

这就是人不会用功,无论做什么都觉得不好;可是会用功的人,做什么都觉得好,参禅、念佛都好,就算懒惰睡觉也都是在用功。

所以万佛圣城有禅、教、密、律、净五教,你愿意修什么都可以,是很自由的,不需要觉得不好意思,你想懒、睡也都是很好的事;懒,不会偷东西,这是持戒。睡,不会杀人或杀生,这也是持戒。你念佛参禅或学教、习律、修密,这都是持戒呢!所以你学五教,都是在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用功就不会犯戒,在表面上看来好像没有在持,其实这是不持而持,不戒而戒。不需要用持戒的名词,也在持戒,所以这样用功也是很好的。

因为这样,在万佛圣城愿用什么功,都是很自由,不会有人管束你。所以这么多天,愿用什么功都可以,只要你自己在用功时,提得起、放得下,做什么像什么,做什么都好好去做,专心致志,这就对了。

再说说万佛圣城的六大宗旨:

(一)不争,就不会杀生。杀生就因争心作怪,一争就你死我活,死伤无数。

(二)不贪,就不会偷盗。为什么要窃盗他人之物?就因为贪。你要是没有贪心,就算人家要给你,你也不会要,所以要把贪心去除,才不会偷。

(三)不求,就不会有淫欲心。淫欲心就因为有所求,女求男朋友,男求女朋友,都是追求异性。不单求,还要「追」求,就好像把头削得尖尖的,往里头钻。若是无所求,还有什么淫欲心?英俊的男人有什么用?漂亮的女人也只是个盖肉的臭皮囊。有什么值得贪恋的?假若无所求了,淫戒就不会犯。

(四)不自私,就不会打妄语。人打妄语,就因为怕失去自己的利益,自私心作怪,所以骗人撒谎,想令人不认识自己。

(五)不自利,就不会犯酒戒。人为什么喝酒?就想迷乱自己的身体心性,弄得它恍忱惚惚,以为自己成了神仙,在天上逍遥。喝醉酒又会骂人,又可以为所欲为,又增长淫欲。又想用酒来助血气流通快点,喝了忘记一切,好像抽鸦片烟一样过瘾。这都是自利心作怪,所以才去喝酒。

所以这六个宗旨,就是「五戒」的别名。为什么不说五戒?因为我们人听惯了五戒,你跟他讲:「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他说:「我知道了!听你的做什么?」所以把它变个名词,「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这个名词本来人人也听过,也懂得,但是真能去做的少之又少,所以提醒大家:

不争就是不杀生;

不贪就是不偷盗;

不求即是不邪淫;

不自私即是不打妄语;

不自利即是不饮酒。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破了八关斋戒该怎么办

问: 持八关斋戒,但是到下午因特殊因缘破戒了,又没有...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义

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尽形寿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

受菩萨戒的好处

你能求戒,得戒体,就能有相当的把握让你不去犯戒。如...

在家居士的50个注意事项

无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

达到什么境界才可以食肉饮酒行淫偷盗

《永明延寿禅师全书》: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

出家人应该如何学戒

对于出家人来说,只有真正受了戒,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

戒律衰败之原因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里边有这五鬼,外边的鬼也就来了

这叫五鬼闹宅,你里边有这五鬼,外边的鬼也就来了,所...

净持斋戒诵大悲咒21天可满一切愿

【若诸众生现世求愿者。于三七日。净持斋戒。诵此陀罗...

宣化上人关于大悲咒的问答

问:念观音菩萨,大悲咒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可以往...

淫欲心重要修九想不净观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

【佛教词典】三劫无数

【三劫无数】 p0186 俱舍论十二卷五页云:经说三劫阿僧...

【佛教词典】三颠倒

一、想颠倒,思想上的颠倒错误,亦即妄想;   二、见...

不仅要会做,也要会说

若懂得说好话,人际沟通可以更圆通。当我们面对意见相...

十念往生者,都是宿世善业强

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临终能够遇善知识,十声往生,这...

天台宗的基本架构

天台宗创立于陈、隋之交,兴盛于唐、宋之际,是汉传佛...

泥土的比喻

佛陀有一段时间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有一天,他...

贪睡的人有什么后果

《劝发增上意乐经》云:若乐睡眠与昏沉,痰癊风病及胆...

演培法师《学习地藏菩萨的孝亲精神》

诸位居士!每个夏历月之初一,本堂举行金刚法会,都对...

「半」的处世哲学

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 看破浮...

三种持戒之人

智者大师将持戒清净的相貌分为三种: 第一种上品持戒...

一个人是否有智慧,可从这四点来判断

岁月静静流过,无论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遭遇,我们都应...

佛陀如何破除凡夫的执着

我们看癸二的 明随缘不变之体。 这个体当然是最重要的...

光有慈悲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引导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

星云大师《如何与人相处》

人与人相处之道,看起来很难,但下列四点意见只要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