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带业往生是有条件的

净界法师  2019/04/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带业往生是有条件的

这个事情是这样:我们在无量劫的生命的流转当中,经历过很多很多次生命的经验。有些经验是痛苦的经验,有些经验是快乐的经验。如果你经历的是一种痛苦的经验,对你临终不会构成障碍的,这个问题不大。

问题在哪里呢?我们每一次在三界流转的时候,有些是快乐的经验。这个地方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这种快乐的经验是怎么形成的呢?它先有感受。当我们跟这种快乐的人事接触的时候,它会产生一种喜悦快乐的感受。这个感受的下一个刹那产生很多的想象,你会在心中捏造很多的美好的影像出来。

当快乐的感受跟这个美好影像结合以后,带有快乐感受的影像就会带动我们对它的执取,你的心就会住在上面。住在上面的这种影像,它落到你心中的时候,会出现什么问题呢?你就会产生期待,你希望它在你未来的生命中再一次出现。那么你有所期待的时候,就会启动生死业力了。

在唯识学上说,我们生命是一个无止尽的水流,它从过去流到现在,它也一定从现在流到未来。这个水流到底是谁在推动的呢?

有两块,一个是业力,一个是妄想,尤其是那种执着的坚固妄想。

它们两个互为因缘,业力会带动你的妄想,妄想也会牵动业力。也就是说,同样念佛的人,我们有很多人临终都会提起佛号,但是有些人很成功地能够跟弥陀感应道交,有些人会被娑婆世界的业力拉回来,因为业力太重了。

诸位!带业往生它是有条件的。它必须要带一种调伏过的业力,而不是一种活动式的业力。

也就是说,你这个业力,它必须是一种沉淀的状态,经过你的调伏,而不是你的业力是很炽盛的。业力很炽盛,你没办法带它,结果业力把你带走。

所以你心中如果留下很多的这种希求有海乐方法,就是说你对三界有太多的期待,太多的希望,你心中留下太多这种美好影像的牵动,你是离不开娑婆世界的。因为这种美好经验的影像就是一种生死业力的牵动。

所以我们带业往生,你必须要把这些业力成功地把它给沉淀下来才可以。这个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修出离心,就是出离我们无始劫来沉淀在我们内心深处的这些美好感受的影像。

当我们临终这些影像浮出来的时候,它就是一种生死业力的牵动了。所以说出离心就是降伏对三界这种快乐果报的希求。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说明它的理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业果和定业能不能转?

在《地藏经》第一品里有一个问题,业果能转不能转?定...

念佛行人不能希冀的念想

若其未生净土之前,纵令授以人天王位,亦当视作堕落因...

把这些认识清楚,才会生厌离之心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

不要埋怨业障,资粮就在当下

有一次,一位中年朋友若有所悟地对赵朴老说:我现在想...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净...

修学净土难相应的原因何在

我们想求生极乐世界,前行也是数数闻思净土经论。比如...

念佛修行会使人消极吗

现在很多人对净土法门并不是太了解,看到净业行人,念...

你临终起业障那就惨了

净土宗的成败只有一句话就是你临终是不是往生,这是关...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许愿还愿呢

许愿和还愿,是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们事佛礼佛的一种方...

佛陀是如何来统理大众的

处众能伏说,远离二杂染,无护无忘失,摄御众归礼。 这...

始于立心,得于人和,顺于天道,成于勤恳

一、始于立心 立心就是立志,立下志向,心也就有了方向...

折伏现行的烦恼,化解心中千千结

所谓把佛号念好,折伏现行烦恼。不只是说你在风平浪静...

【佛教词典】天眼通

六通之一,指修得与色界天人同等的眼根,有了天眼通的...

【佛教词典】散钱

为报答神佛之满愿而奉献钱货。本指奉献予寺庙举行祭祀...

懂了这一点,便不会去害人

种子是【能生(因)】,现行就是所生的果,但是在起现...

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佛世时代,舍卫国波斯匿王有一天和末利夫人在楼阁上,...

圣严法师《如何去烦恼,得心安》

现代人的寿命比古代人长,一天走的路,看的书、写的文...

人身难得,存在着尊贵与痛苦

在我们这个肉体,现在当前的肉体是随缘的,大家知道它...

证严法师:父母应该给孩子是关怀,而不是溺爱

父母为孩子操心、担忧的情形,时有所闻!其实,父母给...

【推荐】瞋恚的习气最为害人

富贵人更容易瞋恚,稍不称心,就要发火,轻则口出恶言...

道证法师:结婚真的很快乐吗

结婚很快乐吗? 我曾经看过一位子宫颈癌的病人,她最...

在《六祖坛经》中参悟人生三重境界

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

若安心在下,四大自然调适,众病除矣

有师言:常止心足下,莫问行住寝卧,即能治病。所以者...

不精进,业障很重该怎么办

问: 弟子不精进,业障很重。 梦参老和尚答: 你自己...

观音菩萨德最优,正法名佛久证修

观音菩萨德最优,正法名佛久证修。 浩浩宏恩被沙界,巍...

魔境与胜境之分别

接手书,知宿根甚深,现行颇纯,故有种种胜境相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