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促长了众生的出离心

本性法师  2018/05/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促长了众生的出离心

长养六心,守道始终。

学佛求道者,六心当具。这六心指:无主宰的自由心;无分别的平等心;护生命的慈悲心;厌娑婆的出离心;救众生的菩提心;证圣道的清净心。其中,出离心与生死病死关系密切。

出离心怎么来的?就因为人类于生命上难逃生老病死,于自然上难躲成住坏空。诸苦逼迫,众苦缠随,即便一时之乐,亦是乐为苦因。

众生总是避苦趋乐的,因为生命的苦难太多太重以至太累太悲,所以,众生总是想着出离,有着天生的出离心。

许多高僧大德的最初学佛,就因为出离心的产生。比如近现代的圆瑛大师、慈航禅师、明旸禅师等。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人,五岁左右父母先后去世,椿萱失荫,由叔父抚养。十八岁时得伤寒,大病一场,生命垂危,称念观音圣号,梦得四大天王,遂出一身大汗,竟得痊愈,遂即发愿出家为僧,佛教因此多了一位高僧也。历任中国佛教会与中国佛教协会之会长共七届。

慈航禅师:福建建宁人,十岁时,母亲去世,十一岁时,弟弟夭折,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从此,便与寺院结缘,十七岁时于泰宁庆云寺剃度出家。晚年,创办台湾佛学院,往生后,成就肉身不坏。

明旸禅师:福州人,四岁随母启蒙读书,五岁入私塾,六岁入福州西峰小学,九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十三岁出家。改革开放后,住持北京广济寺、上海龙华寺、宁波天童寺、福州西禅寺、莆田梅峰寺、上海圆明讲堂等名刹。

慈航禅师与明旸禅师悉为圆瑛大师法脉传人。1996年,惭愧本性,有幸接续明旸禅师法脉,法缘殊胜,誓愿竭尽全力,如法传承。

惭愧本性,祖籍福建霞浦,1985年剃度出家,少年时慈母往生,青年时严父往生。期间,亦经历爷爷与叔叔之逝去。出家后不久,又遭遇亲近的二姐永久离去。这些,令吾实实在在体悟到生命之无常、亲情之苦楚、佛法之真理、佛恩之浩荡。

佛教有言: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因为体悟裟婆世间之苦,所以,对众生之苦难,便会感同身受。剃度以来,虽学浅修薄,但从不敢懈怠,于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自利利他之方方面面,虽不乏艰辛,亦从不敢言弃,而是本着难忍能忍与难行能行之精神,坚守之,奋力之。惭愧本性,福慧不足,福德不具,但愿代受众生之苦,无怨无悔之。

由斯可见,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虽是逆缘,但却促长了众生的出离心,而出离心又成为修道的助缘。为此,对生老病死,当以平常心等闲视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本性法师文章列表

隋代高僧吉藏大师

吉藏大师传承的法是般若波罗蜜,也就是佛教里万法皆空...

心浮气躁、严厉苛刻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 人有操...

别在等待中留下遗憾

惠施曾做过梁惠王的宰相,博学善辩,是名家的代表人物...

娑婆世界的安乐夹杂着毒药

娑婆安乐的果报,在经典上讲一个譬喻:譬如美食,夹杂...

人生的四法则

不知你看过以下经典名言否?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

错过净土,出离无期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常常是你还没有断尽见思惑,还没...

时时心存感恩,人生何其美好

迷惑时,我们失去所有时间,开悟后,我们拥有全部世界...

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事业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虚云老和尚法语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

释迦牟尼佛管送,阿弥陀佛管接

在《悲华经》里,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都在一尊佛面前...

学吃亏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忏公师父常常讲一个观念,他说:我们修行人有三个重点...

如何获取使用财富

财富是什么?我们如何获取?如何使用? 一般讲到财富...

【佛教词典】满座

(术语)法会之最终日也。亦指列座之全体而曰满座。...

【佛教词典】心

1、泛指一切无形的精神作用,包括八识心王和五十一心所...

一个人最害怕什么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一个人最害怕什么? 你认为呢...

佛为优陂夷说斋戒法

昔日,佛在舍卫国弘化。当时,城东有一位妇女的孩子名...

地藏菩萨名号的含义

地藏:梵语ksitigarbha,译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

对恶母应该孝顺吗

问: 对恶母应该孝顺吗? 大安法师答: 首先你对你的...

初学者如何辨别邪师

问: 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作为佛法初学者当...

痛中念佛时,此心常念「痛」多于念「佛」

念佛人体验佛力,就如游泳者体验水的浮力一样。末学承...

【推荐】印光大师对持咒的六点开示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语的意思,只需至诚恳切 持咒以不知...

佛弟子应如何选择才不会被误导

问: 在科技发达的传媒时代,佛教的杂志五花八门,身为...

患癌或重病,该何去何从

患癌、或重病,何去何从? 假如您是一个信佛念佛已经很...

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在一切修清净心的行门当中,念佛一法是最为直接、最为...

生死长远,厌患舍离

佛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日,一位...

何谓学佛

学佛就是由解起行;就是把所学来的佛法、佛教、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