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孔子拜师的启示

2012/05/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孔子拜师的启示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享有极高威望。然而,孔子并没有因国人的极力推崇而骄傲自满,而是更加谦虚谨慎。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谓能者为师,无分长幼,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而成就了万世师表的美名。

孔子跟苌弘学过音乐,跟师襄学过瑶琴,还跟老子学过《周礼》。在当时,苌弘、师襄这些人的名声远在孔子之下,孔子却向他们虚心请教,取长补短,真是不耻下问。

难能可贵的是,孔子还向孩童学习,并且拜他为师。《三字经》中说“昔仲尼,师项橐。”这项橐年仅七岁,眉清目秀,非常可爱,是鲁国的一位神童。项橐无师自通,从小就特别善于观察周围的一切,观察自然,观察人物,凡事喜欢问个为什么,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

孔子听说东南沿海一带,百姓虽然淳朴,却个个颇有学问,于是决定率领弟子们走出书斋去游学,感受一下当地人的聪明程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孔子赶路时看见路边有个农夫,正在那里锄地,孔子就下来问农夫:“你锄地这么忙,知道锄头每天要抬起来几次啊?”农夫一下子怔住了,其实这个问题也很无聊,农夫哪有闲工夫去统计这些呢。

这时过来一个孩子,就是项橐,他说:“我爸爸年年种地,当然知道锄头每天抬起来多少次了。你只要出门就坐马车,那您一定知道每天马蹄提起来多少次了?”孔子无言以对,被反驳得瞠目结舌。孔子觉得这个孩子真是聪明,决定考考他。于是二人约定,互相出一道题,互为应对,谁赢了谁当老师,而且要行拜师之礼。项橐答应了。孔子就说:“天地人为三才,你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有多少五谷?”这道题按理是无解的,谁知项橐张口就来:“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庄稼那时候都是种一茬,要休耕,没有后来的双季稻。孔子十分震惊,他觉得自己挑不出项橐一点毛病。

轮到项橐出题了,他问:“人有多少根眉毛?”这个还真不好回答,孔子只好按照刚才的约定,要拜项橐为师。但项橐突然扑通跳到路边的池塘里,沐浴了一番,因为他说沐浴后方可行大礼。等他折腾完了,孔子设好香案,恭恭敬敬拜项橐为师。孔子赶紧和弟子打道回曲阜,再也不敢到此地游学了,因为一个孩子就让孔子很尴尬,出师不利呢。后人封项橐为“圣公”,因为他是孔子的老师。

神童项橐,估计就像王安石笔下的仲永一样,因为教育没跟上,成年后学问平平,最终泯然众人矣。如果孔子慧眼识才,把项橐带回曲阜悉心培养,说不定也能成为孔门的著名弟子之一。如果毕竟是假设,项橐虽然未成大器,但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却成为一段佳话,所谓能者为师、一字之师就是这道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道尊严,受人敬仰。但是师者也不是万能的,为人师者也需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如此方不至于误人子弟,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孔子的地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做国学老师,算不算学习外道经典呢

问: 末学是受过五戒的佛弟子,想去学习国学,做个国...

「华严九心」说颜回

在佛法的修学中,寻找善知识并如理依止,成为入门一件...

印光大师的受戒师父印海律师

光绪八年(1882)农历十月,陕西兴安府(今安康市)双...

邪的一定要远离,现在假冒的越来越多

问: 请问,有的寺院的法师要求居士只到他的寺院,只亲...

每个遇到的人都是你的启示

爱与你相遇的每个人。每一个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启示。你...

从龙树菩萨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在佛教的历史上,从印度到中国,对弘扬大乘佛教贡献最...

体悟病的价值

人食五谷杂粮焉有不生病之理?人病了,经过医治之后,...

成为一棵大树的五个条件

一、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一个条件:时间 没有一棵大树是树...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注音版】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若能作不净观,欲火当下冰消瓦解

古时候,长安百姓热衷斗蛐蛐。有三名年少英俊的兄弟,...

怀孕时,诵这部经对孩子非常好

我们全家刚刚从马里兰州搬到万佛圣城附近,由于我学佛...

真如自性才是真实的

有一次,佛陀在祗园精舍为诸比丘说法的时候,有一个梵...

宽容的故事

当时佛陀在世时,有位阿阇世王,为了夺取王位,害死了...

【佛教词典】说四依

(名数)佛说法之四依也。依四种之密意而说法,真谛之...

【佛教词典】善法

【善法】 p1137 瑜伽三卷九页云:略说善有二种义。谓取...

为临终的病人指一条路

宋代有个荆王夫人也是站着走的,有人神游极乐世界,还...

三身佛

众生成佛时有三身,称为三身佛,三身佛分别为法身佛、...

人做事,不要让事做人

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这也是...

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最愚痴的行为

问: 人的容忍量有其极限,如果对方经过重复纠正还无法...

度众生苦,一切要从利他的角度出发

我们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过去业报所感,要追求幸福,不...

佛像为何还要开光

问: 佛像为何还要开光? 正如法师答: 改革开放后,...

有愿往生而念佛未切,能否往生

问: 净土法门实在稳当,但有愿往生而念佛未切,又没...

人生起起落落,佛法让我重生

10年前,我曾信仰过其他宗教,同时也接触了传统文化,...

学会面对失去,才能从失去中获得

在巴勒斯坦有两个湖,相同的是:这两个湖的水源是来自...

圣严法师: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

所谓「欲乐」,是因外界刺激而得到短暂的快乐感受。然...

【佛学漫画】修行还有职业病?

修行探索生命真相,本来就是每一个生命的本分事,它并...

不是你想修行,就可以修行的

《阴骘文》,印光大师非常重视这篇文章,它讲到文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