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法显大师西行记

2014/0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法显大师西行记

法显,俗姓龚,平阳郡武阳(山西临汾)人。幼年时,三个兄弟先后夭折,父母惟恐法显也遭遇不测,在三岁时就让他剃度为沙弥,但仍住在家中。后因患病将死,才将他送往寺院。病愈之后,法显就不再返回俗家。二十岁受具足戒,慨叹律藏残缺,因而发愿前往西域、印度寻求戒律原典。法显在佛教史上,不独为佛教的高僧,在我国留学史上也是空前的第一人,他对民族文化贡献与影响,可说是光耀千古。

西行

东晋隆安三年(三九九),法显约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人,由长安出发,取道河西走廊,行到张掖。适逢张掖大乱,道路不通,张掖王慇勤挽留,竭诚护持供养他,法显因而在此结夏安居。

在张掖期间,一行人又加入了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等人,彼此结伴,向西前进至敦煌。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一出敦煌,就是一片广大无垠的沙漠,幸而当时有太守李浩供给横渡沙漠的资粮,法显等人于是与智严、宝云等分别随使先行。沙漠之中,气候酷热,多恶风,沿途所经,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目所极,茫然一片,只凭偶尔见到的枯骨为标帜。后经鄯善国(今新疆鄯善)、乌夷国(今新疆焉耆),与宝云等一行人相逢。当时的乌夷国奉行小乘教,一般居民不知礼仪,拒绝资助求法的费用,智严、慧简、慧嵬遂转向高昌(今新疆吐鲁番)求助,而法显等人则得到符公孙的供给,又继续向西南方前进。

在杳无人烟的沙漠中横渡,实为艰难困苦,一行人走了一个多月后,终于到达于阗国(今新疆和阗)。此地物产丰饶,人民信仰大乘佛法,法显等人因而受到优厚的礼遇。不久,慧景、道整随着慧达先出发前往竭叉国,法显等人则滞留在于阗国三个月,主要是为了观看从四月一日到十四日的行像盛会。结束后,僧绍独自一人随胡僧到罽宾,法显等人则经子合国,南行入葱岭,到达麾国过夏。其后,法显等人再翻山越岭,经过了二十五天,到达与印度接境的竭叉国,与慧景等人会合,并参加国王所举行的五年大施会。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四○二),法显等人向北印度前进,越过葱岭,地势惊险,常有恶龙吐毒风,又经年飘雪,当地人称为雪山。到北印度境内的阮历国后,一行人又沿着葱岭向西南行,山路崎岖,千仞石壁,万丈绝崖。法显等人战战兢兢地攀过了七百多所简陋艰险的梯道,踏踩绳桥,越印度河,到达乌苌国,在此结夏安居。然后南下,历宿呵多国、犍陀卫国、竺刹尸罗国,到弗楼沙国,其间,僧景、宝云随慧达回国,慧应在此病故。法显独自前往那竭国,与慧景、道整会和,并在这里度过严寒的冬天。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四○五),他再回到巴连弗邑,广为搜求经律,当时的北印度诸国皆用口传,并无经本可抄,因此法显再到中印度,在城邑的摩诃僧伽蓝取得《摩诃僧只律》。据说,这就是只洹精舍所传的律本,十八部律由其衍生而出,是佛陀在世时,大众所共同奉行的法规。此外,他又得到《萨婆多部钞律》七千偈、《杂阿毗昙心论》六千偈、《綖经》二千五百偈、《方等般泥洹经》五千偈及《摩诃僧只阿毗昙论》。法显在印度停留期间,也用心学习梵文与梵语,抄得经律等,达成他入印度求律的目的与愿望。

同行的道整,远来印度的本意虽然是在求得戒律,但目睹僧团的法则及众僧的威仪严正,深受感动,因而决心留住于此。法显则坚持要把戒律流通到汉土为目的,只好独自一人回国。法显沿着恒河东下,经瞻波国,于义熙四年到达东印度的印多摩利帝国,停留两年之后,泛海前往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在狮子国停留两年,得到《弥沙塞律》及《长阿含经》、《杂阿含经》、《杂藏》等梵本各一部。

东归

义熙七年,法显搭乘载有二百余人的商船泛海东行归国,遇风飘泊九十日至耶婆提国(爪哇),在此住了五个月。

义熙八年,法显再搭乘贸易商船,航向广州,又遇暴风,经八十余日,才到达长广郡界的崂山(山东青岛)。法显登陆后,青州太守李嶷遣使迎请法显到郡城,热忱款待,法显在此住了一冬一夏。

法显从长安出发时,已经是六十岁左右的“耳顺”之年,一路西行,经六年到达印度中部,停留六年,归程经狮子国等地,又三年才回到青州,前后已经过了十五年,游历三十国。

义熙九年,法显到京都建康,在道场寺与佛驮跋陀罗从事翻译,前后译出《摩诃僧只律》四十卷、《僧只比丘戒本》一卷、《僧尼戒本》一卷、《大般泥洹经》六卷、《杂藏经》、《杂阿毘昙心论》等,共计百万余言。

法显在建康居住数年后,再转往荆州(今湖北江陵)的辛寺,在此圆寂,享寿八十六岁。

作品

著《佛国记》(又称《法显传》)。译《摩诃僧只律》四十卷、《僧只比丘戒本》一卷、《僧尼戒本》一卷、《大般泥洹经》六卷、《杂藏经》、《杂阿毘昙心论》等,共计百万余言。

《佛国记》记载求法经验、见闻及游历各国的风土民情、佛教状况等,提供后人西行求法的指南。这本书是我国僧侣旅游印度传记中,现存最古的典籍。书中内容保存有关西域诸国的古代史地资料,为研究西域及南亚地区的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至今,《佛国记》仍是世人公认的不朽之作,近代并有英、法、德等译本,备受各国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的重视。

后世影响

东晋末年,受法显影响,西行求法者络绎不绝,如康法朗、慧叡、智猛等人西行。南北朝时代西行求法者更为盛行,有昙无竭、昙朗一行二十五人、法力等三人、宝暹一行八人,及道普、道泰、法盛、慧览、道药、法献、惠生、云启等,均独自西行。其中较有成就者,以昙无竭为代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三车祖师--窥基法师

● 一坐坐了几千年 前边提到坐禅要有忍力,不怕苦二十...

净宗四祖-法照大师

1.生平 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

【推荐】虚云老和尚《云居山方便开示》

乙未闰三月十一日开示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

星云大师《文人与禅》

各位教授、各位同学: 今天承蒙贵校的邀请,能够有机...

净宗祖师蕅益大师的故事

蕅益大师本姓钟,字素华,晚年才自号蕅益老人。他的祖...

这些旁人眼中的傻子其实都是高僧

这古来有很多人哪,看着好像他这什么也不知道,后来还...

【推荐】本焕老和尚最后的开示与4个心愿

2012年4月3日是本焕长老圆寂的第二天,本焕长老的衣钵...

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促长了众生的出离心

长养六心,守道始终。 学佛求道者,六心当具。这六心指...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一生的修持资粮换成了三恶道的蛇身

贪烦恼能引生痛苦,但不一定不安稳,但这个瞋烦恼是不...

微暖代替攻击

有一个小男孩养了一只乌龟,这天,他想尽了办法要让这...

欲望是累赘

一位行者到寺庙中拜谒在这里修行的禅师,希望禅师能够...

「我执」让我和老公渐行渐远

昨天早上,一纸离婚协议书,把我的婚姻带到了迷茫的境...

【佛教词典】坐忘

即端坐而忘,无思虑之意。为道家、道教所指心法相应、...

【佛教词典】大依

(1617~1683)明末曹洞宗僧。福建莆田人,俗姓吴。号...

【推荐】有婚外情该怎么办

问: 我看到一位女同事有婚外情,我是佛弟子,我该怎...

边地疑城往生

在《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中,释尊开示边地疑城往生之...

念佛法门是实有法还是虚无法

问: 念佛法门是实有法还是虚无法? 大安法师答: 我不...

印光大师在报国寺闭关的故事

面对佛教衰微、人伦败坏,天灾人祸频繁,人民水深火热...

一碗白饭的恩情

曾看过一则感人的故事――数十年前,台北市的旧市区有...

口业清净了,首先利益的是自己

口有四种过恶: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两舌就是斗乱...

人生五难

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是最早追随佛陀出家的弟子。佛陀成...

愚痴跟邪见有什么差别

愚痴就是对事理的颠倒,颠倒染慧为性。这个邪见在唯识...

生活禅开题

在生活中修行 经常有信徒向我提问:我们应该怎样把学佛...

佛号医病续命 让父亲起死回生

二〇一七年三月五日,我接到小弟的电话,说父亲的状况...

念佛决定往生的依据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可以...

面相的好坏与心灵的善恶是相应的

现实生活中,人到中年后,就显现出受性格和品格影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