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能修此十一种法,道业必有成就

2017/03/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能修此十一种法,道业必有成就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天,为比丘众开示:“比丘们!如果能成就十一种法,道业必能有所成就。是哪十一种法呢?戒成就、定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知见成就,六根寂静,饮食知止足,恒常修行佛所开示之教法,亦知方便法门,善能分别诸法义,不贪着名闻利养。比丘们!如果成就此十一法,能够长养法身慧命。因为一切诸行门中,正有此十一种法门为助道因缘。”

此时,阿难尊者请示世尊:“这十一种殊胜的法门,请问是哪十一种呢?”佛陀便开示:“远离愦闹住于寂静之处,托钵乞食,安住一处而坐,一日一食,正中午食,乞食不择贫富,守护三衣,常坐树下思惟法要,在闲静处静坐,穿补衲衣,在冢间修行。比丘们!如果有人成就这十一种方法,修行必能有所成就。”

世尊进一步告诉诸比丘,修此十一种法门,是契悟十二因缘的助道因缘,得以灭除生老病死、愁忧苦恼,进而成道证果。

“诸位比丘!你们应当向迦叶比丘看齐,修习其他苦行者,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因为迦叶比丘已经成就此十一种法。比丘们当知,过去如来成等正觉,也是修学成就此十一种法。如今,迦叶比丘愍念众生,若供养声闻圣者,来世方能获得福报;如果发心供养迦叶比丘,现世便能获得福报。因此,迦叶比丘胜过诸多声闻圣众。所以,如果能像迦叶比丘一样精勤苦行,此是最上之行。比丘们!应当如是学习!”

当时,比丘们听闻佛陀的开示,都非常欢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四十六·放牛品第四十九(二)》

 
省思:

《佛说无常经》云:“唯有佛菩提,是真归仗处。”奉行佛陀的教诲,落实修行,契悟十二因缘而证道果。行者当如法精进修行,破除烦恼;进一步发菩提心,弘扬佛法,普度有情同登觉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每天都给自己一个检验

说到修行,实在需要我们慢慢地用心去体会。我刚出家的...

作福不如惜福,悔过不如寡过

【原文】: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

修行人没有障碍

在东林寺念佛堂外,听过一位师父和大家讲他出家的感想...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专修

修行净土法门,宜专精。善导大师提出专修的五种正行:...

念佛好还是参禅好,在于个人是否相应

有人说: 念佛比参禅较为稳当。其实念佛一法,又有事念...

生命要不要改变,是你自己说了算

第六意识就是说:当这个果报也变现了,自我意识也产生...

心态如果不归零,那根本没办法修行

法华经的思想,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当体即空。要修空,那...

星云大师《做什么样的人》

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做人,应该为自己...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人生只是过客

在前一世纪里,有一位美国的旅行者去拜访著名的波兰籍...

上当之人大多心有倒惑

据《大庄严论经》第十五卷记载,释迦牟尼佛说过这样一...

均提沙弥

昔日,有一群商人带着一只狗到其他国家做生意,行至半...

赞美的魅力

有一项管理发现,最受欢迎的同事是有团队精神、乐于助...

【佛教词典】无碍智

(术语)谓佛智之通达自在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如来...

【佛教词典】输罗印

输罗,梵语 ?ūla。即兵器中之戟。输罗印,即戟形之印...

中国老秤上的十六颗星

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下,是因为那时候是农业社会,有些...

知道生命从哪里来,才有办法改变它

在禅师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公案: 六祖大师有一天去参加...

把心安住在向往美好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在与人交往的过程...

值得珍藏一辈子的话

人生路漫长而短暂,只有懂得人生活着的意义才可留驻生...

佛给在家人提出的五条基本规范

在佛教里面,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人提出五条基本的规范,...

如是奉事者,未来常在诸天受胜妙乐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

如何理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问: 如何理解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五德品格缺失,身体就会产生疾病

五德养性,是指根据仁、义、礼、智、信来养自己的性。...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

蕅益大师把佛法的修学的目的以四个字来做一个总结,就...

【推荐】听经闻法对我们极为重要

我们要经常观察自心,对自己的心作开示。因为我们的心...

人的十二种病

阿难问佛,何者是病?佛言: 1、随恶人言是病。2、邪...

为什么净土法门要不断地讲世间的苦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