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少许奉养父母就能得到大福报

如瑞法师  2019/03/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少许奉养父母就能得到大福报

《杂宝藏经》里有一个故事,在久远世以前,古印度波罗奈国有一个长者家的孩子,名叫慈童女。虽然叫慈童女,但他是一个男孩。

长者去世得早,这个男孩就以卖柴为生来养活他的母亲。慈童女一开始每天赚两钱,随后赚到四钱,接着每天又赚到八钱、十六钱,他把这些钱一一拿来奉养他的母亲。

再后来,慈童女想入海去采宝。因为入海采宝非常危险,母亲舍不得儿子,所以就拉着他不放。此时,慈童女心生不悦,为了挣脱母亲,他用力撇开母亲的手,不小心拉掉了母亲的几根头发,但他并不知道,于是随着众人入海采宝去了。

在采宝后返程的路上,慈童女远远看到四个女孩各自托着如意宝珠,把他迎进琉璃城,于是他就在那里享受了四万年的快乐。后来他生起了厌离心,便离开了。

途中,慈童女又看到了一座颇梨城,这时候有八个玉女手擎着如意珠来迎接他,于是他又在颇梨城中享受了八万年的快乐。

随后他再一次离去,接着又到达了白银城,又有十六个玉女各自手擎如意珠来迎接他,他又在那儿享受了十六万年的快乐。

随后他离开了白银城,又来到了金城,有三十二个玉女手擎如意珠来迎接他,他便在金城里享受了三十二万年的快乐。

慈童女先后走完了琉璃城、颇梨城、白银城、金城,他又往前走,这时眼前出现了一座铁城。他心里纳闷儿:怎么会有铁城出现呢?外面虽然是铁,想来里面一定极好吧!想着想着,他便走了进去。

进去之后看到一个人头上戴着火轮,受着极大的苦。那个人一见到慈童女,立刻把火轮摘下来戴到了他的头上(其实这个时候,他已经来到地狱了)。

慈童女问地狱里的狱卒:“我怎么会戴此轮呢?我什么时候可以脱掉此轮呢?”

狱卒回答说:“如果世间有人所得的罪报和福报与你相同,那个人就会代替你,你才能脱下这个铁火轮。”

慈童女又问道:“我作了什么福,又造了什么罪,前后会感得这些果报呢?”

狱卒回答:“你曾经在阎浮提的时候,每天用二钱供养你的母亲,因此感得琉璃城,四颗如意宝珠及四个玉女,在四万岁中享受快乐。后来每天又用四个钱供养母亲,便感得了颇梨城、八颗如意宝珠以及八个玉女,在八万岁中享受快乐。接着每天又用八钱供养你的母亲,于是感得白银城,十六颗如意宝珠以及十六个玉女,在十六万岁当中享受快乐。最后每天用十六钱供养你的母亲,感得黄金城,三十二颗如意宝珠,以及三十二个玉女,在三十二万岁中享受极大的快乐。但又因为你曾经扯断你母亲的头发,所以现在感得头戴铁火轮的果报。”

慈童女问道:“有没有像我这样受罪的人?”

狱卒回答他:“在地狱里面,这样的人是不可称计的。”

意思是说,因为在父母身上犯过失而下地狱的人,是好多好多的。

慈童女听了以后,一下子就生起悲悯心,于是暗自发愿:让他们的一切苦难都聚集到我的身上吧,我愿意代他们受苦!他刚作此念,头上那个热铁轮就落地了。

慈童女问狱卒:“你刚才说这个火轮是不会自行堕地的,现在为什么会堕地了呢?”

听了这话狱卒生起了嗔恨心,立即拿起铁铲打他的头,这个时候慈童女命终,生到兜率天去了。

讲完这个故事,佛告诸比丘:“那个慈童女,就是我。”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了解到,少许奉养孝敬父母就会得到大福报,而在父母身边造作微小的不善,未来也会受大苦报的。但如果真能发起菩提心,就在我们发起一念菩提心的当下,一切的罪业都可以消灭。

因此,我们应当问问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有没有顶撞过父母?如果认识到自己有过失,就应该好好地来忏悔!

《净行品》中说:“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我们承事奉养父母的时候,应当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善巧承事,供养于佛,爱护长养一切众生的善根。

信佛,对佛也得孝,如果不孝能听佛的话吗?无始劫来,我们都在直接间接地接受着一切众生的恩惠,难道不应当以慈心护养他们吗?

佛在说法时多次强调,想让善神降临到家中,那就孝养父母吧!如果能够孝养父母,善神自然会到家中来的;想让佛菩萨降临家中,就从孝顺父母开始吧!能够孝养父母亲,佛菩萨就会降临到家中来。

可见,修学佛法是要以孝养父母为基础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在十月怀胎中,为胎儿增福改业

胎教是非常重要的,而往往被忽视。从佛教的观点来看,...

佛临涅槃 母子相见

摩耶经云:释迦牟尼佛般涅槃时,居于忉利天的摩耶夫人...

【推荐】有两件事我们非常需要去做

朝拜五台山,不是每个人都能来的,这需要因缘。不管信...

欲全孝道,当修净业

印光大师(1861~1940),陕西郃阳人,从小即跟兄长读...

布施

一个人听了因果布施的道理,对禅师说:等我有钱以后,...

千两黄金的福报

有一个青年,二十岁的时候,就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了。...

婆罗门妇害母遭自灭

昔日,有一位婆罗门,他的妻子姿容美艳,但是妇德不佳...

福报大的人怎么厌离娑婆

有些人厌离娑婆有困难,为什么他对于厌离娑婆有困难?...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若是大根基,当下就能觉悟其中道理

龙潭崇信禅师,青州人,少年时很聪明。他家的附近有一...

丰子恺放生趣闻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有名的漫画家,他去世已多年,遗留给...

不要盲信奇异的现象

佛经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出门,带了...

贫而不贪,就有很大的福报现前

贪会招祸,大家看贪字跟哪个字特别近?贫穷的贫。贫而...

【佛教词典】无为界

【无为界】 p1054 法蕴足论九卷二十四页云:云何无为界...

【佛教词典】隆睹喇嘛全书

凡三十一帙。格鲁派僧人隆睹喇嘛着。内容主要为对于显...

经营生意就是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以货真价实...

《无量寿经》之衣食自然

阿难,彼佛国土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净色身、诸妙音声...

将心比心,如果是你会怎样?

一问: 兵荒马乱的时候,幸亏老天的保佑,我们侥幸逃过...

因小失大的商人

从前有一个生意人,借给人家半个铜钱,那个人好久都没...

【推荐】从净土宗的角度,要培养对弥陀皈依的心念

若先受尽不善业果而修善者,与上相违,当知如是补特伽...

净界法师:让罪业有释放的管道

中国文化最高的就是《易经》。《易经》的根本思想,它...

净业行人如何勘验自己是否深信切愿

在临命终时由两种力量决定,一个是业力,一个是心力,...

一切都将过去!

我讲一个小故事,诸位体会一下。这个讲到国王的名言。...

学佛的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听经闻法。 听经闻法,才能够了解到佛法...

用感恩的心来过日子

每天花一点时间想想应该感谢谁。感激与内心的平安是携...

带业往生是有条件的

这个事情是这样:我们在无量劫的生命的流转当中,经历...

冒充出家人之果报

如若是为了能受人信施、或为便于利用人的善心和对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