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身心安乐之行

2015/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身心安乐之行

昔日,佛陀曾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这世间有四种修行人,是哪四种呢?第一种人是身安乐心不安乐;第二种人是心安乐身不安乐;第三种人是身心俱不安乐,第四种人是身心都安乐法喜。

什么样的修行人,身安乐心不安乐呢?有些比丘,因为居士布施修福,所以于四事供养──衣被、饮食、卧具、医药等,不虞匮乏。但于修行道力未固,于烦恼惑业尚未断除,还未成就道果,将来仍要生死轮回,难免就会堕入饿鬼、畜生、地狱等恶道,如此之修行人,身安乐但心不安乐。

什么样的修行人,是心安乐身不安乐修行人呢?有行者即使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由于未能积极修善培福、积作功德,因此无法自办或得到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四事供养。然而他们已断尽三界见思惑,不再轮回生死,不再堕落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如同已证得罗汉果的唯喻比丘一般。此等人,这就是心安乐但身不安乐的修行人。

什么样的修行人,是身与心都不安乐的修行人呢?当居士不行善布施、不作功德时,修行人无法得到衣被、饮食、卧具、医药四事供养,无法安心办道,于见思惑等烦恼尚未断除,将来在生死轮回中,仍难免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道。这样的修行人,这就是身心俱不安乐的行者。

什么样的修行人,身心都安乐法喜呢?证得阿罗汉的圣者,由于广积福慧,勤作功德,所以不缺乏四事供养──衣被、饮食、卧具、医药,因此身得安乐,同时,又得以免于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就如同尸波罗比丘一样。

诸位比丘们!这世间上有此四种修行人,大众应当勤求正方便,并以尸波罗比丘作为修行榜样,应当如是依之用功。”

当时,在座的比丘们听闻佛陀的教诲,皆法喜充满,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二十一(苦乐品第二十九)》

省思:

偈云:“修福不修慧,象身披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提醒大众福慧双修的重要性。在四事供养具足中,更应勤求出要,断烦恼、证道果,不再受轮回苦,得究竟安乐。所以佛陀劝勉修行人应以尸波罗比丘为榜样,成就阿罗汉果,令身心皆得安乐。

《妙法莲华经》中,世尊亦开演四安乐行,即:身安乐行、口安乐行、意安乐行、誓愿安乐行,以此四行清净三业、广集福德资粮,亦是令身心皆得安乐之菩萨行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在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

原文: 所言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

学习佛法,你不会白辛苦的

我们供养佛、供养佛的舍利,当然就是香、花,这个地方...

什么是真正的平静呢

为了找到平静,我们已下定决心成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弥...

念佛和参禅如何下手

修行人想知道念佛和参禅如何下手,如何成功,那首先必...

快乐之道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

卖鱼郎与老鹰

人能守本分,才能尽本事。就像小鸟飞翔在天空中,歌声...

白云法师: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知识,是理论上的见闻。修养,是实践中的体验。 学佛...

专注做事少成见

在修行中我们的智慧是因为我们的成见给障碍了。要想开...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学漫画】无量寿

说到极乐净土,很多人的理解是非常粗浅的,他们会说:极...

善知识法与恶知识法

昔日,佛陀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时,对众比丘说:今日...

救人不淫免火灾

河北省献县史某,为人虽不拘小节,但秉性豪爽正直,不...

物欲横流的年代,怎样做个真念佛人

吴如庵。安徽歙县人,居住于江苏宜兴县。平日一心向佛...

【佛教词典】谄

(术语)小烦恼地法之一。二十随烦恼之一。心所之名目...

【佛教词典】无所不至明

(真言)具名遍法界无所不至真言。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

在家居士的安乐八法

有一次,一位名叫郁阇迦的年轻婆罗门来拜访佛陀。 「世...

蕅益大师为何劝人夜礼观音

【原文】 灵峰之劝人夜礼观音,不可死执,便谓定须夜礼...

思维地狱苦,珍惜修学缘

通过学习三恶道苦中的地狱苦,我有两点收获。 一、透过...

失败的成功者

我偶然听说过一个小名为史帕基的男孩的故事。上学对于...

浅谈忍辱

每一个佛教徒都知道忍辱是菩萨修行六波罗密多即六度万...

何得怕魔现而不敢念佛

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

在家佛教徒必读经典

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

星云大师《论鬼的形象》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本次佛学讲座的最后...

无论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脱死,以仗佛力故

原文: 若真知佛力,自力之优劣,则断不至犹执着于唯究...

改过迁善祸变福,感佛慈悲唯至诚

无锡袁氏小学校长袁宝鋆,字丽庭,他母亲信佛,创办锡...

世间的一切如梦幻泡影

我当时要出家的时候,我冷静了一星期,我就拿起笔写着...

十恶

佛教有命浊的说法。人类共同的恶业增长、炽盛,会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