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戒德具足,堪做世间之福田

2016/05/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戒德具足,堪做世间之福田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向众多弟子开示法要。当时在座有位比丘心里想:“希望如来对我有所教诫。”这位比丘起了这个念头,世尊当下便知道了。于是世尊告诸比丘:“如果有比丘心里起了这样的念头:‘希望如来能够亲自教导训示我。’这位比丘应当持戒清净,无有瑕秽,修行止观,并且乐于在闲静之处用功。”

世尊又说:“如果有比丘希望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等四事供养皆能随心满愿,应当成就清净戒德,在空闲处独自精进修行,得与止观法门相应。如果有比丘希望少欲知足,应具足戒德,于闲静处独自精进修行,得与止观法门相应。如果有比丘希望能让四部大众、国王、人民等有形众生,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这位比丘应当念兹在兹,使自己戒德具足。”

“假使比丘希望证得四禅定,在修习过程中希望不生退悔、志向坚定,也应当念兹在兹,成就清净戒德。假使比丘希望证得四神足、成就八解脱门而无有挂碍、成就天耳通彻听天界与人间的音声,或是希望证得他心通,知道他人心中的想法,此比丘也应当对于自己能否具足戒德,念兹在兹。”

“假如有比丘想要知道众生心意,方便应机度化,譬如有欲心、无欲心,有瞋恚心、无瞋恚心,是愚痴心、不是愚痴心,有爱心、无爱心,有感受、无感受,心乱、心不乱,有疾心、无疾心,有少心、无少心,有量心、无量心,有三昧心、无三昧心,有解脱心、无解脱心,以上都能如实了知;希望成就这样的功德,应当要具足清净戒德。”

“若有比丘希望成就无量神足通,分一身作无数身,又从无数身合而为一身,能随时、随处、随意现身或隐身,乃至随意化身往梵天,这位比丘应当要具足清净戒德。如果有比丘希望证得宿命通,忆知宿世、无数劫之事,或一生、二生,乃至千生、百千亿生,成劫、坏劫、成坏之劫,不可计算之劫量,自己舍报于此处、生于彼处,或从彼处命终,来生此间,名字为何,能自忆无数劫之事,这位比丘应当念兹在兹,使自己具足清净戒德,心无杂念。”

“若有比丘想证得天眼通,如实了知众生是在善道、恶道,是好的或是不好的色身,外相是好、是丑;或知道众生身、口、意行恶,诽谤贤圣,此类众生身坏命终,生地狱中受报;或知道众生身、口、意行善,不诽谤贤圣,具足正念、正见,此类众生身坏命终,投生于天道。若有比丘希望如此观察无碍,这位比丘应当具足清净戒德。”

“如有比丘希望漏尽一切烦恼,成就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清楚如实地知道自己已经不再受生死系缚,三业清净成就梵行,所作皆已成办,永不再受生轮回。比丘应当念兹在兹戒德具足,常居于闲静之处,内观思惟,心无乱想。”

“诸位比丘!应当念兹在兹,使自己戒德清净,而无其他杂念,行住坐卧具足威仪,对于微细的过失皆戒慎恐惧,何况是大的过错!若有比丘希望能够与如来共论,应常念兹在兹,使自己具足戒德;若已达到戒德具足,应当广学多闻,使自己闻法具足;不但是闻法具足,更应当念念常行布施;不仅是闻法、布施具足,还要让自己智慧、解脱知见都能够具足。若比丘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五分法身皆已具足,便能为天、龙、鬼神所供养,可敬、可贵,为天人所供奉。”

“所以,诸比丘们!应当念兹在兹,使自己成为具足五分法身的比丘,堪能作世间之福田,一切功德皆无法超过于此。诸位比丘!应当如是学习。”比丘们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九·六重品第三十七(五)》

省思:

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修行想更上层楼,离苦得乐,圆满如意,就要以严持净戒为根基。《佛遗教经》云:“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又经云:“汝今受戒即五分法身之基也,良以五分由戒而成。”受戒之后,更应学戒、持戒、护戒,圆明戒定慧三学,方能断惑证真,成就圣果,以此殊胜之德,为世福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修到什么程度才可受菩萨戒

问: 有些学佛多年的居士,不敢受菩萨戒,自认为不够...

凡是念佛的老和尚福报都特别大

阿弥陀佛这个名号,这个声音,它就是所有阿弥陀佛的化...

不要折损孩子的福

今人多无知,不孝父母,不敬长辈,唯独溺爱子孙。从小...

如果不犯这个戒,财宝则永远没有短缺

【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不与取。即...

冒充出家人之果报

如若是为了能受人信施、或为便于利用人的善心和对出家...

出家乃大丈夫了生死事,非享安逸图自在

禅人生长休邑,少贾于江湖,因厌尘俗,至匡山礼续芳和...

印顺法师《财富的积聚与消散》

一、叙起 财富,包括一切动产不动产,国有的和私有的...

讷堂道人尺香斋的启示

讷堂是净土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的字,古者名以正体,字以...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弯腰拾起的尊严

很久以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漂洋过海到了法国,他要报...

精诚的道心

有一位修行人自小不曾娶妻,父母双亡后,更是抛家散财...

元明高僧妙叶法师

好,各位有缘,阿弥陀佛。 在佛教史上,我们总是听闻到...

佛陀灭火的因缘

失火了!失火了! 盛大的狂欢酒宴中, 全村人从迷醉中...

【佛教词典】幻师

(术语)作幻术之人曰幻师。楞伽经一曰:如工幻师依草...

【佛教词典】于谛

(术语)三论宗之语。于者所依之义。佛之说法为教谛,...

放弃主宰,因为一点好处都没有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妇人,跑到河边准备要跳河自杀。正...

平常为何要称念阿弥陀佛名号

佛教平常给人影响最深的是僧俗弟子中很多人都在称念南...

诵持楞严咒就是赚黄金

楞严咒是所有咒的咒王,作为咒中之王的楞严咒,修学诵...

圣严法师《坐禅的功能》

坐禅即财富 近世以来,由于科学的长足进步,为人类解...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夜幕降临山际,临近夜晚,大家各自...

这就是了脱生死最重要的方法

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于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

回向是随时随地回向还是统一回向

问: 回向是随时随地,早中晚都回向,还是统一到晚上...

佛力是被动的,你心灵的力量才是主动的

佛的力量是很大,但是他永远是被动的,你心灵的力量是...

有一种积蓄,是自己能带的去,别人夺不走

世间人都要讲积蓄,那积蓄的东西大概有三种类别:有一...

在家弟子如何过上安乐的生活

过好生活、获得「现法安乐」,首先须有四种具足: 第一...

你是怎样怀疑自己的修行能力

一者疑自:而作是念,我诸根暗钝,罪垢深重,非其人乎...

为何每天勤修却进步不大

对自己没有要求,或不希求未来的果德,只是完成眼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