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伸出援助之手,你也会得到尊重

2014/06/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伸出援助之手,你也会得到尊重

强求是世人的一种贪心,“又复当护人心,勿使夸嫌,动用自若,息世杂善。不贪名利,将过归己,捐弃伎能,惟求往生。”大多数人都有这些障碍,须认真检点自己,有无贡高我慢,嫌弃他人之习气。世间善事,一切随缘,不必勉强。

小和尚刚来寺院时只有七岁,所以僧众们都当他是孩子,事事谦让,时常会帮他做些杂事,天长日久,小和尚已经习惯了接受别人的帮助。

一晃几个年头过去了,小和尚长大了,而且又高又壮,可是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却老了。

一天轮到小和尚和师兄担水,多年了,他们一直是搭档,而且师兄非常照顾他,但是现在师兄老了,担着水上山非常吃力,可是小和尚丝毫没有怜惜他的意思,不停地催促,甚至抱怨他走得太慢,耽搁了时间。

天长日久,小和尚厌烦了和师兄一起担水,于是找到方丈:“大师,我不想和师兄搭档了,他年老力衰,根本赶不上我,太耽搁时间了,你还是给我换人吧!”

方丈听后,问小和尚:“你来庙里时几岁?”

“七岁。”

“当时你可担得动水。”

“担不动。”

“可敲得了钟。”

“敲不了。”

“那你的工作是怎么完成的呢?”

“是师兄帮我的。”

“他可曾嫌弃过你,呵斥过你?”

“不曾。”

方丈语重心长地说:“谁都有所不能,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都帮助过别人。你现在还想换人吗?”

小和尚羞愧地低下了头。

人都有自己办不到的事情,借助外力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罢了。

聪明的人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善于从他人的身上吸取智慧。能够发现和利用别人的智慧和才能,你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所有的同事和朋友都为你的工作献计献策,那你工作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如果你也能够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你一定也会得到尊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人生两大凶德,千万要戒掉

咸丰八年,曾国藩给国荃的信中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

世亲菩萨得法因缘

禅宗第二十祖阇夜多尊者是北天竺人,他的智慧渊博,化...

学会自我剖析虚荣

学会自我剖析虚荣,把我们的短处及时收拢在自我检验的...

除苦助伴济他身,施药瞻视有病者

除苦助伴济他身,施药瞻视有病者 ,病人看病,碰到有病...

静水流深,深水无声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政治家、航海家华尔特雷利曾经写...

懂得低头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一生功绩卓绝,这与他的一...

别人修行有困难时,应适当拉他一把

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

放下修行中的虚容

放下修行的时间,时间的长短不代表一个人的智慧;放下...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鹿头梵志的得度因缘

佛陀在罗阅城的时候,有五百位大比丘跟随用功学习。有...

敦煌风格连环画《微妙比丘尼受难因缘》

(1)从前,有一位巨富长者没有儿女,就聘娶了一个贫寒...

【推荐】感恩「病」,让我更懂慈悲

我从十三岁开始病,到现在五十多岁,病足四十多年,可...

生活就是修行

一天,有一位女士来找秀峰禅师,埋怨工作得很辛苦,上...

【佛教词典】玄路

谓玄妙之道路。即指真理。于禅宗,则指洞山三路之第二...

【佛教词典】非择灭无为

【非择灭无为】 唯识宗所立的六种无为之一。非择灭无为...

在家修行之要

在家居士,五欲浓厚,烦恼根深。日逐现行,交错于前。...

修净土的重点,就是要对极乐生起真实的信心

修习净土第一个重点,就是你要对极乐世界生起真实、而...

如何对待世间种种困难障碍

俗话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人生的道路上...

预知时至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古德的往生实例中,有许多人是预知时至而往生的,那...

从厌离心启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我们天天谈,那怎么下手去发呢?善导大师给我...

药王菩萨以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

《圆觉经》云: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

对因果应有的正确认识

世间法因为受到个人主观、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有绝...

莲池大师自行化他之妙德

明蕅益大师亦曾偈赞莲祖:世竞贵奇特,师专守平常。人...

极乐世界的见闻获益

《华严》喻药王树,若有见者,眼得清净,乃至耳鼻六根...

不要怕错,只怕不做

人往高处爬,水往低处流。是必然的理则,否则将滞留停...

身在公门好修行,走进宝山不空回

吴兴县(湖州)有一位大中丞(巡抚),他的先父曾经当...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度化母亲学佛的历程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充满着智慧与善巧方便,最终目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