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父母在家,如同活佛在堂上

证严法师  2012/02/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父母在家,如同活佛在堂上

孝顺不能等!父母在家中,就如同活佛在堂上;如果连眼前的活佛都不会恭敬,还需要到远方的寺庙去拜佛吗?

最近,常在报上看到老人独居的问题,他们有些是没有子女;但也有人把子女栽培得颇有成就,后来子女侨居国外,自己独居在台湾,老而孤单。因此病了没人照顾,往生了也没人发现,这是现代社会的老人问题。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最主要的是年轻人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今生我是你父,前世你是我母。人人都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

几年前我曾讲过《父母恩重难报经》,开头是一个故事:

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阿难外出托钵。途中看到一堆白骨时,佛陀马上跪下虔诚地向这堆白骨顶礼。阿难觉得很奇怪,便问佛陀说:“佛陀啊!您是人天导师,无上尊贵的觉者,您为何要向一堆白骨顶礼呢?”佛陀回答:“因为这堆白骨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啊!”

人的寿命不论是长或短,总是有限。当一期的生命结束之后,灵魂(业识)还会再投胎到另一处,当他被生下后,又开始了另一期的生命;往生后又再投胎……,每个人都一样啊!说不定现在坐在你旁边的人,就是你前世的兄弟姊妹或父母。所以说,我们都是互为父母、互为子女。

我常说:人生就像一出戏。上了舞台,你演你的角色,我演我的角色──你是我爹,我是你子等。戏演完了,下台之后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都是不断地在上台、下台,角色也一直在更换。所以佛陀说,这些白骨都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

佛陀又向阿难说:“阿难,你来将这堆白骨中的男众和女众分开。”阿难面有难色地说:“佛陀啊!人如果还活着的话,可以从他们的衣着分辨出男女;但死了之后只剩下一堆骨头,要如何分辨呢?”

佛陀告诉他:“你把颜色较白的捡出来,把较黑、较黄的放在另一边;较白的便是男众,较黑、较黄的则是女众。”

阿难问:“为什么呢?”佛陀说:“因为男众的生活较悠闲,有时间求道,所以骨头较白;而女众必须为传宗接代和生活操劳打拚,身心的折磨和烦恼较多,所以骨头较黑、较黄。”(编按:指当时的印度社会)

《父母恩重难报经》是从女人怀胎开始说起。记得几年前讲这部经时,有位妇产科主任说我很像妇产科医师,因为从胚胎开始,一直到生产的这段过程,我都描述得清清楚楚。我告诉他并不是我懂医学,而是看了佛经之后才知道的。可见,佛陀真是一位大医王。一个小生命要在母体中生长真的不简单,所以要感恩母亲啊!

在感叹父母难为的同时,是否也曾想到父母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也是历尽千辛万苦呢?

除了感谢母亲,也要感谢父亲,更要感恩天地间的一切众生及万物!记得以前我种花生时,把种子丢到泥土中后,必须再用脚把土踩得扎实一些。隔天去看时,本来平坦的土地已经裂开出一条条的缝;第三天便看到地上已经冒出两片嫩芽了。大地孕育万物也是非常地辛苦,所以我们要时时抱持感恩的心,面对父母及爱惜天地万物。

现在的父母真的很难为!送孩子到学校念书,无论穿的、用的都要选名牌、赶流行、和别人比较。不知道大家在感叹现代父母难为时,是否也曾想到父母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也是历尽千辛万苦呢?所以,我一再强调世间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顺;二是行善。

现在的孩子,大都在父母的羽翼呵护下成长,把父母黏得紧紧的;长大后,要他们向父母说句感恩、贴心的话,却认为那是肉麻的事而说不出口。

小时候黏着父母,为什么长大后却和父母产生疏离,甚至还让父母独居呢?这是不对的啊!父母在家中,就如同活佛在堂上;对眼前的活佛不恭敬,反而到很远的寺庙去拜佛,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劝孝歌

父母不亲谁是亲,不敬父母敬何人 千两黄金万两银,有...

佛法不在远处

从前有个少年由于贫困,苦恼,迷上了求仙拜佛,可以解...

【推荐】妈妈在,家就在

妈妈在,家就在。但凡有妈妈的孩子,大都有一个可以回...

父亲的恩惠

一个经营书报亭的人因为生意越来越差而万分沮丧。他不...

【推荐】孝子除障,助母往生

高朱氏,法名妙音,一九二九年出生,安徽省临泉县黄岭...

圣严法师《知恩报恩为先》

一般凡夫,多多少少都会恩将仇报、过河拆桥。别人对我...

解决了生死,父母的恩才可以报

有些人不进禅堂来,反正一天到晚有饭吃,无所谓。年青...

难以报答是父母的情

平时: 我:妈,没钱了,打点钱吧。 妈:多少? 我:...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睡觉前不能念佛吗

问: 有人说睡觉前不能念佛,可有此事? 证严法师答:...

点燃我们的心灯

心要像明月一样,有水就有月;心要像天空一样,云开见...

待人要退一步,爱人要宽一寸

学佛,一定要学得心在宁静中。能够如此,则普天之下的...

人人都有佛性,为何还要学佛

问: 人人都本具与佛同等的佛性,为何还要学佛? 证严...

【佛教词典】四种施障

【四种施障】 p0429 瑜伽三十九卷十四页云:此中施障略...

【佛教词典】灭类智

(术语)八智之一。照了欲界无色界灭谛理之解脱道智也...

佛教对自慰的看法是什么

问: 佛教对自慰的看法是什么? 智渡法师答: 现代科...

今既披缁,岂敢再随身转

参禅人,顿修戒、定、慧,即灭贪、嗔、痴,并不离参,...

一心归命如何运用在生活中

问: 请问师父,何谓一心归命,我们修行净土的行者,...

救度恶人的药师七佛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是最可怜的人,这种人就是恶人...

【推荐】一起看看念佛人到底有多尊贵

1、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 《观无量寿经》云:若念佛者...

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

什么是依他起性? 我们一个念头起来具足三性,你要正确...

不发愿不回向不诵经咒,只念六字洪名可以吗

问: 每天一不发愿,二不回向,三不诵经咒,不上早、晚...

不应把生灭流动的心识,当做常一主宰的我

这个无我观蕅益大师分成三段,先看第一段: 一、离彼前...

现在乞丐骗子很多,还要布施吗

问: 当我们给路边乞丐布施时,朋友说那些乞丐是骗子...

忆念佛菩萨跟忆念五欲,效果是不一样的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去忆念什么东西,比方说你忆念佛菩萨...

圣严法师《有聚有散才能成长》

俗话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见爱情、友情、亲情虽...

有修行跟没修行的人,差别在哪里呢

持戒也是一样,你经常忆念你的戒体。因此当你受完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