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慎言

2012/03/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去年冬天,一个安徽的朋友送给我一只山里的小墨龟。整个冬天,它处于冬眠状态。春天来了,小墨龟慢慢地舒展头尾和四足,我轻轻地称它为:“乖乖”。它似乎听见什么,然而缩藏其头尾四足於甲壳,好似众生收摄眼、耳等六根而不为外界六尘所危害,以警戒修行者应自行摄心,除净妄想,不令魔障等所侵。

看着可爱小墨龟的神态,想起一位法师说过的一则典故:过去世时,於阿练若池水边有二雁与一龟为友。后池水干涸,二雁互相议言:“今此池水已干涸,大家皆不能於此住,而龟亦必须迁移,或可请龟衔一木,我等各衔一头,将龟载至大水池处。最重要的事,请龟於衔木时,绝不可开口说话”。於是,二雁带着龟凌空而去。经过一聚落,无数小孩见此情形,大声发言:“二雁衔龟去了。”龟听后,生嗔道:“干你何事?”龟一开口遂从空中坠地而亡。龟以不慎言而遭遇横祸,此喻警戒慎言之要。而凡夫愚顽,常以不慎言而遭口舌之祸。

默默地看着小墨龟,想起人的脸孔上,有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两个鼻孔,却只有一张嘴巴,这奇妙的组合,蕴涵着很深的意义。一张嘴巴,如果不节制管理,一生危害自己,伤害别人。众生若能自行摄心,戒祛三毒,而更能自觉,或许自己的人生观将有所变异。

佛经为四众防非止恶提供了大量有关慎言的座右铭。《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说:“护口未曾犯失,不可之言不加人物,语常如法,非义不出。”如法是合于事理的意思。在《优婆夷净行经》上告诫佛门弟子道:“舍无义语,位于义语。”无义语是悖理无益的话。因为佛教认为“无义语”是一种恶习和罪过。而《虚空藏经》对此作了更为具体的诠释:“不作此语会他起嗔,不作此语令他起恼,不作此语令他无智,不作此语令他无益,不作此语令他无明。”无明是指愚痴,愚昧。《海意经》也指出:“无衰弱语,无粗犷语,无炽然语,无不实语,无贪顺卑下语,无下劣语,无覆藏语,无嗔害语,无动乱语,无戏剧语,无对面斗诤语。”衰弱语是委靡不振的话,粗犷语属粗野的言谈,炽然语指激烈的言辞,戏剧语为嬉戏轻浮的谈吐。《虚空藏经》的格言是针对人际关系说的,《海意经》的格言则侧重于个人修养。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付诸修持呢?

《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教导我们须“善知时节,随顺而说。”知时节犹合时宜,当说则说,不当说不说,不要贸然轻率开口。《优婆塞戒经·自利利他品》中有“十六说”为慎言修持提供了恪守规范:“凡有所说,具十六事:一者时说,二至心说,三次第说,四和合说,五随义说,六喜乐说,七随意说,八不轻众说,九不呵众说,十如法说,十一自他利说,十二不散乱说,十三合义说,十四真正说,十五说己不生骄慢,十六说己不求世报。”时说亦即知时节,次第说是说话有条不紊,和合说是综合概括地说。“这十六说无一不与心灵修养和思维活动密切相关。如随意说,则要求不作无义语,有则言有,无则言无。这也即是《自在王菩萨经》卷下指出的“深心净故,口业皆净。”深心指内心,心灵深处。这里告诫我们“言为心声”,先求心净而后才能做到言净,如心浊则言必浊。无论如何巧饰,一个人的言语总要反映出其内心的思想感情,反映出其品德操守。因此言语修养的根本还在于内心修养。这是说品德修养决定言语表达,须知言语表达又将反作用于品德修养,请认真诵读一下《佛遗教经》:“种种戏论,其心则乱……当急舍离乱心戏论。”随心所欲,不辨是非或自相矛盾的言论,乱言乱语,信口开河,能使人内心嚣动不安。慎言的实质是一种精神修养,君不见《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九中的开示:“若离虚诳语,得圣自在智;常乐谛实言,灭虚妄众苦。”圣自在智是超脱无碍的智慧。谛即真、实。所以慎言离不开修行。《续高僧传》卷七《无名传》指出:“能行说为正,不行何所说?若说不能行,不名为智者。”能够修行而去说,才是正道,不能修行有什么可说?如果说的不能行,不能称为智者。佛教徒将微妙的真理视同真金,而巧舌如簧,花言巧语如同瓦砾一样卑微。所以历来高僧大德将慎言看作持戒之要务。

嘴巴,可以是吐放剧毒的蝎子,令人生畏远避,也可以象柔软香洁的花苑,散发清和喜悦,为人间邀来翩翩的彩蝶。留一张口,说赞美的言辞赞美天地,赞美所有的人……。赞美,象雨后的彩虹,黑夜的荧火,虽然是惊鸿一瞥,却是久久的激荡回味!《吉祥经》就说:“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为我们的嘴巴洒几滴馨香的甘露吧,让我们的言行种几棵芬芳的树吧!让它行列井然,终日咏呗乐,生活在美妙的欢乐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为了自己的好运,请注意自己的言行

有的人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切要靠自己努力打...

尊重他人的秘密,务必要守口如瓶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保存自己的秘密,也要尊重他人的秘...

憍梵波提尊者——受天供养第一

憍梵波提,此云牛呞。宿生为牛,食已转哨,故受此名。...

都是归于你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忽有一个婆罗门愤怒恶...

不要去找善知识的毛病

我们末法众生由于烦恼重,烦恼重的根本就是我执,我执...

三位僧人的神奇事迹,原来佛菩萨就在我们身边

没有慧眼,可不要乱说话。读了下面的文章就会知道,奇...

让敌人变成朋友

有一位女基督徒说,她虽然信主,但她很恨她大姊,彼此...

明白佛法的人会谨慎言说举止

明白佛法的人会谨慎言说举止,害怕造恶因、误导人,故...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给生命一个助跑的过程

在高原的上空,常常可以见到秃鹫在翱翔。秃鹫又叫座山...

生存没有绝境,只看你肯不肯

大海边,一家渔民陷入了绝境之中。严冬来了,海风掀翻...

阿难陀尊者-多闻第一

出家的因缘 当我执笔要写下阿难陀尊者一生的事迹时,...

饮食无度者得饥渴咽病的现世报

地藏经上有一句话,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就是说...

【佛教词典】慧严

(363~443)南朝刘宋僧。豫州(安徽)人,俗姓范。十...

【佛教词典】如来藏

(术语)真如在烦恼中,谓之如来藏,真如出烦恼。谓之...

人能百忍自无忧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脾气粗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有...

发光的手指

佛陀在世的僧团,名为「六和僧团」,何以称为「六和僧...

华严四祖清凉澄观大师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其中一...

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有时,动物界也会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有一个狩...

宋代高僧遵式法师

几乎每一位高僧大德,常讲到说他的弘化事业,能够教化...

如何获得佛法正见

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作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

梦参老和尚: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在还没有开讲《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之前,我先跟大家...

「前念不生,后念不灭」是什么含义

问: 六祖大师曾讲过一句前念不生,后念不灭的含义,前...

人生世间纵获高寿,亦瞬息即过

【原文】 人生世间,纵获高寿,亦瞬息即过。倘不自勉力...

【推荐】菩提心是一切诸佛成佛之种子

发菩提心是佛教常用术语,全称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婚姻的美满之法

有一个女众结婚十年,她觉得生活一向挺安逸,挺好的,...

【佛学漫画】佛家八吉祥的奥秘

佛家八吉祥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