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食存五观

2010/09/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智度论云:此食垦植收获,舂磨淘汰,炊煮及成,工用甚多。量彼来处者,僧祇律云:施主减其妻、子之分,求福故施。凡受食时,当作此观。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藉着受食来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养吗? 毗尼母律云:若不坐禅诵经,营三宝事,及不持戒,受人信施,为施所堕,则不宜受食。德行若全,则可应供受食。凡受食时,当作此观。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谨防心念,远离过失,对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瞋心。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将所受的食物,当作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

五、为成道业,故受此食: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饥饿,体衰多病,难成道业;但是如果贪多,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 吃一顿饭要把它与佛法结合在一起,能如此,即使硬如钢铁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化。因此,佛门中过堂有一语:"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阿弥陀佛是谁?为何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转自腾讯佛学) 南无阿弥陀佛! 各位腾讯的网友们,...

得悟人正宜往生净土

【原文】 或问:某甲向修净土,有禅者曰:但悟自佛即已...

现代居士学佛多年,为何没得到佛法的利益

现代居士信仰的淡化,虽然学佛多年,却没得到佛法的利...

圣严法师《何谓修行》

修行就是彻底改变自己的习气, 让自己做一个有理性、...

居士在寺院挂单应注意的事项

居士住在寺院修行,在佛教中称为挂单。这也是从行脚僧...

【推荐】观世音菩萨

《一》前言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

僧人托钵行脚的含义

托 指出家僧以手持钵,乞求布施。佛陀制定托钵,令出家...

毁击神像与塑造神像的两种过失

【原文】 僧有毁击天神,自谓崇正辟邪,此讹也。如来说...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莲花在佛教中表示什么?

在佛经中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

天台宗传法仪轨

一、迎师 传法时至,鸣钟三下。诸师及观礼随喜者齐集法...

【打禅七】与【打佛七】的异同

打七是佛教主要修行方式之一。七指时间,以七天为一周...

皈依是什么意义

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

【佛教词典】求利益

【求利益】 p0696   瑜伽八十二卷十六页云:求利益者...

【佛教词典】大宋僧史略

《大宋僧史略》,三卷,简称《僧史略》,宋代释赞宁(9...

佛陀有烦恼吗

有信者问赵州从谂禅师:佛陀有烦恼吗? 赵州:有! 信...

心清净了,智慧就来了

大家知道《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他法力高强,一个筋...

每天进步一点点

香港海洋公园里有一条大鲸鱼,虽然重达8600公斤,却不...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大乘佛法把所有的智慧,尤其天台宗把所有的智慧分成空...

《地藏经》是什么样的境界

《地藏经》的当机众全是大菩萨示现 如果你念地藏王菩萨...

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

古语说:观德于忍,观福于量。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

以正面的心去回应痛苦

现在很多人会需要面对很多的痛苦。而大多数人在面对痛...

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

接手书,所言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执则成病,...

截流大师:念佛必须具备真实信心

一、要信得心、佛和众生都没有差别,我是没有修成的佛...

由于这个善因,感得九十一劫没有病苦

舍药材以拯疾苦, 就是修善的一个科目,要布施药材来帮...

放下执著本性自现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

施舍的树

一棵树很喜欢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经常在树下玩,有时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