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太子出城游历,照见世间老病死

2017/04/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太子出城游历,照见世间老病死

释迦牟尼佛出家前为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为悉达多。太子日渐成长,阿私陀仙人曾预言,太子若在家则为转轮圣王,若出家修行则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父亲净饭王观察,悉达多是一位不贪着世间五欲之乐的太子,而太子即将出城游观,于是派人严加整治街道,不让出游的太子看见世间种种不如意事,以免太子生起出离之心。

于时,车马群众随着太子由东城门而出,此时天人化现一位发白齿落、目冥耳聋,佝偻身躯拄着拐杖缓缓而行的老人。太子见状便问车夫:“此为何人?”车夫回答:“此是老人!”太子听闻后则说:“人的生命随着时间流逝,就如川流疾逝不再复返。不仅仅是这位老人如此,而是全天下的人皆是如此啊!”说完便命车夫还返回城,太子作是思惟愍念众生。

不久太子由南门出城,看见路旁有一病人,腹胀大肚、身躯羸瘦曲卧在路边。车夫告诉太子:“此为病人,命如悬丝、危在旦夕!”太子言:“世间上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即便是太子的我,仍然与大众无别,有这个身体,便有种种的苦啊!”于是命车夫折返回宫。不久太子再由西城门而出,见到一个死人,众多家眷围绕悲痛啼哭。太子问:“此为何人?”车夫回答:“此是死人。人的一生终究是如此,有生就有死,犹如大地冬去春来,人人必定会经历生离死别。”太子言:“死亡是如此令人惊怖悲痛!而我见死者,形体烂坏不堪使用,但他的神识仍于五道中轮回受生!我不能再死死生生、生生死死,死而受生轮回五道!”于是便还返回宫。

经过几日后,太子再于北城门出宫,看见一位外貌清净、衣着整齐的沙门,手执法器。太子又问:“他是什么人?”车夫回答:“他是位比丘,是舍离情爱、梵行清净且发广大慈心欲度十方一切有情的修行者。”太子听了心生赞叹:“真是太好了,这就是我所要追求的快乐啊!”太子心想:“若我不辞父王而舍离出家,实在太不应该!”

于是太子在夜深人静之时进入王宫殿,沿途无论远近皆是光明遍照,净饭王因此觉醒。太子启禀父王:“诸天劝助,今应当出家修行。”净饭王悲泣不舍地说:“只要你能回心转意,你有什么愿望,父王都能替你满愿!”太子回答:“有四个愿望:一是不老、二是无病、三是不死、四是无有离别之苦,假使父王能为我满此四愿,我便不出家。”净饭王听闻此四愿后更加悲伤地说:“从古至今无人能满这四个愿啊!”净饭王倍感忧心,于是敕令五百位勇士坚守护卫太子。

是夜,王宫四个城门开闭声响传至四十里之远,于是太子起身欲离开寝殿,看见熟睡的伎乐侍女们,鼻涕目流、乐器纵横,仔细观之,身躯犹如芭蕉层层剥却,空虚无有实体。望着妻子,只见到如臭皮囊的形体,囊中装的尽是臭秽不堪的脑髓骨头、心肺肠胃。这暂时借用的形体,仍不得恒常持久,三界之中实在没有一个实体可恒久依靠,唯有修道才是真正归仗之处!

此时欲界天众多天人住于空中,而法行天子遥向太子说道:“夜空繁星熠熠,是时已到。”太子令车匿即刻备御用马“揵陟”,准备出城。当时四天王与众多护法龙天,皆被着铠甲从四方而来,并稽首顶礼太子,此时天神以神力令城中男女及孔雀众鸟,皆感到疲极困顿而昏睡。车匿悲哽地说:“城门闭锁,谁能够开启啊!”霎时,诸鬼神及阿修罗皆令城门自然敞开,而四天神捧起马足,以天帝为前导,逾城而出。

出城后,太子脱下宝衣嘱咐车匿:“带着宝衣及白马返回王宫,并转禀父王及姨母,我誓愿成就正觉,当返还报答深恩。”车匿听闻泪如雨下,而白马跪地不舍地舔舐太子的脚足。回宫后,净饭王看见车匿带着宝衣及白马归来,却不见太子身影而悲恸蹶地,急忙着说:“太子到哪了?”而姨母抱著白马悲伤啼哭:“太子乘着你出城,为何只有你独自归来?”净饭王思念太子心切不舍,便普召大臣:“众多国卿都是携子抱孙共享天伦之乐,而我唯一的儿子舍家入山修道。今天选择国卿等子弟五人追随及侍从太子修行,若中途舍离太子则灭你们的家族!”其五人听命后马不停蹄地追寻太子而不敢暂逮,五人各自念言:“我本是好逸之人,不曾有择道修行之念,哪有可成之道呢?若我归还则遭灭族之患,不如在这片甘果清泉而无有匮乏的森林住下吧!”

此时太子于一山水边落脚,内心冀望剃除须发愿作沙门。霎时定止天王知道太子心中的愿求后,持着剃刀化现于太子前,而帝释天捧持着太子的须发,太子心想:“剃我头发的人,父王必会起恨意,若听到是我自己剃除,则无可奈何。”于是太子自己剃除了须发而成为沙门,于森林中精进办道。

典故摘自:《释迦谱卷第一·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

省思:

悉达多太子出城游历,照见世间老、病、死──种种不如意之苦常相围绕,深刻觉察生命之无常,进而觉照、发起出离无常之慈心悲愿,走向觉悟之道。生活中,老病死苦何尝不是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却视而不见,或消极逃避,或以小苦为乐,自锢于无明化城之中。然而释迦牟尼佛示现化小爱为大爱的出世因缘,令一切有情皆从轮回苦中觉醒,寻求超越无常的究竟之乐──非王位、国城、妻子、七宝乃至一切世间之乐可比拟。大慈悲、大无畏的师子吼,从逾城一刻震古铄今,唤醒人人本具的灵明自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人生经验的痛苦能否激发往生力量

诸位!正常人只有念佛是不会往生的。你说,欸,我虽然...

「今天」是我们拥有的唯一财富

一个青年去寻找深山里的智者,向他请教一些人生问题。...

饥寒困苦爱易除,义无反顾往极乐

贫穷之人是由于多生多劫没有种植善因,所以今生穷苦潦...

轮回的真相——十二因缘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 丙二、别明,分二: 一...

不要让昨天的伤痛痛悔一生

一位武术大师曾经以一双迅猛无敌的快腿令前来与之切磋...

小男孩的愿望

某个小乡村里,有位妇人生了一个白白胖胖、十分可爱的...

恶缘太多,发愿舍寿求往生行吗

问: 顶礼大安恩师,弟子依止您修学净土己七八年了。...

【推荐】微笑地面对人生中痛苦和考验

这是一位冒著生命危险,来参加斋戒学会的老菩萨的故事...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无道心

文道是个云水僧,因久仰慧薰禅师的道风,故爬山涉水不...

石头本无意,何必自生怨

一个小沙弥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农妇吵了起来,最后发展...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牛头山法融禅师,润州延陵人也。...

真正的吉祥物不须远求

一位慈济志工赠予珍贵的奇楠香木块与奇楠念珠,希望能...

【佛教词典】一念不生全体现

谓一念不生时,则大道之全体自然显现。众生本具佛性,...

【佛教词典】八位

【八位】 p0067 瑜伽二卷十九页云:云何八位?谓处胎位...

一诚法师与江西佛教

一诚法师,俗姓周,法号一诚,字悟园。1927年农历2月2...

不想念佛,烦躁不安该怎么办

问: 不想念佛,烦躁不安,身口意各方面都守不住,怎...

金刚护法

佛陀在世时,有些出家众因不舍物欲而造作种种恶行,引...

为什么会有十二类众生

这一大科叫作约因标名。这个因指的是众生的五阴,叫作...

以孝亲之心礼诵,功德更大

【原文】: 令严临终,神识清爽,念佛而逝,可生西方。...

念佛能洗掉犯戒过失,是否就可以放心犯戒呢

有人认为:既然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把以前所录的犯戒的影...

观无常是断除烦恼的殊胜法门

在寺院里,经常有好多游客或是居士来求教,问题多是关...

念佛法门的殊胜

念佛法门是非常的殊胜,因为我们这些众生对参禅、学密...

净土法门不可不修

【原文】 人初未尝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体上得之。何...

世间苦事无量,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

要说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先来说明苦,迫恼身心,使人...

圣严法师《佛门?无门!》

佛教徒可分为三等:第一等人,精进修行而心无所求;第...

发心大的人,福德就厚重

《感应钞》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江西有个姓舒的教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