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何谓「转轮圣王」

宏海法师  2018/10/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何谓「转轮圣王」

好,各位,阿弥陀佛!大家吉祥。

今天在这里想跟大家谈谈,什么叫做转轮圣王。我们在佛教里面,如果有因缘去读诵一些经典的时候,都会读到这么一个概念,要么是叫转轮圣王,要么是叫转轮圣帝,或者叫大轮王等等诸如此类吧。这个呢得回到我们遥想到当时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当时太子降生到迦毗罗卫国,那么依照着传统来讲呢,宫廷里面都会有一些会看相术的这样的一些术士、高人。那么当时释迦牟尼佛生下来以后呢,就请一个人给他去看相,看看这个小孩到底将来、未来会是怎么样一个命运走向。结果呢,这个高士就告诉当时的这个净饭王说什么呢?说这个小孩可了不得了,说如果说他不出家,在家的话他可以成为一个什么,转轮圣王;说如果说他出家了的话,有可能作为三界的人天师表,也就是佛陀、大觉悟者,就给他做了这么一个预言授记。

所以很多时候呢我们就会了解一下,释迦牟尼佛当时没有当成转轮圣王,那做了佛,舍去了这个转轮圣王的角色,他到底舍弃了怎样的一个情形呢?转轮圣王他的福报是非常大的,在某个时代,人、众生的这个福报具足了以后呢,才能够招感这个转轮圣王出世。

你比如说在经书里边记载,一般是人寿呀,我们都知道人的寿命它也在一个轮回的增减中嘛,最长的时候呢,从这个无量岁到八万四千岁,那么由于造这个恶业,慢慢地造得往下滑的时候呢,一百年减一岁,最少的寿命的时候呢只有十岁,到了十岁的时候大家又做一个反思,觉得世界不能这样下去了,那么大家又开始修德业,讲这个道德,慢慢地呢又修善的话,福德又会增长,过一百年增一岁,一直到八万四千岁。这么一增一减呢叫做一劫,佛教里面的时间叫劫。那么转轮圣王就在这个期间出世,在什么时候出呢?如果在增劫的时候呢,在两万,人寿在两万岁的时候呢,能够转轮圣王出世;那么如果在减劫的时候呢,差不多在八万岁的时候转轮圣王会出世。

他的福报呢是非常大的,为什么叫转轮圣王呢?因为在印度呀,你说不管哪个国家,他有这个太子即位的时候呢,一定会有这么一个仪式。所以你看我们现在在佛门里边也会有,特别是在这个貌似在藏传佛法里面更讲究,就是加持灌顶。那么这个加持灌顶呢,这源于当时在印度呢国王给太子传位,国师给这个太子加冕的时候呢,这是一个仪式,也就是由国师把四大海水取在一起,来给这个太子灌授顶水,以示他马上要什么,即位称皇帝,作王了。那么如果说这个太子他的福报非常大,确实是一个转轮圣王的种性的话呢,在这一天他会登高台,登到一个非常高的台上,很庄重地给他举行这么一个仪式,正在举行仪式的时候呢,就会从东方呢飘来叫做金轮宝,这个金轮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千辐轮,这样一个轮宝呢它是自然会转,他可以乘着这个金轮宝呢,在一日间呢就可以巡游一四天下,这么一个法器。而且很多这个到了哪里要救济贫苦呀、或者说祈雨呀、除灾呀就用这个金轮宝,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这就叫做金轮圣王。

当然从这个福报上而言也有差别,分了金、银、铜、铁四种轮王。那么这个金轮王他的管辖范围呢,可以到达一四天下,就是四大部洲。我们常说的东胜神州、西牛贺州、北俱芦洲和南瞻部洲,就是咱们这儿。如果他属于银轮王的话,他就只能管到东南西这三大洲,北俱芦洲他就管不着了。如果他是一个铜轮王呢,他就只能管到这个东胜神州和这个南瞻部洲两个洲。如果是铁轮王呢,只能管到咱们南瞻部洲。

那么由于说金轮王的这个福报最大、最殊胜,所以说呢他就能乘着那个金轮呢,一日都游一圈一四天下,他又有个名字就叫做飞行皇帝,这样的一个。所以说金轮王的福报是非常大的,而且在金轮王住世的时候呀,所有的这个子民们都会自然而然的什么呀,就修这个十善业,而且十善业修得非常圆满、具足,大家所有的行为、相处方式、社会秩序呢,都是以十善业作为一个标准,都必须吻合十善业的要求。大家都自觉地在这个,你比如说杀生、偷盗、邪淫、乃至妄语里边。我们说:说谎这是一个,欺骗别人;再一个呢就是说两舌,不会搬弄是非;再一个就是绮语,就是大家都会说一些有用的,能够增上的正能量的话,而不会说一些花言巧语,引发别人做一些不好的事情的,这样的一种语言,无义语;那么再一个就是恶口,不轻易地去骂人,说脏话。大家的德行都在这么一个水平线上,这就是因为转轮圣王的福报,大家都没有贪嗔痴,十善业具足功德,是这么一个盛世的时期。

当然如果从一个修道者来讲呢,我们并不是说追求,因为人世间来讲最大的福报就是转轮圣王了。但是呢从一个修道者来讲,我们并不是一味地去追求福报的,这点大家必须清楚,一个学佛弟子修道者呢,他是追求出世解脱的。那可能我们就会又有一个疑问,说既然追求出世解脱的,好像在《金刚经》里面讲到说,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就是跟佛陀的这个三十二相好呢,好像是一样的,确实如此。

否则在《金刚经》里面不会就讲到说,不能以相见我,世尊不是说:说如果以相好认为就是如来的话,那转轮圣王就是如来,但是实际上他只是人间的一个圣帝而已。所以由这点来讲虽然是三十二相,它还是有差别的。你比如说“分明了”,就是说佛陀的三十二相呢,要比转轮圣王的要更加地清晰、分明和庄严;再一个呢就是说,比如说从世出世间的差别上呢,佛陀的三十二相呢,他虽然有这个三十二相,但是呢他并不执著这个相好,也就是他是随着智慧的观照,而具足了这个圆满的三十二相。但是呢,转轮圣王的话就不一样了,他是随着什么呢,随着福报而执著这三十二相,随着世间走的。所以也许他就具足了这个三十二相的时候呢,看看镜子,哎呦,觉得自己非常庄严。这是两种境界,一个是智慧的相应;一个是什么呢?福报的这种贪著而已呀。所以说由这个,这就是我们说的转轮圣王。

由中可见真正的一个学佛人呢,最后他一定是追求的从智慧而得解脱,超越了所谓的这种福报的围绕的。因为特别是在咱们世间来讲的话,你真正具足一个福报,当然我们有时候也有一些行者会追求福报,这也无可厚非。可是大家不要忘了,福报一定要建立在有智慧的观照上面,再来追求福报,是为了更好地自利利他,特别是为了弘法利生的事业中,具足这个福报那是正确的。那么如果去贪婪这个福报的时候呢,这有可能就会障道。所以你看我们佛门有一句话常叫做“富贵修道难,贫穷布施难”。这个富贵修道就比较有障碍重重了,因为他享受这些福报嘛。

那么如果一定要讲一个次第的话,在我们这个世界修法呢,当然福报是应当的,但是它不是我们的最终的目标。我们一般的次第就是说“依福舍罪”,依照修的这个人天福报,把我们要堕三途乃至八难,这个六根不全呀,这个边地邪见呀等等这些,用福报呢把它给舍掉,把罪业给舍掉,这叫做“依福舍罪”。

但是具足了福报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所以下面的修法,我们还要什么“依空舍福”。就是把世间法这些福报呢,都给它舍掉了以后,才能证到这个解脱的空性。所以你看每一位佛,他都基本上现的是出家相,而且呢,他在现出家相的时候,经典里面都会讲到什么呀,辞亲割爱,弃国捐王,行作沙门。所以真正一个修道者,他一定是带有出世情怀的,舍弃了世间的一切的荣华富贵的,在这样一种清净的身口意中,才趋向于解脱之道的。好,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

【推荐】如何才能得到富贵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现在要跟大家讲的是:如何得到富...

【推荐】明海法师三皈五戒开示

各位营员,现在我简单讲解一下三皈、五戒的内容。三皈...

金明法师《用佛法来剖析人生》

主席、各位同学: 今天承贵大学佛学会之约,来此演讲...

可以同时修多个法门吗

问: 师父,一个修行人可否同时修几个法门?其实,很...

圣严法师《人生的愿望》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许多的梦想、许多的心愿,常常想:我...

何谓「无为法」

无为法,为是造作的意思,一切有生灭的法,均由众缘造...

寺院和庙宇是一回事吗

人们常把寺院和庙宇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两回事。寺院...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十恶

佛教有命浊的说法。人类共同的恶业增长、炽盛,会引起...

寺院普佛的意义

普佛属于佛教忏仪的一种,内容包括香赞、佛号、忏悔文...

斌宗法师《涅槃是什么》

前言 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槃,那么学佛修行的...

佛学之宇宙论——九地

依三界施设九地,欲界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

【佛教词典】见处

【见处】 p0638   瑜伽九十五卷三页云:如是诸见,且...

【佛教词典】轮华

(物名)轮多梨华之略。宝珠名。秘藏宝钥下曰:轮华能...

地藏占察木轮简要修持规则

凡是想要占察木轮,首先必须熟读《占察善恶业报经》经...

随喜是增长自己功德最便宜的事

随喜功德,随喜一切众生、随喜一切诸佛菩萨,愿一切众...

佛教移民学

一、移民佛国回老家 佛陀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三界...

圣严法师《人在福中不知福》

有位大少奶奶在嫁入豪门前,虽然也曾经考虑到彼此门不...

父母是心中最大的佛

问过许多人,佛祖在哪里?都不知说什么才好。 佛说:如...

一个人太顺利,未必是好事情

一个菩萨的心,跟大家劝勉一句话:我们的心不能太脆弱...

唯识学的下手是第六意识,成败的关键看第七识

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我们颠倒妄想呢?在唯识学的一个方...

助念对往生西方起什么作用

问: 助念对于往生西方到底起什么作用? 本源法师答:...

攻人之恶毋太严,教人以善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

透过无分别智远离五种过失

哪五种过失是透过无分别智可以次第远离的? 一、远离外...

修学地藏经跟地藏法门的原因

为何要修地藏法门? 首先,就是许多大师都提倡大家要修...

宝贵的时间不是用来生气的

小宝气呼呼地放学回来了,和爸爸妈妈讲述学校里发生的...