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成为内外都成熟之修行人

2017/1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成为内外都成熟之修行人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日,佛陀告诉比丘们:“世间果实有四种类型,是哪四种呢?有的果实未成熟而外观似已成熟;有的果实虽已成熟,外观却好似还没有成熟;有的果实成熟了,外观也已成熟;有的果实尚未熟成,而外观也还没成熟。比丘们!当知世间的果实有这四种类型。”

“同样地,世间也存在四种类型的人,是哪四种人呢?有些人虽已成熟,却没有成熟的外表;有人还没成熟,而有着成熟的外貌;有的人尚未成熟,外貌也不成熟;有些人成熟了,外貌也很成熟。”

“什么样的人是还没成熟,而有成熟的外貌呢?有些比丘往来行走不急不躁,眼目瞻视随佛所教,着衣持钵时也如法行步,两目视地不左右顾盼,然而,这些比丘实际上却是违犯戒律、不顺法行,佯装威仪具足,这并不是真正的沙门,梵行不清净,却自称行清净行,所有作为尽是败坏根本、破坏正法,这就是尚未成熟,而有成熟外貌的人。”

“什么样的人是已经成熟,而没有成熟的外表呢?有的比丘行为似无约束,实际上却精进多闻,修行众善,心持戒律,具足威仪,若有少许非法恶念,便心生畏惧,这样的人就是已经成熟,而没有成熟的外表。”

“什么样的人是不成熟,而外貌也未成熟呢?有的比丘不持戒律,不懂行走礼节,也不知出入往来的威仪,着衣持钵时,六根散乱,心常攀缘,贪着色、声、香、味、细滑之法,这类比丘违犯禁戒,不行正法,没有沙门的威仪,又酷似沙门,梵行不清净,却似修清净行,所作所为败坏根本,无法掩饰,这就是未成熟,外貌也不成熟的人。”

“什么样的人是已成熟,而外表也很成熟呢?有的比丘持守戒律,出入行进安详自在,知进知退,眼目瞻视间,安定作主威仪具足,勇猛精进,修行众善,威仪礼节皆已成就,若有微细的非法恶念,便心生怖畏,何况是大恶、非法造作,这就是已经成熟,而外观也很成熟的人。”

“比丘们!世间有这四种类型的修行人,大众应当落实修行,学习成为内在已成熟,外在也成熟之修行人。”比丘们闻佛所说,心生欢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七·四谛品第二十五(七)》

省思:

佛陀以印度的庵摩罗果生熟难知,来教喻修行人,了解何者是外熟内生、内熟外生、内外俱生、内外俱熟之行者。永嘉大师云:“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学人应当自我惕励与期许,奉行佛陀教诲,透过不断地反省检讨,惭愧忏悔,在菩提道上一步一脚印,踏实修行,作一名内外俱熟的行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印光大师《识别正邪》

印祖言,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类,况彼魔...

人不成熟的六个特征

人并不因为你的年龄大而成熟,也不因为你的年龄小而不...

修行的痛苦是有意义的

我们修行也很痛苦,要减少休闲的时间来听课,减少休闲...

修行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你问什么是修行,答:心平气和是修行,不慌不忙做...

【推荐】圣严法师《怎样才能成功》

人如果活在希望中,就能够产生活力;如果活在绝望中,...

境无好坏,好坏起於心

境缘无好坏,好坏起於心。愚人除境不除心,至人除心不...

只转心而不精进做功课有用吗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

学菩萨精神,走菩萨路

既然要学菩萨精神,走菩萨的道路,就必须时时立下善的...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王女的觉悟

印度波罗奈国王的夫人生有一女,肤色金黄耀眼,头发绀...

不失信于人

唐朝陆元方,曾为武则天时的大臣,为官清廉诚信。他在...

我没有时间去管别人的闲事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急冲冲地跑去找老和尚,告诉老和尚...

蚂蚁的哲学

光滑的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

【佛教词典】鼎彻

清代曹洞宗僧。号了堂。江南甘泉(位于江苏)人,俗姓...

【佛教词典】义璋

(718~788)唐代僧。夏州朔方(陕西横山)人,俗姓王...

圆瑛大师:素食与佛教、世界、人类的关系

人生日用所需,饮食为一大宗。素食、荤食,与佛教,与...

病苦后重生的感悟

提起学佛我真是好惭愧,皈依很多年了,但是从来没有真...

汝能修净土,安隐无惊疑

请看第八段:往西方得安稳。这是对多年修行的人,让他...

比丘尼发恶誓堕饿鬼

威仪庠序的阿难尊者,托着钵,行走在往舍卫城的路上。...

如何拥有健康的身体

讲《药师经》的目的,就是要教大家怎样拥有健康的身体...

通过专注跟正知来对治菩提心的失坏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不复退还而失坏因,故立定慧波罗蜜多...

【推荐】维则法师的净土思想

维则禅师(约1280-1350年),字天如,俗姓谭,永新人(...

极乐的五尘境界,都由弥陀愿心所现

境胜由来道易修,多生习气一朝休。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以平等心接受供养

在舍卫城,人们常常大事举行供养,供养佛陀亲自带领的...

我们怎样为死亡做准备

龙舒居士在这里用起兴的手法,最后落实在我们平时没有...

天人受三皈免堕癞子猪

有位天人天福享尽时,五衰现前,自知不久将亡。第一,...

计数念佛好还是用清净心念佛好

问: 用计数念佛好还是用清净心念佛好? 大安法师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