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阴缠缚乃众生

2014/05/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五阴缠缚乃众生

过去,佛陀住在王舍城附近的摩拘罗山时,有一日,佛的侍者罗陀比丘请示佛陀:‘世尊,所谓“众生”者,何以名为“众生”呢?’

佛陀告诉罗陀比丘:‘于“色”爱染执着、缠绵不舍,名为众生;于“受、想、行、识”爱染执着、缠绵不舍,名为众生。所以,众生就是对于“色、受、想、行、识”五阴境界,有所分别执着、爱缠纠结,无法摆脱五阴的束缚。’

佛陀继续开示:‘当知“色、受、想、行、识”五阴境界,终将坏散、消灭。若能了达五阴假有终将坏散、消灭,就能断除对五阴的爱欲之心;当爱欲心除尽之时,就是苦的尽头。

譬如聚落之中,有许多小男孩和小女孩在一起游玩,他们以土沙堆成城堡、房舍。当他们完成后,对这些土城堡、土房舍产生了贪爱、执着的心。由于心生贪爱、执着,当爱着之心、欲爱之心、爱念之心、渴爱之心仍未尽时,就会守护这些土城堡、土房舍,不忍舍离;甚至还会认假为真,声称:“这是我的城堡、这是我的房舍。”

如果孩子们不再对土城堡、土房舍有爱着、欲爱、爱念、渴爱之心,知道这些都只是土沙做成、都是假有的,认清真相以后,便以手拨动、以脚踏踩,使之消失、坏散。因为孩子们已了知土城堡、土房舍是虚妄不实的,所以不会再起爱执之心。 罗陀!如果知道“色、受、想、行、识”五阴境界终当散坏、消灭,对其爱着之心必会终止;无有爱着之心,便不会受苦;不再受苦,便能远离诸苦。’罗陀比丘听完佛陀的开示后,心开意解,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第六(一二二)》

省思:

《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众生贪、嗔、痴等烦恼,皆源于自心的妄想,不了解五阴是幻有,而产生种种贪爱、执着,由此贪着而造作种种恶业,于六道中头出头没,无有出期。若能如理思惟‘五蕴皆空’,时时智慧心回光返照,不攀缘、不颠倒,就能破除无始以来的执着,得到真正的解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威仪是最有摄受力的弘化

和一位年长的法师一同在路上散步,看着脚下高高的台阶...

善巧方便救人于水火

《功过格》里有个公案。有一位固安县的县令叫梅公,你...

不要被六根骗进了六道

眼 我们的眼睛太累了,每天警觉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有...

哪怕往生边地疑城,也从此与轮回绝缘

我们在这个世间修行是进进退退,一生好不容易修了点功...

慧律法师《执着心是痛苦的渊薮》

我们不难看出「心」才是痛苦的根源,否则社会愈进步,...

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我们看这个家字,上面一个宝盖,好像一个房子一样,底...

儿孙之爱难舍,如何防治爱欲

问: 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欲妨碍修行,儿孙之爱更是难舍...

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功德妙用是怎么来的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走人少的路,离成功更近

我大学毕业时,同学小刘做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决定,他...

富楼那尊者

富楼那尊者:为释尊十大弟子之一。全名富楼那弥多罗尼...

无用的石头与有用的砖头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

钱员外投胎讨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明末清初年间。距北京城几十里外有一个村子...

【佛教词典】值佛难

谓值遇佛陀出世、听闻教法甚难。诸经论谓佛之出世,数...

【佛教词典】已得意补特伽罗

【已得意补特伽罗】 p0229 瑜伽九十卷十一页云:已得意...

这两个念头,让你最快速增长福慧

佛法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修福,第二是修慧,即福慧双修...

大安法师:为什么要讲儒道之类的书

问: 望法师给我们讲点大乘经典,不要讲《文昌帝君阴...

修学净土要发什么愿

信与愿是往生的关键。蕅益大师说得明白:往生与否,全...

菩萨戒之说四众过戒

丙六、说四众过戒 这一条戒也是属于菩萨的重戒。也就是...

圣严法师《开放的心境》

一般人思考事情时,总是喜欢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所以遇...

僧尼破戒者

【僧尼破戒者,所谓畜养奴婢僮仆牛驴车乘田宅、种植园...

无诤三昧的须菩提尊者

须菩提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他豁达自在,被众比丘敬...

天堂净土

挑水云水僧,是一位有名的禅师,曾在好几个丛林禅院住...

十善业道之不杀生

在身三、口四、意三的三业中,佛陀把杀业放在第一位,...

「三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即便对佛教并不了解的人,也知道古典名著《西游记》中...

兵小功大黄豆芽

兵小功大黄豆芽 尽管世界各国饮食文化不同,可对于吃...

宽运法师《放生之意义与功德》

(一)为何要放生?放生的目的与意义何在? 佛教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