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态如果不归零,那根本没办法修行

净界法师  2023/03/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态如果不归零,那根本没办法修行

法华经的思想,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当体即空。要修空,那要空掉什么?我们凡夫没有修法华经之前叫做根、尘、识。就是我们的思想活动是怎么来的呢?第一个我们的果报体。你可能是一个男人、一个女人,或者是一个畜生的六根。当然这个根是人道最好,必须有一个人道的六根。第二个接触六尘。这个尘就是业力了,业力变现的,可能是顺境、逆境,不管。第三根尘碰撞产生心识的活动。所以,我们现在的心叫做现前一念心识,不是心性,是心识。

那么现前一念心识可不可以用呢?不能用,这里面太多垃圾。我们从一念本来清净的心,不小心落入轮回,生生世世在六道打滚以后,留下很多的人生经验。这个人生经验,如果你不学佛,你不离开三界,那这些人生经验也不会障碍你。如果你修的是安乐道,它也不会障碍你。你还可以打打妄想,回忆一下过去美好的事情。但是,不要说成佛了,你要往生都有问题了。

我们每一次的人生经验,这个识是跟外境互动产生的,跟外境互动就产生了感受,就跟感受有关系了。你那个根尘接触,第一个感受。特别是你小时候或者成长过程给你很快乐的感受,或者是给你非常痛苦的感受,就是那个感受很强烈的,这个要注意。因为这种感受会刺激你的想象。我们一般人不快乐、不痛苦,一般就是活在受,那是直接的接触,就是感受,感受一般不会带动我们的想象的妄想。除非这个感受很强烈,或者你受到很大的屈辱,或者你曾经得到很多甜蜜的快乐。

比方说你很久没有吃饭,突然间吃到一碗面条,哇!你就觉得这个面条太好吃了。这个面条的影像就会落入到你的心中。因为感受产生想象,最后产生执取,你的心就住在这个影像上。就好像一个镜子沾上了很多的灰尘。这个灰尘,就是我们生生世世流转中,在极度快乐、极度痛苦的感受产生的那些影像。如果你只求安乐道,你只是要断恶修善,那这些影像也没有关系。

但是,当我们要求成佛之道的时候,这些影像就会误导我们。因为它有爱憎取舍,就是智者大师说的“心不平等”,落入一种不平等的状况。我们对某些东西特别好乐,而这个好乐是非理性的。你为什么喜欢吃面条呢?没有理由,这是我的人生经验。个性是没有理由的,这个人喜欢拜佛、喜欢持咒,没有理由。他过去人生当中曾经因为拜佛得到很好的加持,所以他今生看到拜佛就很高兴,因为他过去曾经对拜佛有美好的印象。

这种没有理由的只是个人情绪的东西,都要清掉。如果你今天不清除生命的垃圾,你后面就没办法修下去了。那你就是一种意识分别心,就是一种颠倒妄想。佛法讲颠倒妄想,就是讲这个。你看有些人,他跟他的儿子的因缘很奇怪。他儿子不孝顺,整天骂他,但是儿子跟他要钱,他还是乖乖把钱掏给他。这个就是现前一念心识,夹带了无量的妄想,夹带了无量的业力。我们背负着无量的过去,我们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开创未来。一个人不修一念心性当体即空,你就背负着无量过去,你就永远活在过去的等流性,你人生的格局已经固定了。你就是一个被过去的业力跟妄想所束缚的小水泡!

怎么走出过去呢?你说,那我也没办法,它就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呀!是的,没有人要你去处理它。但是你做一件事情就好:把它归零!咱们惹不起,但是你不要住在上面。你只要做一件事情:回光返照。你就观察我的这个想法,为什么我会特别喜欢这个东西?喜欢这个人而落入感情上的爱憎取舍呢?你就观想。一般正常情况,遇到这种情绪,我们会去随顺它的。但是现在你要拒绝它,你要回过来。我们以前是顺着它的方向走,现在你要问它说:你从什么地方来?如果说,我今生的思想是受前生影响,好,那前生又怎么来?前生又从前生而来?你不断地往前推,推到最后,啪!觅之了不可得!原来“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只要你知道它不是你原来的东西,你就有救了。

你只要知道,镜子上面的灰尘不是镜子本来的东西,那你的人生就有希望了,你就摆脱过去了。摆脱过去,不是要你消灭过去,咱们可没那个本事。该打妄想还打妄想,但是你不要住在上面就好了。这是很关键的!我们从今以后要“即众生心,投大觉海”,必须把过去的众生法界归零,否则你投不进去的,你会格格不入的。

我们看禅宗的公案就知道了,禅宗的二祖慧可大师跟初祖说:“弟子心不安。”我也很用功地做事修,拜忏也拜,念佛也念,持咒也持,但是我怎么弄不过这些妄想?这个妄想的势力太大了!那当然了,你站在妄想的对立面,那你糟糕了。你要“时时勤拂拭”,那你糟糕了。你想想,如果你不修理观,你用事修跟它对治,我们一天有24小时,除了进佛堂两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打妄想,连做梦都在打。你说用佛号去跟妄想对抗,“我跟你拼了。”你怎么是它的对手呢?我们今生不是从零开始,你等于是跟你无量的过去挑战。无量劫来的妄想,你用佛号跟它对治,你叫做不自量力。

那怎么办呢?我们换一个战场。我们不能在因缘所生的一念心识去跟妄想对治,你不是它对手,因为这个妄想是它的活动范围。你把它拉到我们本具的一念心性,就是我们本来就具足的,但长时间忽略了它,让它睡着了。你只要唤醒它,念“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把所有的妄想拉到一念心性。既然它本来清净,它不是修来的,当然它就不可能被污染。你说我们为什么福报会失掉?因为你的福报是因缘所生法,你跟因缘借来的,那当然是有借有还,“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但是,清净心可不是因缘生,那叫一个“众生本具,诸佛所证”。

所以,要处理我们无量劫所留下的颠倒妄想这些垃圾,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心带回家,把心归零。当我们住在一念心性的时候,妄想叫做如梦如幻。这个时候“再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它有没有?有!但是你只要无住,它对你不构成干扰。你只要不随妄转,这就有救了,你就可以重新开始了,开始要创造莲花。

一个人要创造莲花之前,请你走出过去,就是你至少要跟过去切割。我改变不了我的过去,我也消灭不了我的过去,但是我必须要远离我的过去,叫做“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就是远离,无住,就可以了。

古时候有一个猎人,他去山上抓了一只幼年小鹰回来养,为了方便,他把这个老鹰丢在鸡群跟鸡一起养。这个老鹰长大以后,猎人让它飞行,它飞不起来。老鹰本来会飞,但是它跟鸡在一起,已经被鸡同化了。熏习,不思议熏,不思议变。它认为自己就是一只鸡。猎人很失望,就把这个老鹰拿到悬崖边,放生,让它自由落体。结果这只老鹰从空掉下来快要落地的时候,它的本能发作了,它展开了强壮的翅膀开始飞翔,飞起来了。

老鹰也是这样,它失去它的本来面目了。它本来是有强壮的翅膀,是可以飞行的。可是轮回的后遗症,生命经验熏习,它长时间跟鸡在一起,让它飞不起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们的心本来清净,现在为什么惹那么多尘埃呢?因为我们有过太多的生命经验。它弄得我们现在如《楞严经》说的“迷己为物,认物为己”,就是被物化了。我们本来是一个清净没有形象的水,但是轮回久了以后,我们这个水变成有个性了。

你看我们现在有个人的个性,有个人想法,有爱憎取舍。你把这水倒到方形的杯子,它变成方形;你把水倒到圆形的杯子,它变成圆形。所以,我们现在这个心态如果不归零,那根本没办法修行。把杯子的水全部倒出来,恢复它的本来没有形状的水。我们现在要把一念心识转成一念心性,就是把心带回家,这是第一件事情,达妄本空。这样才能把过去的那些颠倒妄想放下,观照一念心性,当体即空,就拉到了生命的清净的原始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福报的水养智慧的鱼

我现在发现,我们同学说起来比我说得好,也都说得头头...

三种方式打开涅槃安乐之门

佛陀说有三种方式可以打开涅槃安乐之门: 第一种,就是...

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静》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复的挣扎;重复的创伤、...

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修六度

第一个,爱重。 这是对六度的功德特别的爱乐珍重。这个...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这四种...

圣严法师:独修与共修的差别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

注解佛法的和尚

一天,慧能向众人说:"我有一个东西,没有头也没有尾...

【推荐】数息的修行方法

昨天讲到,禅修要做到五个坚持。其中第一个坚持,就是...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问: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明证法师答: 修定,内心...

菩萨十八重戒之毁灭正法

《集颂》: 毁谤、背舍、灭正法,声闻、缘觉、菩萨乘...

素食是一种生活方式

您知道吗?要使奶牛产奶的话,她必须要产下小牛才行。...

了幻法师:如何面对婚姻的不如意

问: 我学佛之前婚姻并不如意;现有心与丈夫和好,但...

【佛教词典】尽苦道

(术语)谓二乘之法,即四谛十二因缘之观行,以断尽生...

【佛教词典】作戒

(术语)表色之异名。受戒时,发表于身口之作业,谓之...

改过获福感应二则

改悔孝亲晚年得子 在浙江的仁和,有一位秀才名区思治,...

治愈「少白头」的三款食疗粥

中医采用食疗补益肝肾、养血乌发的方法,结合性志调节...

受完三皈依后,所获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受完三皈依后,虽身同世俗,但心是菩萨,所获功德...

鼓舞别人在逆境中奋起

一群人到山上打猎,其中一个猎人不小心掉进很深的坑洞...

禅在当下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叫禅在当下。要讲这个题目,首先我想...

星云大师《如何解决你我他之间的纷争》

世间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尤其有我有你再加...

圆因法师:行善后为何得不到善报

为何有些人行善后不觉得有善报?这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

如何做到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问: 要想成为自己人生的大赢家,该怎么做?现在的生...

疾病在身体上的先兆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但其实,很多疾病在突发前都有一...

禅房门外的绊脚石

方丈禅房的门外,是用青石铺设的地面,奇怪的是,正对...

求地藏菩萨满愿快,是什么原因呢

【善男子。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事物总是相对存在的,所以任何事物都会有它们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