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神通不敌生死

2014/10/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神通不敌生死

昔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弘化时,有梵志兄弟四人,皆已得五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四位梵志都知道自己七天后寿命将尽,于是便聚在一起讨论:‘五通之力不仅能令天地反转,也能轻易地手抚日月、移山止流……无所不能,难道神通无法让我们避免一死吗?’

有一梵志说:‘我可以神通潜入大海,不浮出水面,也不到达海底,处于大海的正中间,无常杀鬼必定不会知道我的所在。’

又一梵志说:‘我要以神通飞到须弥山中,再将我所在的地方封闭起来,让外表看起来毫无痕迹,无常杀鬼岂会知道我在哪里!’

第三位梵志说:‘我只要展现神通,就能随意飞隐在虚空当中,就不相信无常杀鬼找得到我!’

最后一位梵志说:‘我要藏到人口密集的大市集中,无常杀鬼一定会随便找个替死鬼,又何必一定要抓我?’

四位梵志各自作好决定,临行之际向国王辞别,说道:‘我们的寿命只剩七天了,现在我们将各自以神通脱免无常,避开死劫之后,再前来觐见国王。请大王善自珍重,进德修业,护祐人民。’向国王辞别后,四人便各自离去,前往自己预设的躲藏之处。

七日期满,这四位梵志都不免一死,就像熟透的果实终会落下。市集的监长前去报告国王:‘有一位梵志死于市集之中。’国王当即了知:‘四位梵志都想要逃避死亡,现在已有一人往生,其余三人岂能幸免?’

于是,国王立即命人驾车来到佛陀所在的精舍,恭敬顶礼佛陀后,退坐一旁,虔心请示:‘世尊!近来有梵志兄弟四人,皆获五种神通,知道自己的寿命将尽,便各自到自认为安全的地方躲避,不知他们现在是否都逃过了死难?’

世尊对国王开示:‘生为人者,有四件事无法逃避。第一,在中阴身时,不得不受生;第二,从母胎出生后,就必定会渐渐老去;第三,老了以后,就不得不生病;第四,遭病难者,最后也免不了一死。’世尊随即说了一偈: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间 无有地方所 脱之不受死 是务是吾作 当作令致是

 人为此躁扰 履践老死忧 知此能自静 如是见生尽 比丘厌魔兵 从生死得度’

国王听了佛的开示,赞叹言:‘是啊!就如同世尊的教诲,四位梵志虽然竭尽神通躲避无常,现在已知一人往生,每个人的福报与寿命,虽有多少、长短的差别,但都免不了一死啊!’随从的官臣们听闻之后,莫不信受。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第一·无常品第一》

省思:

有聚必有散,有生必有死,任谁也无法逃避。一般人面对周遭亲友的死亡,免不了感伤、痛苦,甚至逃避,这是因为无法接受生、老、病、死必然之现象。即使成就五种神通,若未能漏尽烦恼,纵然极尽神通,仍须受无常业力之逼迫。

所谓‘众生’,就是心念有众多生灭;有生灭,就有生死。因此,真正要了生死,不是从一期的生死上去了,而是必须从心念来下功夫。时时刻刻回光返照,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善念?是恶念?依着‘四正勤──已生善念令增长,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恶念令不生’的原则,以善念舍除恶念,进而连善念也不生,回归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才能真正地出离生死、解脱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一切事物终将离散败坏

过去,佛陀住在摩偷罗国跋陀罗河边的伞盖庵罗树林中,...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因为世间之物本来就是去住无常。我...

愚痴者只看外表

很久以前,一位年轻的修行者,在前往舍卫城化缘的途中...

办丧事不要用荤,否则会害了亡者

一九二四年,曾任两江总督的周玉山先生去世。他的儿子...

常拳公主

某日,佛陀带领阿难尊者及众比丘入王舍城托钵乞食,在...

一位医生在长期行医中看到这样的无常观

掐指算来,我从九六年考上医学院至今已经十余年了,从...

善用心者,即可以苦为乐,以祸为福

原文: 然苦乐祸福,本无一定。善用心者,即可以苦为乐...

三灾八难

三灾有「大三灾」,指水、火、风之灾,以及「小三灾」...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为比丘破前世情爱

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时,一位比丘出外托钵乞食,...

圣贤之路八正道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位名叫马血...

睡在棺材里的人

一般我们厌离娑婆,要观照这个世间的苦、空、无常、无...

贿赂阎王

从前有个国王,每天从早到晚,满脑子盘算的都是钱财女...

【佛教词典】二殊胜

谓观世音菩萨极证圆通,十方普应,上同诸佛,下合群生...

【佛教词典】四十二字门

(一)梵语 dvācatvārij?ad-aksaramukha。乃就梵文四...

不老不死的「我」在哪里?

波斯匿王向佛请问:我在未曾受佛教化之前,曾遇见迦旃...

身心愉悦的秘诀在于能够放得下

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就要用佛法的般若妙慧,把我们对这...

出家人为何「结夏安居」

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九旬禁足...

公鸡与虫儿

有个儿童,才七岁,但常常找无德禅师,和他东南西北乱...

高僧得观音菩萨劝导,精勤修行净土法门

慧日法师,俗姓辛,东莱人(今山东掖县)。唐中宗时(...

什么是心地法门,该如何去修

问: 请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什么是心地法门,怎...

牛腹蓄乳

从前有一位很好客的人,他想要开一个宴会请客。邀请许...

从小裁缝到大作家

这次,我们一行到浙江大学学习,我结识了一位学友,她...

魔乡不可停

这个时代的共业就是这样恶劣,你也没有办法阻挡的时候...

如何善巧开导安慰临终之病人

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

三大计划解决婆媳矛盾

我们的先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设身处地,以己度...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