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乐善好施德化一乡的李士谦

2021/04/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乐善好施德化一乡的李士谦

父母谢世,归心佛乘

李士谦,字子约,出身赵郡李氏,平棘县人。幼年丧父,刻苦愤读,又以侍奉母亲有孝心而闻名。在北魏岐州担任刺史的伯父李王易,对他特别赞赏,经常说:“士谦这孩子是我们李家的颜渊啊!”

当时北魏的广平王闻名纳贤,任李士谦为参军,随军谋划,深受广平王的赏识。后来,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官,守丧时伤心得形销骨立。

服丧的日子结束后,李士谦将自己的房子作了佛寺,独自到学舍里精研学业,博览群书,孜孜不倦。虽有州郡官员敦请出仕,朝廷王侯征召多次,士谦辞而不受,婉言谢绝。

隋朝建立后,李士谦矢志终身不做官。归心佛乘,隐居乡间。

乐善好施,德化一乡

李氏家族庞大,每到春秋祭神之日,必相聚狂欢,无不沉醉在一片喧闹声中。

他们曾聚集在士谦家里,士谦将丰盛的饭食亲自送到客人面前,但他先呈上黍米,并对来客说:“孔子称赞黍米是五谷之长,荀卿也说吃饭应称吃黍米,古人所推崇的东西,能容许我们违背吗?”。

来客老老少少都严肃起来,回去后相互议论说:“见到了真正的君子,才知道我们这些人的浅薄啊!”

士谦知道后,却责备自己说:“被人疏远的程度怎么到了这个地步!”

士谦家里十分富有,但自己却处处节俭,把救济别人作为自己的义务,常常致力于救济施舍。家乡有无力办丧事的人家,士谦就赶过去,缺多少供应多少。

有兄弟间分财产不均,以致互相诉讼的,士谦听说后,就拿出自己的财产,补给分得少的,使他和分得多的相等,兄弟惭愧恐惧,相互推让,终于成了善人。

别人的牛闯进他家田里去,士谦把它牵到荫凉处饲养,比主人饲养得还好。

望见有人偷割他家的庄稼,他就不出声地躲开。他家的僮仆曾经捉住偷他粮食的人,士谦安慰那人说:“穷困使你这样,再没有责怪你的道理。”叫人马上将其放了。

后来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借贷给同乡人,正赶上收成不好,借贷人家无法偿还,都来表示道歉。

士谦说:“我家的余粮,本来就是打算救济用的,哪里是为求利的呢!”

于是叫来所有的借债人,为他们摆设宴席,当着大家烧了借契,说:“债了结啦,请不要放在心上了。”让大家放心离开。

第二年大丰收,借债人家争着来偿还,士谦拒绝了,一点也没收下。

有一年又遇上饥荒,很多人都死了,士谦又拿出他家所有的钱,买来米做成粥供给那些受饥饿的人,依靠他而生存下来的人数以万计。

士谦还将那些饿死人的尸骨收集起来埋葬好,没有漏掉一个。到春天,又拿出粮种,分给贫穷人家。

赵郡的农民都非常感激他,抚着自己的子孙说:“你们都是托李参军的福啊!”

有人对李士谦说:“您的阴德多。”

士谦说:“所谓阴德是什么?就像耳鸣,只有自己听到,别人都不知道。现在我所做的,您都知道了,哪里算什么阴德!”

万人送葬,妻继遗志

开皇八年,李士谦逝于家中,享年六十六岁。

赵郡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无不痛哭流涕地说:“我们这些人不死,反而让李参军死了!”参加送葬的百姓有万余人。

同乡的李景伯等人认为,李士谦道德高尚闻名于田园乡间,就将他的言行整理成文书,请求尚书省给李士谦一个谥号,事情最后没有办成,于是他们给李士谦墓前立了一块碑,以颂其德。

李士谦的妻子是范阳卢氏,很有妇德。在她丈夫死后,没有接受一点别人给她的馈赠,对父老乡亲说:“士谦一生喜欢施恩予人,现在他虽人已去世,但我怎能违背他的志向呢?”并继续救济穷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死后如何才能把财富带走

按: 很多人在命终的时候都想把今生拥有的一切带到后...

佛教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吗

曾经有一个去过非洲的人问我,佛教是否是逃避现实的避...

如何在布施中达到三轮体空

修布施,最重要的是了解三轮体空的道理。三轮乃指:布...

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

你是月光族吗?你是否认为钱只有花掉了,才是自己的?...

尽物布施,得福增多

布施破悭吝,乃六度菩萨行之首。布施有种种利益,诸大...

布施的原则和功德

《毗耶娑经》特别提出讨论了布施的原则和功德,也就是...

信仰的虔诚与否与贫富无关

( 导语: 不论世俗之中还是在佛门里,人们通常都会看...

念头一转,福报就可以变为福德

有些初发心的菩萨很执着,会产生很多疑问,佛陀既然让...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水多不饮

常常有人说,我们是凡夫呀!那有资格学佛,学佛的人必...

一丝星火,终成燎原之势

唐代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十五岁出家,十八岁时前往...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的故事

有位名叫善住的天子,经常游戏于亭台楼阁中,享受天上...

蝇头蜗角,迷人心志,世出世法,两皆亏负

【原文】 余母舅金赤城守赣州,因入觐归家,夏感疟证,...

【佛教词典】对治悉檀

(术语)四悉檀之一。如为破常见说空教,为破断见说有...

【佛教词典】正勤

云何正勤?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

临终接引愿对我们非常重要

勤修我皆接引愿,亦称临终接引愿。这一愿表达的是:十...

送水喻

从前有一个村落,距离国王居住的城里有五由旬远(一由...

拒绝血池的哀鸣

26岁那年,我断绝了肉食。 本人专业动物学,可对这三...

在世间,唯一有意义的事便是修行

江南的冬忽然来临,干燥而寒冷,人们纷纷口鼻上火,这...

同样一句话,就有着不同的结果

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因为父母、师长、朋友...

慧律法师《说僧尼是非过恶犯无量重罪》

时常会听到有些出家僧尼、在家居士或者社会人士,喜欢...

【推荐】想趋吉避凶,就要调伏欲望

儒家思想认为什么是好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启...

从不遗失物品的妇人

过去有一个妇人,常常很自信地说:我不会遗失任何东西...

五欲中哪一事为最妙

往昔,佛陀游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毗...

无力浮起,不妨下沉

前几天看《动物世界》,有这样一组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

佛教的因果思想是「三世两重因果」

业力的转变他都是在死亡到来的时候才算帐的,就像我们...

佛法解决人生三大问题

人生所要面对的有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对于每一个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