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宝天比丘

2010/12/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恭喜!恭喜!恭喜长者您喜获麟儿!’‘哇!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居然天降七宝之雨,整个家中都充满了无尽的宝物!’‘是啊!是啊!长者您真有福气,这必定是一个特别的孩子……’在长者的家中,惊叹声此起彼落,原来今天长者家生了儿子,而且出生的时候,天空中宝花缤纷落下,散在家中各处,令人欢喜非常。

这一天,长者请相师为儿子占相,相师由衷赞叹:‘您的儿子相貌真是非凡。’长者听了非常高兴,即请相师为儿子取名。相师问长者:‘当孩子出生时有什么瑞相吗?’长者回答:‘孩子出生的时候,天降七宝,遍布家中。’相师告诉长者:‘这孩子有宿世的大福德,应取名为“宝天”。’

宝天渐渐长大成人,才华洋溢,精通各种技艺,他听说佛是大圣人,德行高远,便心生敬仰,希望能随佛出家修行。于是,宝天辞别父母,来到佛的面前,恳求出家;佛一见宝天,便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着身。’又说了殊胜妙法,宝天比丘当下就证得阿罗汉果。

阿难在旁,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于是请示世尊:‘这位宝天比丘过去修何福德,今世出生时能天降七宝雨,一切食衣自然充足,从不缺乏?’

佛陀告诉阿难:‘过去毗婆尸佛在世弘法时,有许多善信居士以钱财宝物、衣食卧具等供养佛及众僧,当时有一个贫人虽然一无所有,却非常想要供养,于是以一把像珠宝般的白石头,虔诚恭敬地供养僧众,而且当下还发了大愿。那位贫人就是今日的宝天比丘,因为当时恭敬供养白石,之后九十一劫当中,皆享无穷尽的福报,衣食、财宝自然具足,从无缺乏。而且因当时的信敬之心,今生值遇我在世弘化,并随我出家,证得阿罗汉果。’当佛说完宝天比丘的宿世因缘,在场大众皆心生信敬,有证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及阿罗汉者,亦有发无上菩提心者,对于佛陀所说的教法信受不渝,顶戴奉行。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二》

省思

一捧白石的恭敬供养,具足生生世世的殊胜福德;一念至诚的清净信心,成就累劫累世的定慧庄严。每个人最珍贵的,即是本具的清净性德,以此清净心广修众善,即是培植自性福田的善法种子,再加以智慧之阳的照摄、精进之肥的养护、福德之水的滋润,将有获之不尽的菩提花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施食能为我们带来五种功德

因为因果,生活中不论我们让其他的生命得到一个什么样...

修何善行能令众生欢喜供养衣服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世尊带着侍...

善用金钱

财富必须被善加利用,以便增进你和他人的福利。假如一...

以平等心接受供养

在舍卫城,人们常常大事举行供养,供养佛陀亲自带领的...

施比受更快乐

施比受更快乐!我们办公室的庞老师说过不止一次,因为...

悭者,耽着法财不能惠舍

随烦恼二十:言悭者,耽着法财,不能惠舍,秘悋为性。...

为自己想,更要为别人想

佛光禅师为了推动佛教的发展,创办了许多佛教的事业,...

平等惠施获福无量

昔日,佛陀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度众。一天,师子...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四个儿子

有一位在家学佛的女居士,对佛陀非常恭敬信仰。她每天...

佛示导四天王守护世间之要

一次,世尊在密迹金刚力士宫殿演说法要,当时与会的二...

被信任是一种幸福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使。一个在船尾搞勤杂...

错失良机的吴引之

民国时,苏州有位吴引之先生,是清朝的探花,探花是科...

【佛教词典】院

(杂名)梵曰罗摩,ārāma,翻为院。围以土墙之屋舍也...

【佛教词典】四谛智

【四谛智】 p0426 瑜伽十四卷九页云:又有四种,于转还...

把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这也是一种法施

令慈年迈,光若不说此弊,汝后会以尽孝之心,阻亲往生...

星云大师:闻思修

别人说你好,你会很欢喜吗?你可有想一想,他赞美得对...

年纪大了就不要研究教理吗

有一种错误的说法:你年纪轻体力强,应该研究教理;如...

活观音已经到你家去了

有一只小青蛙,老是和妈妈唱反调,妈妈教他往东,他偏...

错过净土,出离无期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常常是你还没有断尽见思惑,还没...

不期无常到,君向何处去

二〇一三年旧历新年之后,我先后遇上三位有缘老人去世...

人体最容易生病的器官

人体最容易生病的器官是什么?不是心脏,也不是肝肾,...

福报是自己努力得来的

常常有人羡慕:某人的福报真好,家世风光,子孙多又孝...

勿营明日计,当勉后世义

《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

佛不欺人

接触到佛法,一晃二十多年了。回忆这期间的进进退退、...

怎样保持觉照

起疑情是一门很深的功夫,初学的人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

定业可免还是不可免

问: 师父,我见佛经上有说定业不可免,为何又要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