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技能与家财

2011/05/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从前印度南面海边,有一个名叫那梨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以采收珍珠和种植檀香为生。

那梨国里有一家,只有兄弟两个人,因为父母亡故了,便想把家产分了,各自为生。他们家里还有一个叫分那的奴仆,他虽然年纪轻轻,却生得精明能干,举凡生意上的往来、买卖以及到海里采贝取珠等,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没有一件不精通。

两兄弟做了如下的决定:把家里所有的财物,毂结算为一份;分那则被当做另一份家产,兄弟两人便用抽签方式决定谁得到什么。结果,哥哥分得家产,弟弟抽到分那。弟弟只好领着妻子儿女,空手出来。

当时,那梨国又正闹饥荒,弟弟只分得分那,正没法维持生活,忧愁万分。分那便对主人说:“您不要烦恼,我有办法,不出一个月,一定会使您的财产超过你哥哥。”主人就说:“如果真能如此,我们便不再留你为奴隶,使你成为自由身。”

于是,夫人将一些自己的珠宝,拿出来给分那作本钱。正好当时潮水上涨,城里的人纷纷到海边捡拾潮水冲上来的木头,好拿回家作为柴火烧。分那拿着夫人的珠宝,走到城外,看见一个乞丐身上背着一捆柴火,这捆柴里,有一种叫牛头栴檀香的,可以治重病,一两价值一千两银子,而且是稀罕的宝物,不可多得。分那见了,知道乞丐是个不识货的,便拿了二两银子,把它买回来,回家后切成几十小块。

有一个富翁得了重病,急需这种牛头栴檀香二两来合药,但是,却到处都找不到。后来分那知道了消息,就拿了二两去,果然得了二千两银子回来。以后,慢慢地把牛头栴檀香卖完,所卖的钱不计其数,使得弟弟的财富超过哥哥的十倍以上。主人感激分那的恩德,也遵守诺言,还给了分那自由之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钱怎么来的,就会怎么去

上次师父讲了一句话:很多东西都有个定数啊。这就是天...

真正明智的富贵之人

有一天,波斯匿王前往佛陀所在的精舍,顶礼佛陀之后向...

功名富贵如何能求得呢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

有三种钱花得越多就赚得越多

世界上有三种钱非常奥妙,你花得越多,就赚得越多。这...

大安法师:为何富贵学道难

问: 《四十二章经》中佛说二十难中有富贵学道难。佛...

荣华富贵不是争来的,是积德来的

中国古代传说每年过小年的这一天,灶神要上天,而除夕...

股神巴菲特:我为什么要捐掉99%的财富

2006年,我曾作出承诺,逐渐将我持有的所有伯克希尔哈...

只有精神财富才可以真正依赖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学佛或信仰佛教,就意味着要放下...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与丈夫合不来的原因和解厄之道

纪晓岚的外祖母曹太恭人,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沧...

无明的产生

一个禅师在讲禅:禅可以断除人的无明烦恼。 这时有一...

真正的友谊,不是花言巧语

傍晚,一只羊独自在山坡上玩,突然从树木中窜出一只狼...

在娑婆世界念佛,极乐世界房子就都有了

你看这个妙因妙果吧。对这桩事情,《净土圣贤录》都有...

【佛教词典】琰魔天

(天名)Suyāmadeva,裁断一切众生善恶业之天。三昧耶...

【佛教词典】视篆

(术语)篆者印也,禅林之法入住持所时,有捡视寺印之...

本焕老和尚:讲话的是谁

大家看到本焕也不打香板,也不站着讲话,要坐着讲话,...

如何为去世的父母眷属超度增福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

教育小孩要讲三世因果

教育小孩要讲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

修行人必知十要

1.修行人,戒淫心, 淫是六道轮回根。色如毒药迷心性...

香菇的营养成份

香菇是一种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是四季可食的美味佳肴...

「阿弥陀佛」这四个字的真实义

接着再看第二点,是约着众生。这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

念佛人断气后遭遇违缘能往生吗

问: 末法众生若命终、未命终,家中眷属即为其穿衣,...

修学佛法需要经过的四个阶段

一个人修行佛法的过程,大概都需要经过四个阶段,我们...

出水莲花自清净——记著名高僧惟贤长老

山城重庆,由于经常雾气氤氲而素有雾都之美誉。长江、...

度四流者为作桥梁,趣彼岸者为作船筏

【度四流者为作桥梁。趣彼岸者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胜...

道证法师:检讨修正自己的菩提心

讲到菩提心,净土宗祖师省庵大师有一篇《劝发菩提心文...

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今天我们学习《净行品》偈颂的第一〇七愿: 入其家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