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摩诃迦叶度化贫妇

2019/05/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摩诃迦叶度化贫妇

佛陀在舍卫国弘化之时,国王、臣民、出家比丘、比丘尼、菩萨大士、天、龙、鬼神,及世间无数人民,经常共集一处,听闻世尊讲经说法。

当时,佛陀的弟子摩诃迦叶常行慈悲,福惠众生,于乞食之时,舍豪富家而向贫穷人家乞食,给穷困者有种福田的因缘。有一天,摩诃迦叶独自行化到摩伽陀国的国都王舍城。

他在定中观察到王舍大城中,有一孤苦无依的老妇人极为贫困,住在街巷边地的粪堆中,老妇人在粪聚土堆挖一个洞窟,用一片小篱笆隔在洞窟外,以遮蔽自己的形体。她身体枯弱,疾病缠身,常卧在洞窟中,孤单零丁,衣食不继。

迦叶知道老妇因宿世不知布施种福田,所以今世如此贫穷困苦,又知道老妇即将命终,心想:“我今日若不去度化她,她将再也没有修福报的机会了!”

这一天,老妇人又饥又渴,有一位长者的仆人正要丢弃已经发臭的米汁,老妇人向仆人乞讨这恶臭难闻的米汁,用破碗装起带回洞窟,放在身边。此时,摩诃迦叶来到老妇人住处说道:“请多少布施我一些,你将因此得大福报。”

老妇人听到乞食的声音,便说偈言:“举身得疾病,孤穷安可言,一国之最贫,衣食不盖形。世有不慈人,尚见矜愍怜,云何名慈哀,而不知此厄?普世之寒苦,无过我之身,愿见哀矜恕,实不为仁惜。”

摩诃迦叶回答:“佛为三界尊,吾辈在其中,欲除汝饥贫,是故从贫乞。若能减身口,分铢以为施,长夜得解脱,后生得豪富。”老妇人又说:“实如仁所言,生世无功德,今在粪窟中,不净涂其身。饮食无分米,羸形而不覆,如今之极贫,施意与愿违。”

摩诃迦叶重说偈言:“母说处不悦,饥穷无以施,若其有施意,此则不为贫。若复知惭羞,此则着法衣,如母此二事,衣食为备足。世有颛愚人,俗衣宝谷多,无惭不念施,计后此大贫。惶荒设福德,可谓为希有,信哉罪福众,至诚不虚说。”

老妇人听了摩诃迦叶至诚的劝化,生起欢喜心,想到身边只有臭米汁可以布施,但实在已经腐败酸臭,还能布施供养吗?于是请问:“您愿意哀愍我,接受我仅有的酸臭米汁吗?”

摩诃迦叶回答:“你的布施可谓大善!”

老妇人听到摩诃迦叶愿意接受,就端着仅有的臭米汁,慢慢爬向洞窟口,由于自己形体裸露,不能亲手奉上,于是侧身屈背,从小篱笆上递给迦叶。迦叶接过臭米汁,倒入自己钵中,随即祝愿:“你种下布施的因,将来必能获福得安乐。”

迦叶心想:“如果我持往别处饮用,老妇会以为我丢弃,不相信我接受了她的布施。”迦叶即在老妇洞窟前饮尽臭米汁,用水洗钵后,将钵放进随身布囊。老妇亲眼看见迦叶一口饮尽臭米汁,真正相信他是为了施福与人,而接受布施。

此时,迦叶思惟:“我应当现神足通,使老妇人更增信心,获大安乐。”于是,迦叶随即没入于地,又在虚空出现,身出水火,半身以上出水,半身以下出火;又在虚空中飞腾,从东方出现,隐没于西方,南方出现,隐没于北方,作种种神通变化。

这时,老妇人一心长跪,虔敬遥视迦叶种种神通变化,生起无比的恭敬与欢喜。迦叶问老妇人:“你心里有什么愿望呢?想成为世间豪富、转轮圣王,或是四天王、释梵诸天?如果你想成就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乃至希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都可以满你的愿。”

老妇人久居粪堆,贫病交迫,早已厌倦世间各种苦恼,曾听闻天上的生活甚为快乐,于是启禀迦叶:“我愿以这微薄的布施福报,生于天上。”迦叶听了老妇人的愿望后,随即隐身不见。数日后,老妇人命终,立即投生忉利天为天女。这位天女威德巍巍,震动天地,天女的光明显耀,胜过其他天众,犹如七个太阳同时照曜天宫。

释提桓因非常惊讶:“忉利天无人超过我的光明!是什么人?有何种福德能得此殊胜报身?”释提桓因以天眼观此天女,原来是因为福德招感使然。

释提桓因即以偈问:“此女从何来?大光明照曜,譬如七大日,一时俱出现;震动吾宫殿,威德难可当,本修何福德,得来升此天?”

天女回答:“本在阎浮提,粪窟不净中,羸老兼疾病,衣食不充备。三千大千土,释迦文佛尊,次有大弟子,名摩诃迦叶。哀矜从母乞,说法我心欢,贡其臭米汁,施少获愿多。一心供福地,愿欲生天上,弃身粪窟中,来生忉利天。”

天女进而思惟:“我现在能有大福报,实在是因为前世供养迦叶尊者,如果现在以天上种种百千珍宝供养迦叶尊者,犹不能报答尊者深恩于万一。”

于是,天女带领侍女,手持天香、天华,顷刻间下到人间,于虚空中向迦叶散花,然后来到迦叶面前,五体投地顶礼迦叶。

顶礼后,合掌恭敬赞叹:“大千国土,佛为特尊,次有迦叶,能闭罪门。昔在阎浮,粪窟之前,为其贫母,开说真言。时母欢喜,贡上米汁,施如芥子,获报如山。自致天女,封受自然,是故来下,归命福田。”

天女赞叹后,即与侍从返回天上。释提桓因心里想着:“此女前世住在阎浮提臭恶的粪窟中,只是以臭米汁供养迦叶,就能获得如此殊胜的福报,迦叶尊者实在是大慈大悲!但是他只给穷困人家修福的因缘,不会去大富豪家或是大姓人家乞食,我来想个好方法,亲自去阎浮提兴设供养,希望迦叶尊者能接受,以求福祐。”

释提桓因与天后,将百味佳肴浓缩,盛装在小瓶中,下到人间的王舍大城,在巷道边搭建了一间简陋的小屋,夫妇二人隐藏天人的身相,将自己变成瘦弱的老人,弯腰驼背,步履蹒跚,家徒四壁,毫无存粮,亦无衣被等物,二人编织草席为生,现出贫穷人的样子。

摩诃迦叶乞食时,经过此处,见这两位贫困的老夫妇,便前往乞食,老人说:“我们清贫如洗,一无所有,怎么办呢?”迦叶仍然站在门口,祝愿布施得福,久久未离去。

老人说:“我们已经很衰老,靠织席为生,无能力炊事,我们乞讨了少许饭,正想食用。但听说仁者大慈愍,都是从贫困人家乞食,使贫困人有修福的机会;虽然我们穷困,但是恳切愿意将少许饭供养仁者,期望能如大众所说,因为布施供养而得福。”

老人想,天食之香不是世间饮食能相比,若是预先打开百味佳肴小瓶,其香必定被迦叶知道,而不肯接受。老人说:“我这粗弊之食不多,请以钵取食。”

迦叶随即祝愿布施者得福,并说:“施家所施食之香,普薰王舍大城及其国界。”

天食实在妙香异常,迦叶即刻入定观察缘故。迦叶刚入定,这对老人随即恢复帝释天及天后身,极快速地飞离,弹指间已在虚空,两人因为供养了迦叶,生起无量欢喜心。

迦叶入定观察,知是帝释化作贫困老人,希望因为供养而增福,既然已经接受帝释的布施,就不适宜再退还了。于是迦叶赞叹:“善哉!帝释!累劫以来,善耕种种福田,从未疲厌,现今以帝释之尊,化作丑陋的贫穷老人,下至人间积福修德,祝愿帝释将来所获福报,如影随形。”

帝释及天后听了迦叶的祝愿,更为欢欣踊跃。这时,天人以天乐来迎接帝释返回天宫,帝释夫妇实践了供养迦叶尊者的愿望,内心欢喜,不可言喻。

佛告诉阿难:“这位贫穷老妇人的布施,是一切世间人所无法相比,老妇人生活极为困苦,却能诚敬布施其仅有微少的臭米汁,获无量福,是因至诚心所感得的福报。释提桓因在忉利天,可以随心所欲享受天福,却愿放下尊贵的身分,下来人间供养植福,将来所获福报,难思难量,所以如来常宣说,布施波罗蜜为第一。豪贵的人或是贫困的人,能够如释提桓因或穷苦老妇这样知道布施修福,实在是少之又少。弟子们!应当广为宣说布施的重要,将佛法真理弘扬于世间。”

此时,天、龙、鬼神、四众弟子、比丘僧等,都兴设大福,布施供养,并回向发愿,希望一切众生皆能随喜布施,得善果报。与会大众个个生起欣乐之心,顶礼世尊,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佛说摩诃迦叶度贫母经》

省思:

修行学佛,欲解脱烦恼,乃至成就无上佛果,须具足福慧资粮。布施供养,即是积集福慧资粮之首要行持。而三宝住持世间,能使正法久住,为世间最上福田,能令众生广植福田,增长福慧,故以恭敬心、清净心、虔诚心、平等心布施供养三宝,必能获福无量。然而“布施”的真谛不在财物的价值及多寡,而是心念的真诚及恭敬,如佛所言“施如芥子,获报如山”,故知布施功德诚难思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真正明智的富贵之人

有一天,波斯匿王前往佛陀所在的精舍,顶礼佛陀之后向...

最上等的供养

佛陀游化到一座城中,城主听到释迦牟尼佛入城,知道佛...

地狱果报往往是福报大的人创造出来的

我们看世间人,有些真的是福报很大,你看他受用的资具...

60岁法师17年献血累计8200毫升

8月8日上午,身着僧服的光孝寺首座释戒成法师神清气爽...

禅师巧劝吝妇:有舍才有得

有位居士向禅师诉苦:我的妻子非常吝啬,不但对慈善事...

富了施,施了富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世人为财而日夜操劳奔波...

千万不要把福报兑换成吃穿

物理学上有能量守恒定律,这个定律在福报上也有用到。...

福慧具足的人,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一张长条桌的启示

在某次法会的因缘,担任机动组的职事,繁重而忙碌的出...

香花与臭鱼

在佛经中说到一段譬喻,一群捕鱼之人,一天,卖鱼以后...

让心房中多开几扇窗

有个男子好不容易存了足够的钱,买了三层楼的独栋房子。...

佛陀开示美色

雨季安居结束前两个星期,一个异常美丽的女人造访佛陀...

【佛教词典】随机曼荼罗

(术语)现图曼荼罗之异名。以是为善无畏三藏末世之机...

【佛教词典】五佛五身

(名数)一、常住三世净妙法身,是大日也,二、金刚坚...

追求神通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学佛修道之人追求神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稍微弄不好...

圣严法师:不要只是抱怨,要处理抱怨

抱怨是从家庭到社会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的普遍...

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问: 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净因法师答: 要想解...

师徒对情人的看法

师徒两人,无事泡茶谈天,因情人节刚过,便聊起这个话...

极乐的五尘境界,就是弥陀的三身四德

关于积集智慧的资粮,本经讲到有二种因缘:第一个是有...

不小心受伤,是否也属于因果报应

问: 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假如说一个人不...

给自己留些余地

《韩非子说林》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叫桓赫的雕...

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问: 在清理花园的时候,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救拔母亲出离生死

有一本《物犹如此》的古书,收集了许多可歌可泣有关母...

圣严法师《因果法》

接着我们来讲因果,因果是从因缘而来的。从前与后的关...

三种层次的念佛人

我们可以这样讲,从一种愿力来取代业力的角度,我们可...

人生应该做到的十件事

一:孝敬供养父母师长。 一切善法都建立在孝道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