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由于这个善因,感得九十一劫没有病苦

大安法师  2020/06/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由于这个善因,感得九十一劫没有病苦

“舍药材以拯疾苦”,就是修善的一个科目,要布施药材来帮助、拯救那些生病的人,解除他们的痛苦。那么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一共有一万种树、八千种草、七百四十种杂药、四十三种杂香、一百二十一种珍宝。这些都是可以救济人类的。那这些数量的概述,都不是一般人所能知道的。这是佛的五眼圆明,现量见到的一种情形。

那对于生疾病的人,当务之急给他的帮助就是药材。以这个药来救济人,是布施;以药方来帮助人,也是布施。对于贫穷的人,你作为医生不要去计较利润。穷人看病,你就不要去收他的钱,或者少收他的钱,这就是布施;劝他人不要卖假药,这也是布施。

所以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总之要存一个救人的善心。谈到这里我们都很感慨,现在社会上普遍觉得看病难了,昂贵呀!很多医院都是靠卖药来收取钱,看到病人来,就想怎么多开点药出去,奖金就多呀!所以一般的人都看不起病了。

自古以来,“不为良相,即为良医”,这个医生职业,是最具有道德感的一个职业。你能够存善心去作济病救人的事情,那真是积善立德的很好的机会。如果看到病人,就把他作为赚钱机会的话,那那个丧失道德,这个罪过也是无量无边了。

那么谈起疾病,可能现在大家都是很关心了。现在最跑火的都是医院,看病都排长队;各种保健药物都是很时尚。这说明五浊恶世末法的时候,人的疾病是越来越多。这越来越多,是来自于我们的烦恼越来越重,我们的业障越来越重。再加上生态的失衡,各种东西的污染,以及我们身心的不平衡,所以疾病越来越多,怪病越来越多。再加上福报越来越浅,这个良药也越来越减少。

或者现在没有这些良药,就人造一些东西。但人造的东西,这个药,就有问题了。再加上病人很多,要的药量很大,原来传统社会可能是很多工序作出来的,他可能就省了很多工序。可能一些人工作成的东西,他都辅助一些机械的批量的生产。所以这个药的力量、治疗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一方面,药的种类越来越少,它的药力也越来越浅:所以这个治病就显得更难。

就说小孩子出痘(痘疹),它在古代是没有的。从魏晋之后,曹魏、晋代以后才有小儿的痘疹。这个能伤害人的“箭风”,由邪风导致的病,也是清代顺治末年之后才有的。所以中医就谈到:春天你要回避那些青风;夏天回避那个赤风;秋天要避开白风;冬天要避开黑风。这些风一旦你碰上了,就会生病。这箭风都是顺治末年以后才有的。

到了清代的时候,安士居士讲,最近出生的婴儿还有一种奇怪的病,就是出生的婴儿两颊里面肿起来,疼痛,就里面有一个硬块。那两颊生硬块了,就妨碍这个婴儿去吸奶。吸不进去,这个婴儿就有常常啼哭的一种病症。如果你不及时地去处理好,他奶都喝不下去,可能很快就会死亡。

所以一种治疗的方法,就是要割开。割下的那个肿块,它的样子就像“螳螂子”(螳螂下的那个子)。所以就用这个作为病的名称。那么把这个剖开、拿掉之后,他才能够恢复健康。否则一两天就会死亡,这是以前都没有的。

再看这个福报,在一万年以前,乃至于就在佛陀在世的时候,水的味道都跟奶酪、牛奶一样的有营养。现在我们的水都是越来越寡薄,营养越来越少。

这个“耆婆”,耆婆就是频婆娑罗王的儿子,他是阿阇世王同父异母的弟弟。耆婆,他精通医学。耆婆在世的时候,还有一种“药王树”,这药王树能够照见人的五脏六腑,就好像我们现在的X光,可以照见五脏六腑。

那就在明代的时候,那个上品的人参都能够像人的形状。那个营养价值极高,其价格也只是跟白金的价格相等。但是到了清代早期,这个人参的价格就比白金高了四到五倍,而且这个人参的味道以及它的营养,还反而不如以前。

这都在反映:在这个减劫的时代,这些福报越来越低,药材的这个治疗效果越来越差。那到了五千年之后,人的平均寿命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小三灾的第二个灾,就是疾疫灾。

疾疫灾就是瘟疫流行,死亡的人数多,大量死亡。那时已没有药材了,也治不了那个病啦。那么要经过七个月零七天,这个疾疫灾才能够终止。

那个时代已经连甘蔗都吃不到了,糖、盐都没有。那那些中药就更没有,像人参、茯苓、肉桂、附子这些中药材都找不到了。熟地、大黄这些都没有了。可见这是我们未来惨淡的前景,我们要了解。

《婆沙论》里面说为什么我们要舍药材来帮助疾病的人呢?这就是善的因。如果一个人以一个“阿梨勒果”,就是一个果实,那也不一定非得是阿梨勒果不可,就是以这个来代表其他的果,这个果有点治病的功能,比如梨、苹果这些,能够去布施给一个生病的比丘,就以这样的善因,在未来的轮回当中,绝对不会遇到疾疫灾。

那么我们如果生病了,我们要思惟,它不是无缘无故的。生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一定今天生病发烧,就是今天的原因导致的。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甚至可以追溯他多生多劫的那种业因。

那么佛典里面对这个常有描述。比如《大方广总持经》上说:“为什么今生会没有眼,成为瞎子?这是宿世以那种恶毒的眼睛去瞪、去恶视那些发菩提心的人,就得到无眼报;以那个恶毒的语言,诽谤发菩提心的人,今生得到无舌的报。”没有舌头:哑巴。

为梁武帝原配而著的《梁皇忏》里面谈到,今生喑哑:“为人喑哑,诽谤人故。”今生说不出话,是由于往世诽谤过人;今生身材“短小”,是由于“轻蔑人”;今生为人又丑又黑,是“遮佛光明故”;今生身上生种种“恶疮”,是前世“鞭挞众生故”。

《妙法莲华经》也谈到,今生有水肿的毛病,或者很干瘦,或者全身酸痛,甚至长满癞疮、痈疽,这些病都是业。这种病人都是往世诽谤过《妙法莲华经》,才得到这样的罪报。

可见我们生一种病,必定会有一个导致这个病的原因。从这来看,我们行善,来布施药材,这是帮助他已经生病之后的事情。那么进一步劝他不要“造恶业”,这是帮助于他没有生病之先。

这里要注意了,我们说中医也讲“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下等的医生治已经生起的病。已经生起的病,你去治,一定要药物。那无论是针灸、药物,是药三分毒,收拾残局总是不那么完满。但是上等、高明的医生,在你病没有起来,萌芽状态,就给你解决掉了。

这个扁鹊,大家都很赞叹他。他用针灸、药物、望闻问切能够起死回生,都赞叹他是高明的医生。但扁鹊有一次对别人说:“你们都搞错了,我的哥哥他才是最高明的医生。”扁鹊说:“我是治已经生病的病人,我的哥哥是治未生起病的人,是上医。上医治病在萌芽状态,常常不被人了知,所以没有知名度。我这个下等的医生,由于你已经生了病啦,就给你治好了,你们都认为我了不起。”恰好是颠倒的。

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布施药材的人,劝他奉行圣人的教化、不造恶业,这就“救于未病之先”。这就像孔子所说的。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就是我料理案件,公平判案,跟其他人一样;但进一步的,我要作到的是使老百姓没有诉讼,就不起争吵、斗争。那就更高了。这样,那就是治已病和治未病“并行不悖”,才更好,就是这个本、末同时治。

那看这个布施药材得到的果报。第一个是“多劫无病”。在佛的十六弟子当中,有个薄拘罗尊者。在《阿弥陀经》里面也有他,列的十六位尊者之一,又叫善容,他是寿命第一。活了一百六十岁,寿命第一。他就是有福报,结果是感得五种不死:放在火上去烧,不能死;放到水里去煮,不能死;抛到河里面,不能淹死;抛到河里面,最后被鱼吞到它的肚子里面去,也不死;这个鱼呢,被人抓到了,被渔民捕捞了,就剖开那个鱼腹,结果那个刀把鱼的肚子给剖开之后,这个婴儿还没有死。

薄拘罗尊者感得五种不死,他这种神妙。这就福德很大啊!福大的人就是这样的情况,怎么弄他都不会死。这是由于他在“毗婆尸佛”那个时候,这是在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佛,那个时候他本来是一个贫穷的人,他见到一个比丘有头痛的病,这个穷人就发了“至诚心”,以一个“阿梨勒果”布施,这个比丘的病就痊愈了。由于这样的一个善因,感得九十一劫以来就在天上人间,就常常没有病苦,寿命很长。

这里谈到布施有病的比丘很有必要。这个没有出家的人,就是世间之人,当他年老生病的时候,他还有妻子、子女在病床前照料。唯独出家以后,比丘、比丘尼年老生病了,“举目无亲”,所要求的东西就比较缺失了,这时候是最为凄凉的时候。所以经典说:供养生病的比丘,其福德就最大了。

现在政府也在关心这个事情,医疗保险问题可能也会恩惠到出家人这里。那些出家的比丘也常常想:那些大和尚可能年老了没有关系,那那些没有什么法缘的年老比丘常常就没有人照看。是有这个情况。

所以我们寺院、丛林也要关心这些年老的比丘。一定要让他老有所安:要让他有治疗费用的报销;生病的时候要派净人或者沙弥去照料;往生的时候要去助念;助念完了要如法的荼毗;要安放好他的骨灰到海会堂。这些关怀,让他住好。对年老的比丘安顿好了,才会让年轻的比丘感觉到能够安心办道。因为年老的比丘,也就是我们的明天了。一定要安置好。

佛经里面还有很多好的药方、神妙的药方,就是由佛陀来告诉我们,你怎么避免一些疾病。这里提出预防、杜绝九种病的神妙之方。我看大家可以如法地去实践,也要叫他人去实践,也要随喜、赞叹,我们身体才会越来越健康。

所以无论是恶疮、六根不具、胆怯,得那些虚痨之症、短命,以及妻儿子女离散、容貌丑陋、神智愚痴,这些都是有原因的。杜绝这个果报,佛说得非常的清楚。这里面因果还真的是真实不虚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临终由于病痛不愿念佛求往生,该怎么办呢

问: 师父!亲人平时也念佛,但临终时由于病痛完全不愿...

业感缘起——业​果

业果 业力万殊,招感果报亦各别。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

一切资具受用都是临时的,不是究竟皈依之处

这个也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比方说嫁女,不必要都去鼓...

王菲广行布施结佛缘

王菲,1969年8月8日出生于北京,跟随戴思聪老师学唱歌...

善恶有报的科学实证

现代的实证科学很讲究依据,当有了大量的科学依据时,...

佛说邪淫有十种罪

○三曰邪淫,彼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或...

掌握自己的命运要先深信因果

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

法空和善恶果报是不相障碍的

自远离不与取,亦教人远离不与取,赞远离不与取法,亦...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以正念的心态来执持弥陀名号

我们每一位众生都是被阿弥陀佛的愿力光明之海托起来的...

苦难众生最后的机会

这部《无量寿经》是由诸佛如来所特别加持护念的。首先...

为什么现在众生的怪病越来越多

确实有很多人吃常素是很困难的,他已经吃惯肉,很多人...

不注重福慧资粮的积集可否往生

问: 有些人也深信切愿念佛,但不注重福慧二资粮的积...

【佛教词典】瞋恚火

瞋恚之热恼如火,故称瞋恚火。又瞋恚能烧尽一切功德,...

【佛教词典】文殊为九代之祖

(杂语)法华经序品言:往昔日月灯明佛未出家时有八子...

宝盖覆舍利,功德不思议

有一段时间,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住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

天上的福报

有一天,王宫里飘来了一块手巾,它的细致和美丽,连宫...

诵经超荐有功效吗?能帮助脱离轮回吗?

常有人说既然轮回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那么祖先亲朋去...

念佛好,还是念观音好

昨接来书,不胜慨叹。既知其病,又知其药,不肯即服,...

当别人冤枉我们,要解释吗

问: 当别人冤枉我们,或者对我们不了解,我们要解释...

心佛众生一体之圆顿法义

疏文: 心、佛、众生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一直打妄想还说什么五蕴皆空

不要打妄想,看好自己的话头,不知道又跑到哪里去了。...

持名念佛稳当在什么地方呢

问: 持名念佛一个最大的好处是至稳当,修其它的念佛...

端心正念,这是最要紧的

当自端心,正念求度。 要自己端正自己的心,要保持正念...

念佛一法对在家人最为亲切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

妙莲老和尚《放生与吃素》

放生能得长寿,所以一般佛教徒对放生大都很积极。放生...

智者的十大追求

顶级的学业是拥有圣贤的智慧; 顶级的事业是广利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